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516145678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7页
字数: 53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研思文丛
分类: 社会文化
24人买过
  •   何谓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幕后”历史是什么?诺贝尔奖有本质吗?诺贝尔奖是跨越国家、民族和政治的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统计学意义上的特征?不同国家在已经颁发的诺贝尔奖记录中是怎样的“排位”?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会在何时诞生?一个旨在赢得诺贝尔奖的教育科研政策是合理的政策吗……《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从包括传播学、政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等多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分析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亦反思了我国的人才政策和教育科研制度,探讨了科学和人文的价值与精神在中国当下的意义。   潘晨光,人才与人力资源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等职。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人才前沿》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黄晓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主任、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起,主要研究日本企业经营战略与日本的产业政策,后重点研究日美经济贸易及中日经济比较与合作等问题。先后三次共计三年在日本明治大学、东京大学、爱知大学经营(经济)学部从事客座研究和讲学。主要著作(含主编)有:《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8)》、《再论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概览》、《简明日本百科全书》、《中日流通业比较》、《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等。现主要研究领域有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民间组织等。 序
    导言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诺贝尔奖的书
    一问题的缘起
    二诺贝尔奖里的科学、国家和社会
    三本书的基本理念
    四我们的工作

    第一篇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一章何谓诺贝尔奖?
    一炸药发明人和他的遗嘱
    二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和规则
    三诺贝尔和平奖和国际政治
    四批评和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尴尬
    第二章万花筒里的诺贝尔奖
    一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诺贝尔奖的社会建构
    二国家的盛典:诺贝尔奖和瑞典
    三迟到的奖章:爱因斯坦和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戏剧
    四诺贝尔奖的功能和负功能:诺贝尔奖的科学
    社会学分析
    第三章精英的特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
    一诺贝尔奖获奖者整体统计
    二各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统计

    第二篇国家的视野:诺贝尔奖的国别分析
    第四章实力与标准:国际政治中的诺贝尔奖
    一作为符号的诺贝尔奖
    二各国概况
    第五章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美国
    一美国获奖概况
    二美国何以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
    第六章诺贝尔奖的摇篮:德国
    一德国获奖概况
    二德国的教育和科研体系
    三德国国家创新体系
    第七章绅士的传统和创新:英国
    一英国获奖概况
    二影响获奖因素的历史分析
    三新世纪英国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手段
    第八章浪漫思想的国度:法国
    一法国获奖概况
    二法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国的原因
    第九章经验和教训:俄罗斯和苏联
    一俄罗斯和苏联获奖概况
    二俄罗斯和苏联的经验与教训
    三文学奖背后的折冲樽俎
    第十章向西看和科技立国:日本
    一日本获奖概况
    二日本政府的科技立国
    三日本的教育及日本学者的精神

    第三篇诺贝尔奖和中国
    第十一章中国与诺贝尔奖的历史机缘
    一中西合璧——海外华人获奖者
    二历史与机遇——中华儿女与诺贝尔奖的数次
    “失之交臂”
    三个中百味——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四圆梦瑞典——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第十二章钱学森之问: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的距离
    一诺贝尔科学奖和创新型人才
    二遏制原始创新的教育模式
    三偏颇的科技体制
    四不良的学术环境
    第十三章如何认识中国科学发展的方位和前景
    一中国的成就和科学的底子
    二科学家的角色
    三科学与政治:爱因斯坦在中国
    四中国的科学政策是差的吗?——中美的不完全比较
    五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六李约瑟问题的问题

    结语中国梦科学梦
    附录1: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全文
    附录2: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190l_2013)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何谓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幕后”历史是什么?诺贝尔奖有本质吗?诺贝尔奖是跨越国家、民族和政治的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统计学意义上的特征?不同国家在已经颁发的诺贝尔奖记录中是怎样的“排位”?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会在何时诞生?一个旨在赢得诺贝尔奖的教育科研政策是合理的政策吗……《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从包括传播学、政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等多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分析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亦反思了我国的人才政策和教育科研制度,探讨了科学和人文的价值与精神在中国当下的意义。
  • 作者简介:
      潘晨光,人才与人力资源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等职。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人才前沿》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主编《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黄晓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主任、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起,主要研究日本企业经营战略与日本的产业政策,后重点研究日美经济贸易及中日经济比较与合作等问题。先后三次共计三年在日本明治大学、东京大学、爱知大学经营(经济)学部从事客座研究和讲学。主要著作(含主编)有:《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8)》、《再论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概览》、《简明日本百科全书》、《中日流通业比较》、《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等。现主要研究领域有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民间组织等。
  • 目录:

    导言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诺贝尔奖的书
    一问题的缘起
    二诺贝尔奖里的科学、国家和社会
    三本书的基本理念
    四我们的工作

    第一篇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一章何谓诺贝尔奖?
    一炸药发明人和他的遗嘱
    二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和规则
    三诺贝尔和平奖和国际政治
    四批评和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尴尬
    第二章万花筒里的诺贝尔奖
    一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诺贝尔奖的社会建构
    二国家的盛典:诺贝尔奖和瑞典
    三迟到的奖章:爱因斯坦和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戏剧
    四诺贝尔奖的功能和负功能:诺贝尔奖的科学
    社会学分析
    第三章精英的特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
    一诺贝尔奖获奖者整体统计
    二各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统计

    第二篇国家的视野:诺贝尔奖的国别分析
    第四章实力与标准:国际政治中的诺贝尔奖
    一作为符号的诺贝尔奖
    二各国概况
    第五章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美国
    一美国获奖概况
    二美国何以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超级大国
    第六章诺贝尔奖的摇篮:德国
    一德国获奖概况
    二德国的教育和科研体系
    三德国国家创新体系
    第七章绅士的传统和创新:英国
    一英国获奖概况
    二影响获奖因素的历史分析
    三新世纪英国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手段
    第八章浪漫思想的国度:法国
    一法国获奖概况
    二法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国的原因
    第九章经验和教训:俄罗斯和苏联
    一俄罗斯和苏联获奖概况
    二俄罗斯和苏联的经验与教训
    三文学奖背后的折冲樽俎
    第十章向西看和科技立国:日本
    一日本获奖概况
    二日本政府的科技立国
    三日本的教育及日本学者的精神

    第三篇诺贝尔奖和中国
    第十一章中国与诺贝尔奖的历史机缘
    一中西合璧——海外华人获奖者
    二历史与机遇——中华儿女与诺贝尔奖的数次
    “失之交臂”
    三个中百味——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四圆梦瑞典——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第十二章钱学森之问: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的距离
    一诺贝尔科学奖和创新型人才
    二遏制原始创新的教育模式
    三偏颇的科技体制
    四不良的学术环境
    第十三章如何认识中国科学发展的方位和前景
    一中国的成就和科学的底子
    二科学家的角色
    三科学与政治:爱因斯坦在中国
    四中国的科学政策是差的吗?——中美的不完全比较
    五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六李约瑟问题的问题

    结语中国梦科学梦
    附录1: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全文
    附录2: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190l_2013)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3)
黄晓勇,徐明,郭磊,吴丽丽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3)
黄晓勇;陈卫东;王永中;王炜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2)
黄晓勇;陈卫东;王永中;王炜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
黄晓勇;徐明;郭磊;吴丽丽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
黄晓勇 主编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
黄晓勇 徐明 郭磊 吴丽丽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0)
黄晓勇 王能全 王炜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能源经济论集
黄晓勇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2019版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9)
黄晓勇、何辉、徐彤武 编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9)
黄晓勇 著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稚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四十周年摄影协会摄影作品集)
黄晓勇 编
研思文丛:诺贝尔奖之问
文运载道博物会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专硕优秀学位论文集(2014---2017届套装上下册)
黄晓勇、单霁翔、郑欣淼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