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辉煌

血染辉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3-09
版次: 1
ISBN: 9787563316755
定价: 11.9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1页
字数: 322千字
分类: 军事
37人买过
  • 《血染辉煌》分析了以“湘北大捷”为代表的进入相持阶段后的正面战场的作战特征。当时蒋介石认为,中国牺牲已达顶点,不能再继续牺牲下去了,在敌人进攻时只能进行有限作战,即日军进攻,我避其锋芒,保存主力,并消耗疲惫敌人,待其后撤,再恢复原来的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国际战略上,国民政府欲以英、美为主力抵抗日本,“等待”胜利.在这个问题上,中英美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与矛盾.《血染辉煌》作者认为,这些战略构想形成了这一阶段正面战场的发展特点。
    对缅甸战场我远征军的作战功绩,《血染辉煌》作者给予肯定,认为远征军对盟国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还充分论述了中美英三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在印缅战场上的合作和矛盾,正确评述了美国远东政策在“二战”中的利弊得失,明确地指出英国政府与军队在印缅战场的自私与失误,力图从盟国战略关系的高度来评论中国远征军两次缅甸战役的胜败原因及其影响。
    《血染辉煌》作者还认为,正面战场不存在一个“反攻”过程。《血染辉煌》叙述了胜利前夕的正面战场情况,说明国民政府并未制定具体可行的反攻计划。日军发动“一号作战”,造成正面战场一次空前的大溃败,这正是“等待”战略造成的恶果。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日军开始从云桂前线撤退,收缩兵力,以稳定后方,国民党军队只是“跟进”而已。收复广州的计划虽然出了台,但未及实行,日军即宣告投降。
    作者在资料利用方面力求做到充分、真实,大量利用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包括已公开出版的和尚未公开出版的,这是《血染辉煌》的一大特色。若干年来,台湾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档案和其他各种资料,《血染辉煌》作者也充分利用了。对海内外出版的专著,《血染辉煌》作者注意吸取其成果并在书中加以介绍。广泛运用有关资料,认真吸取各家的研究成果,是《血染辉煌》取得成功的基础。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民国档案》杂志社编辑,1961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参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资料汇编》、《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资料》、《台湾光复及光复后五年省情》等资料的编辑工作代表作有:《八一三淞沪战因辨证》、《蒋汪关系与华北危局》等。 序
    题词
    出版寄语
    导论
    第一章国民政府奋起抗日
    1.国难当头
    2.被迫走上抗战之路
    3.国民政府的对日备战
    4.战前国防计划之剖析

    第二章妥协与抵抗
    1.谈谈“七七事变”
    2.宋哲元的心态
    3.平津惨溃
    4.张自忠的苦恼
    5.阎锡山的抵抗

    第三章进攻与溃败
    1.八一三的前后
    2.打算“赶敌下海”
    3.功亏一篑
    4.首都保卫战
    5.“调停”风波

    第四章弃守与大捷
    1.韩复榘在想什么
    2.弃守山东的前因后果
    3.一次危险的阴谋
    4.不轻松的鲁南大捷

    第五章激战与内耗
    1.花园口被炸
    2.大战在武汉外围展开
    3.营私争权的内耗
    4.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六章偏安与等待
    1.“湘北大捷”
    2.国民政府调整内外战略
    3.相持而不寂寞的战场
    4.日军越斗越困

    第七章合作与矛盾
    1.中国为什么要出兵缅甸
    2.初战中的一致与不一致
    3.再战计划中的矛盾
    4.远征军顶有面子

    第八章溃退与“跟进”
    1.也曾想过要反攻
    2.趁溃退而跟进
    3.最后的光荣
    4.并非多余的话
    附录一大事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山
    重印后记
  • 内容简介:
    《血染辉煌》分析了以“湘北大捷”为代表的进入相持阶段后的正面战场的作战特征。当时蒋介石认为,中国牺牲已达顶点,不能再继续牺牲下去了,在敌人进攻时只能进行有限作战,即日军进攻,我避其锋芒,保存主力,并消耗疲惫敌人,待其后撤,再恢复原来的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国际战略上,国民政府欲以英、美为主力抵抗日本,“等待”胜利.在这个问题上,中英美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与矛盾.《血染辉煌》作者认为,这些战略构想形成了这一阶段正面战场的发展特点。
    对缅甸战场我远征军的作战功绩,《血染辉煌》作者给予肯定,认为远征军对盟国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还充分论述了中美英三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在印缅战场上的合作和矛盾,正确评述了美国远东政策在“二战”中的利弊得失,明确地指出英国政府与军队在印缅战场的自私与失误,力图从盟国战略关系的高度来评论中国远征军两次缅甸战役的胜败原因及其影响。
    《血染辉煌》作者还认为,正面战场不存在一个“反攻”过程。《血染辉煌》叙述了胜利前夕的正面战场情况,说明国民政府并未制定具体可行的反攻计划。日军发动“一号作战”,造成正面战场一次空前的大溃败,这正是“等待”战略造成的恶果。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日军开始从云桂前线撤退,收缩兵力,以稳定后方,国民党军队只是“跟进”而已。收复广州的计划虽然出了台,但未及实行,日军即宣告投降。
    作者在资料利用方面力求做到充分、真实,大量利用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包括已公开出版的和尚未公开出版的,这是《血染辉煌》的一大特色。若干年来,台湾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档案和其他各种资料,《血染辉煌》作者也充分利用了。对海内外出版的专著,《血染辉煌》作者注意吸取其成果并在书中加以介绍。广泛运用有关资料,认真吸取各家的研究成果,是《血染辉煌》取得成功的基础。
  • 作者简介: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民国档案》杂志社编辑,1961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参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资料汇编》、《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资料》、《台湾光复及光复后五年省情》等资料的编辑工作代表作有:《八一三淞沪战因辨证》、《蒋汪关系与华北危局》等。
  • 目录:

    题词
    出版寄语
    导论
    第一章国民政府奋起抗日
    1.国难当头
    2.被迫走上抗战之路
    3.国民政府的对日备战
    4.战前国防计划之剖析

    第二章妥协与抵抗
    1.谈谈“七七事变”
    2.宋哲元的心态
    3.平津惨溃
    4.张自忠的苦恼
    5.阎锡山的抵抗

    第三章进攻与溃败
    1.八一三的前后
    2.打算“赶敌下海”
    3.功亏一篑
    4.首都保卫战
    5.“调停”风波

    第四章弃守与大捷
    1.韩复榘在想什么
    2.弃守山东的前因后果
    3.一次危险的阴谋
    4.不轻松的鲁南大捷

    第五章激战与内耗
    1.花园口被炸
    2.大战在武汉外围展开
    3.营私争权的内耗
    4.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六章偏安与等待
    1.“湘北大捷”
    2.国民政府调整内外战略
    3.相持而不寂寞的战场
    4.日军越斗越困

    第七章合作与矛盾
    1.中国为什么要出兵缅甸
    2.初战中的一致与不一致
    3.再战计划中的矛盾
    4.远征军顶有面子

    第八章溃退与“跟进”
    1.也曾想过要反攻
    2.趁溃退而跟进
    3.最后的光荣
    4.并非多余的话
    附录一大事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山
    重印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血染辉煌
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
[日]野田正彰 著;朱春立 译
血染辉煌
历史的怪胎
蔡德金 著
血染辉煌
华夏向心力
任贵祥 著
血染辉煌
动荡中的同盟
王真 著
血染辉煌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杨奎松 著
血染辉煌
从中立到结盟
王淇 编
血染辉煌
开发与掠夺
唐凌 著
血染辉煌
唇枪舌剑
俞辛焞 著
血染辉煌
历史的毒瘤
解学诗 著
血染辉煌
鏖兵华北
岳思平 著
血染辉煌
兵火奇观:武汉保卫战
敖文蔚 著
血染辉煌
征服之梦:日本侵华战略
徐勇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血染辉煌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3)浙江抗战老战士史料汇集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
血染辉煌
血染的王冠
沈石溪
血染辉煌
血染的红军利剑:钟纬剑/英烈故事丛书
屈继元 著;蒋祖烜 编
血染辉煌
血染金达莱:朝鲜战场上的贵州各族儿女
王永康、夏元经、朱文运 主编
血染辉煌
血染洋行(精)
刘知侠 著
血染辉煌
血染木棉花更红
马维干 著
血染辉煌
血染黄沙
[西班牙]比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
血染辉煌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浙江抗战老战士史料汇集4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编
血染辉煌
血染黄沙
杨苡萱 著
血染辉煌
血染人生
王云山 著
血染辉煌
血染须髯 (科马克·麦卡锡衣钵传人长篇代表作,堪与博尔赫斯《南方》互文的惊艳之书)
[巴西]丹尼尔·加莱拉
血染辉煌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苏浙军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
曾林平、徐才杰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