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
版次: 1
ISBN: 9787520125116
定价: 5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211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本期内容承接第13期《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社会信任与医患关系”,并分为“医患冲突与医患信任”、“社会信任与社区心理”、“人际信任与修复”这三个栏目,每个栏目均有若干篇理论类和实证类文章。本期内容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医患关系和某些具体领域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效果、刻板印象、群际焦虑、消费不平等、童年经历等,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本期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社会心理学界对医患信任和社会信任的理论视角,并以实验研究和问卷分析的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证支撑。 杨宜音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 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承接第13期《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社会信任与医患关系”,并分为“医患冲突与医患信任”、“社会信任与社区心理”、“人际信任与修复”这三个栏目,每个栏目均有若干篇理论类和实证类文章。本期内容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医患关系和某些具体领域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效果、刻板印象、群际焦虑、消费不平等、童年经历等,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本期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社会心理学界对医患信任和社会信任的理论视角,并以实验研究和问卷分析的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证支撑。
  • 作者简介:
    杨宜音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杨宜音;张曙光;赵德雷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3辑
杨宜音;吴胜涛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2辑
杨宜音;张晓辉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1辑)
杨宜音 编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0辑)
杨宜音 编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9辑
杨宜音 应小萍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8辑
杨宜音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7辑
杨宜音 ;张庆鹏;寇彧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6辑)
杨宜音 编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5辑
杨宜音 著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1辑):心理测量与文化
杨宜音、童辉杰 著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4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一辑)
杨宜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