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7-10
版次: 2
ISBN: 9787101127638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15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11人买过
  •   近年来,唐人别集的整理和唐诗研究成绩斐然,但《刘随州集》尚未得到整理,不能不说是一憾。逭本《划长卿诗编年笺注》,希望能聊备一格。
      刘长卿,字文房。籍贯有宣城、河问、彭城三说。但他从小生长在洛阳,自视为洛阳人。
      刘长卿的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前人以《极玄集》所载“开元二十一年进士”焉据,把他看成是王维、李白的同龄人,故《全唐诗》编者置之于王、,李之间。但他的诗风迥非盛唐,而纯乎大历。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常常使人们感到困惑。现在,对他的诗文作了一番认真的排比研究之后,可以推定他生于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前后[一],卒于贞元六年(七九〇)。他的生年晚于王、李二十五年左右,晚于杜甫十四年左右,他们不是同一华人。他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玄宗天宝年问,他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其中不乏佳作,但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为时人所认可,则是安史乱后移居江南时的事,郎所谓“以诗驰声于上元、宝应间[二]。他现存的诗作,绝大部分也都作于肃宗至德元年至德宗建中年间。因此,不论从诗风上看,还是从时代归属上看,刘长卿都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
      刘长卿的经历十分坎坷,起先是屡试不第,接着是两遭贬谪,最后是晚岁失州。
      剀长卿登第的时间,除《极玄集》“开元二十一年”说外,别无记载。但诗人天宝年间所作的诗篇,多次明言应试不第,可见此说不足为据。现在还没有发现可以说明他天宝十五年前已经登第的材料。他的登第与入仕,很可能在同一年,即至德二年(七五七)。也就是说,他是在礼部侍郎兼江东采访使李希言下进士及第,由江淮宣谕选补使崔涣遴选入仕的。天宝中刘长卿已烦着才名,甚至被举子们公推为“棚头”[三,这种屡试不第的状况是十分难堪的,显然会对他的心理和性格造成某种影响。
      至德二年,刘长卿释褐长洲县尉。三年正月,摄海盐县令,不久郎因事下狱,议贬南巴,命至洪州待命。直至第六个年头亦郎广德元年(七六三),才得以量移浙西某县。短暂的初仕和长期的贬谪,遗是刘长卿步入仕途后所遭到的第1次大的打击。
      大历元年(七六六)或稍前,刘长卿秩满赴京,随即入转运使府任职,充判官,兼殿中侍御史,作为著名理财家刘晏的主要助手之一,投入了战后王朝经济复苏的繁忙活动。由奉使淮西,到驻守淮南,再到分务鄂岳,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洞庭左右的数十州,充分显示了他黾勉王事的本色,也由此得到了“有吏干”的品评[四]。大历八、九年闻,就在他任鄂岳转运留后、检校祠部员外郎期间,遭到了鄂岳观察使昊仲孺的趣陷,并因此而再贬睦州。多年的辛劳换来了再次的斥逐,道是刘长卿仕宦生活中又一次大的波折。 编年诗
    雨中登沛县楼赠表兄郭少府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对雨赠湃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
    五兄南华二兄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
    睢阳赠李司仓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
    剔陈留诸官
    温汤客舍
    送孙鍪京监擢第归蜀觐省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隰居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平蕃曲三首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送薛攮宰涉县
    小鸟篇上裴尹
    客舍喜郑三见寄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郊县便觐省
    早春赠别趟居土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赠别于羣投笔赴安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春遏裴虬郊园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和中丞奉使承恩避终南旧居(皇甫冉)
    上阳官望幸
    龙门八咏
    阙口
    水东渡
    福公塔
    远公龟
    石楼
    下山
    水西渡
    渡水
    关门望华山
    殃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送姨弟之南郡
    送史九赴任事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
    兄初入台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送贾三北避
    严陵钧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送杜位江左觐省往新安江
    送元八避汝南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颖川留剔司仓李万
    灞东晚晴筒同行薛弃朱训
    长门怨
    昭阳曲

    附录
  • 内容简介:
      近年来,唐人别集的整理和唐诗研究成绩斐然,但《刘随州集》尚未得到整理,不能不说是一憾。逭本《划长卿诗编年笺注》,希望能聊备一格。
      刘长卿,字文房。籍贯有宣城、河问、彭城三说。但他从小生长在洛阳,自视为洛阳人。
      刘长卿的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前人以《极玄集》所载“开元二十一年进士”焉据,把他看成是王维、李白的同龄人,故《全唐诗》编者置之于王、,李之间。但他的诗风迥非盛唐,而纯乎大历。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常常使人们感到困惑。现在,对他的诗文作了一番认真的排比研究之后,可以推定他生于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前后[一],卒于贞元六年(七九〇)。他的生年晚于王、李二十五年左右,晚于杜甫十四年左右,他们不是同一华人。他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玄宗天宝年问,他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其中不乏佳作,但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为时人所认可,则是安史乱后移居江南时的事,郎所谓“以诗驰声于上元、宝应间[二]。他现存的诗作,绝大部分也都作于肃宗至德元年至德宗建中年间。因此,不论从诗风上看,还是从时代归属上看,刘长卿都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
      刘长卿的经历十分坎坷,起先是屡试不第,接着是两遭贬谪,最后是晚岁失州。
      剀长卿登第的时间,除《极玄集》“开元二十一年”说外,别无记载。但诗人天宝年间所作的诗篇,多次明言应试不第,可见此说不足为据。现在还没有发现可以说明他天宝十五年前已经登第的材料。他的登第与入仕,很可能在同一年,即至德二年(七五七)。也就是说,他是在礼部侍郎兼江东采访使李希言下进士及第,由江淮宣谕选补使崔涣遴选入仕的。天宝中刘长卿已烦着才名,甚至被举子们公推为“棚头”[三,这种屡试不第的状况是十分难堪的,显然会对他的心理和性格造成某种影响。
      至德二年,刘长卿释褐长洲县尉。三年正月,摄海盐县令,不久郎因事下狱,议贬南巴,命至洪州待命。直至第六个年头亦郎广德元年(七六三),才得以量移浙西某县。短暂的初仕和长期的贬谪,遗是刘长卿步入仕途后所遭到的第1次大的打击。
      大历元年(七六六)或稍前,刘长卿秩满赴京,随即入转运使府任职,充判官,兼殿中侍御史,作为著名理财家刘晏的主要助手之一,投入了战后王朝经济复苏的繁忙活动。由奉使淮西,到驻守淮南,再到分务鄂岳,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洞庭左右的数十州,充分显示了他黾勉王事的本色,也由此得到了“有吏干”的品评[四]。大历八、九年闻,就在他任鄂岳转运留后、检校祠部员外郎期间,遭到了鄂岳观察使昊仲孺的趣陷,并因此而再贬睦州。多年的辛劳换来了再次的斥逐,道是刘长卿仕宦生活中又一次大的波折。
  • 目录:
    编年诗
    雨中登沛县楼赠表兄郭少府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对雨赠湃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
    五兄南华二兄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
    睢阳赠李司仓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
    剔陈留诸官
    温汤客舍
    送孙鍪京监擢第归蜀觐省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隰居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平蕃曲三首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送薛攮宰涉县
    小鸟篇上裴尹
    客舍喜郑三见寄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郊县便觐省
    早春赠别趟居土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赠别于羣投笔赴安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春遏裴虬郊园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和中丞奉使承恩避终南旧居(皇甫冉)
    上阳官望幸
    龙门八咏
    阙口
    水东渡
    福公塔
    远公龟
    石楼
    下山
    水西渡
    渡水
    关门望华山
    殃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送姨弟之南郡
    送史九赴任事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
    兄初入台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送贾三北避
    严陵钧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送杜位江左觐省往新安江
    送元八避汝南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颖川留剔司仓李万
    灞东晚晴筒同行薛弃朱训
    长门怨
    昭阳曲

    附录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苏轼诗集(全八冊)
苏轼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蘇軾文集(全六冊)
[宋]蘇轼 著;[明]茅維 编;孔凡禮 校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杜诗详注
仇兆鳌 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古詩源
[清]沈德潛 著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诗经注析(新排本·全3册)
程俊英、蒋见元 著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南唐二主词笺注
王仲闻 校;陈书良、刘娟笺 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李太白全集
[唐]李白 著;[清]王琦 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
辛弃疾 作者;辛更儒 注译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世说新语笺疏(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南朝宋]刘义庆;[南朝梁]刘孝标;余嘉锡;周祖谟 余淑宜 周士琦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花间集校注
[后蜀]赵崇祚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曹操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曹操 著;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套装上下册)
飲水詞箋校
[清]纳兰性德 著;赵秀亭、冯统一 校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