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2014-12
版次: 1
ISBN: 978754570997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4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1人买过
  •   作为文学研究的“情色叙事”论述,《性想象的空间》的作者贺昌盛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对它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这种界定所遇到的麻烦不仅是与交叉学科的学术区分,还得与古今中外的“性学”理论和概念进行比较与修正,以便*终确立论者自身所阈定的“情色叙事”理论内涵与外延。由此而进行旁征博引的史论分析。我们便看到在纲举目张下的论述者那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论证效果了,尤其是作者运用图表方式来表达那种难以倾诉的灰色理论概念,充分展示了论者明晰的逻辑思路和举重若轻的表达方法的直观效果。 序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情色叙事的历史形态与想象形态
    第一节 “性”的规诫及其历史
    一、“性”自由与“性”禁忌
    二、“准科学”文本:“房中术”
    三、情色话语的载体:妓女、娈童及其他
    第二节 以“文学”方式展开的“性”解释
    一、性的“故事”:先秦至唐宋时代的情色想象
    二、性的“规诫”与“情色小说”的泛滥
    三、“狭邪叙事”与“鸳蝴小说”:清末民初通俗文艺的歧路

    第二章 “五四”个性解放的先声——“性”的启蒙
    第一节 “问题”时代的“情色”话语
    一、对于“性”角色的重新确认
    二、“贞操”问题先行于其他问题
    第二节 “性”的苦闷
    一、郁达夫的立场及其《沉沦》系列
    二、女性作家的暖昧态度
    三、过渡时代的“性”误差:
    其他男性作家及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创作
    第三节 “性”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
    一、从“灵肉一致”到“精神升华”:周作人眼中的“性”
    二、“没有爱”与“无所可爱”的悲哀:鲁迅的困境

    第三章 游弋于“灵”、“肉”之间的情色诉求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引入
    第二节 “肉身的感觉”:“新感觉派”的艺术尝试
    一、都市背景中的情色消费:刘呐鸥
    二、漂浮于都市的“情色”游戏:穆时英
    三、性心理分析的自觉实践:施蛰存
    第三节 “性”的自然形态:沈从文与湘西世界

    第四章 政治背景中“性”的在场与“情色”叙事的缺席
    第一节 “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
    第二节 在“革命”话语的夹缝里:丁玲与《我在霞村的时候》
    第三节 村落里的“性事”:赵树理的态度

    第五章 被重新“启蒙”的“性”话语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灵魂历险:张贤亮及其“唯物论者的启示录”
    第二节 俗世民众的“情色”焦虑:王安忆的“三恋”及其他
    第三节 现实生存中的历史剪影:古华的《贞女》

    第六章 “开放”的“性”世界
    第一节 “纯情即痞性”:商业背景中的王朔小说
    第二节 暴力情色革命
    一、“情色”与暴力
    二、自由人性与人文关怀:王小波的理性视野
    三、“情色/革命”话语的异形同构:阎连科的《坚硬如水》
    第三节 缺失的个体:陈染、林白的“私人叙事”
    第四节 文化视野中的情色叙事
    一、乡土中国的宗法结构:《白鹿原》个案
    二、精神圣火的熄灭:《废都》个案
    三、“这就是我的身体”:世纪之交的“文化事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为文学研究的“情色叙事”论述,《性想象的空间》的作者贺昌盛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对它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这种界定所遇到的麻烦不仅是与交叉学科的学术区分,还得与古今中外的“性学”理论和概念进行比较与修正,以便*终确立论者自身所阈定的“情色叙事”理论内涵与外延。由此而进行旁征博引的史论分析。我们便看到在纲举目张下的论述者那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论证效果了,尤其是作者运用图表方式来表达那种难以倾诉的灰色理论概念,充分展示了论者明晰的逻辑思路和举重若轻的表达方法的直观效果。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情色叙事的历史形态与想象形态
    第一节 “性”的规诫及其历史
    一、“性”自由与“性”禁忌
    二、“准科学”文本:“房中术”
    三、情色话语的载体:妓女、娈童及其他
    第二节 以“文学”方式展开的“性”解释
    一、性的“故事”:先秦至唐宋时代的情色想象
    二、性的“规诫”与“情色小说”的泛滥
    三、“狭邪叙事”与“鸳蝴小说”:清末民初通俗文艺的歧路

    第二章 “五四”个性解放的先声——“性”的启蒙
    第一节 “问题”时代的“情色”话语
    一、对于“性”角色的重新确认
    二、“贞操”问题先行于其他问题
    第二节 “性”的苦闷
    一、郁达夫的立场及其《沉沦》系列
    二、女性作家的暖昧态度
    三、过渡时代的“性”误差:
    其他男性作家及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创作
    第三节 “性”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
    一、从“灵肉一致”到“精神升华”:周作人眼中的“性”
    二、“没有爱”与“无所可爱”的悲哀:鲁迅的困境

    第三章 游弋于“灵”、“肉”之间的情色诉求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引入
    第二节 “肉身的感觉”:“新感觉派”的艺术尝试
    一、都市背景中的情色消费:刘呐鸥
    二、漂浮于都市的“情色”游戏:穆时英
    三、性心理分析的自觉实践:施蛰存
    第三节 “性”的自然形态:沈从文与湘西世界

    第四章 政治背景中“性”的在场与“情色”叙事的缺席
    第一节 “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
    第二节 在“革命”话语的夹缝里:丁玲与《我在霞村的时候》
    第三节 村落里的“性事”:赵树理的态度

    第五章 被重新“启蒙”的“性”话语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灵魂历险:张贤亮及其“唯物论者的启示录”
    第二节 俗世民众的“情色”焦虑:王安忆的“三恋”及其他
    第三节 现实生存中的历史剪影:古华的《贞女》

    第六章 “开放”的“性”世界
    第一节 “纯情即痞性”:商业背景中的王朔小说
    第二节 暴力情色革命
    一、“情色”与暴力
    二、自由人性与人文关怀:王小波的理性视野
    三、“情色/革命”话语的异形同构:阎连科的《坚硬如水》
    第三节 缺失的个体:陈染、林白的“私人叙事”
    第四节 文化视野中的情色叙事
    一、乡土中国的宗法结构:《白鹿原》个案
    二、精神圣火的熄灭:《废都》个案
    三、“这就是我的身体”:世纪之交的“文化事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稀见文献选编
贺昌盛;何锡章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文献编目
贺昌盛;何锡章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编纂史稿(1912-1949)
贺昌盛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国学思潮丛书·第四辑:返本开新
贺昌盛 编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西会通
贺昌盛 主编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再造文明
贺昌盛 主编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国学初萌
贺昌盛 主编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
贺昌盛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
贺昌盛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1912-1949)
贺昌盛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想象的“互塑”:中美叙事文学因缘
贺昌盛 著
性想象的空间 汉语情色文本的知识学研究
象征: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型构
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