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研究: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研究: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1
版次: 1
ISBN: 9787561455753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8人买过
  •     作为近代教育机构,四川大学的历史要从1896年设立的四川中西学堂算起。但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张之洞等人创办的四川尊经书院。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办学历史中,书院先后培养出经学家廖平、思想家吴虞等一大批在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学者,也因此使四川成为国内研究经、史、文章等中国传统之学的重镇。此后,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蜀学”成为川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拥有张森楷、龚道耕、林思进、向楚、向宗鲁、庞俊、蒙文通、刘咸忻、李植、李培甫、伍非百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学者。
        近代蜀学在研究内容上以传统学术为主,在观念与方法上则立意求新。廖平经学思想曾经作为19世纪晚期变法维新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其知识背景上也不乏西学色彩。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学者如庞俊、刘咸忻等人,更是亲自参与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其中,蒙文通由经向史,同时又广涉四部之学,在晚年更是力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索中国社会与思想的演进,最能代表这一学术传统的是包容、开放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高中伟,男,1970年生,四川万源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的子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类项目近十项,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丛书序
    绪论
    一、选题的源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透视
    三、时空界限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分析
    第二节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认识及工作目标
    一、单位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主体的全新构建
    二、街居制:基层管理性组织的重新定位
    三、新的身份确认:社会团体的重新界定

    第二章 军事管制到区街建政: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的重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的临时军事管制
    一、接管城市与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建立
    二、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建立的基本情况
    三、军管时期城市政权的主要管理工作
    第二节 接管建政:区一级行政体制的形成
    一、对国民政府时期区公所的接管
    二、区公所组织机构的扩大和改革
    三、区人民政府的成立
    四、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创设与终结
    第三节 街道管理体制的变迁
    一、街政府的短暂存在
    二、民政干事代行街道管理职能
    三、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创立
    四、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规范运行

    第三章 保甲制到居民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重构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成都地区的保甲制度
    一、中国农业时代的保甲制概况
    二、保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重建
    三、民国时期保甲组织在四川及成都地区的建立和推行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创立的背景分析u
    一、新政权为有效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新政权为有效进行政治动员、树立新政府威信的现实需要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一、取代保甲组织
    二、新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草创
    三、居民委员。会的结束和居民小组的扩大合并与精简整顿
    四、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统一与规范
    第四节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作用分析
    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历史作用

    第四章 国家力量的渗透与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政治性社会团体的解构
    第一节 封建性政治团体的取缔与改造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封建性政治团体的基本思路
    二、反动团体:彻底取缔与坚决打击
    三、同乡会、同学会等旧团体:促其自行淘汰
    第二节 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建构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组织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团体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团体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性质和作用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性质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分析

    第五章 从社会救助到政府救助: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救助的必然性分析
    一、社会救助与弱势群体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开展城市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开展城市社会救助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旧有慈善救助团体改造与转型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有慈善救助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慈善救助团体走向消亡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政府救助体系的构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救助及安置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收容与教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救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优抚安置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政府救助体系的作用分析
    一、稳定城市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
    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发展城市经济
    三、破除旧有社会风气,塑造良好风尚

    第六章 思想改造与宗教革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文化与宗教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思想文化改造的背景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思想文化现状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改造的必要性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思想文化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文化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一、党和政府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的组织强化
    二、文化教育机构的国有化
    三、文化民间社团的官方化
    第三节 宗教革新与城市宗教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宗教及宗教团体的现状考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教政策
    三、城市宗教团体的革新改造与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为近代教育机构,四川大学的历史要从1896年设立的四川中西学堂算起。但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张之洞等人创办的四川尊经书院。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办学历史中,书院先后培养出经学家廖平、思想家吴虞等一大批在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学者,也因此使四川成为国内研究经、史、文章等中国传统之学的重镇。此后,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蜀学”成为川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拥有张森楷、龚道耕、林思进、向楚、向宗鲁、庞俊、蒙文通、刘咸忻、李植、李培甫、伍非百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学者。
        近代蜀学在研究内容上以传统学术为主,在观念与方法上则立意求新。廖平经学思想曾经作为19世纪晚期变法维新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其知识背景上也不乏西学色彩。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学者如庞俊、刘咸忻等人,更是亲自参与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其中,蒙文通由经向史,同时又广涉四部之学,在晚年更是力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索中国社会与思想的演进,最能代表这一学术传统的是包容、开放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 作者简介:
        高中伟,男,1970年生,四川万源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的子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类项目近十项,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 目录:
    丛书序
    绪论
    一、选题的源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透视
    三、时空界限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分析
    第二节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认识及工作目标
    一、单位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主体的全新构建
    二、街居制:基层管理性组织的重新定位
    三、新的身份确认:社会团体的重新界定

    第二章 军事管制到区街建政: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的重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的临时军事管制
    一、接管城市与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建立
    二、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建立的基本情况
    三、军管时期城市政权的主要管理工作
    第二节 接管建政:区一级行政体制的形成
    一、对国民政府时期区公所的接管
    二、区公所组织机构的扩大和改革
    三、区人民政府的成立
    四、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创设与终结
    第三节 街道管理体制的变迁
    一、街政府的短暂存在
    二、民政干事代行街道管理职能
    三、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创立
    四、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规范运行

    第三章 保甲制到居民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重构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成都地区的保甲制度
    一、中国农业时代的保甲制概况
    二、保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重建
    三、民国时期保甲组织在四川及成都地区的建立和推行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创立的背景分析u
    一、新政权为有效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新政权为有效进行政治动员、树立新政府威信的现实需要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一、取代保甲组织
    二、新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草创
    三、居民委员。会的结束和居民小组的扩大合并与精简整顿
    四、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统一与规范
    第四节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作用分析
    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历史作用

    第四章 国家力量的渗透与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政治性社会团体的解构
    第一节 封建性政治团体的取缔与改造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封建性政治团体的基本思路
    二、反动团体:彻底取缔与坚决打击
    三、同乡会、同学会等旧团体:促其自行淘汰
    第二节 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建构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组织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团体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团体在城市社会的重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性质和作用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性质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分析

    第五章 从社会救助到政府救助: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构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救助的必然性分析
    一、社会救助与弱势群体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开展城市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开展城市社会救助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旧有慈善救助团体改造与转型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有慈善救助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慈善救助团体走向消亡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政府救助体系的构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救助及安置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收容与教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救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优抚安置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政府救助体系的作用分析
    一、稳定城市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
    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发展城市经济
    三、破除旧有社会风气,塑造良好风尚

    第六章 思想改造与宗教革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文化与宗教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思想文化改造的背景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思想文化现状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改造的必要性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思想文化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文化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一、党和政府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的组织强化
    二、文化教育机构的国有化
    三、文化民间社团的官方化
    第三节 宗教革新与城市宗教团体的改造与转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宗教及宗教团体的现状考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教政策
    三、城市宗教团体的革新改造与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研究: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7)
新中国城市社会组织整合研究
高中伟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研究: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解析
高中伟 主编;王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