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解读

三国志解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2006-06
版次: 1
ISBN: 9787801783790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6页
字数: 376千字
分类: 历史
56人买过
  •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三国志》在体例上也是非常特殊的。在“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中,它的成书年代在《史记》和《汉书》之后,但远在《后汉书》之前。但是《三国志》并没有照搬《史记》和《汉书》的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而陈寿则把《三国志》分为三书:《魏书》、《吴书》、《蜀书》,并且在早期这三部书是单独流传、未被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断代史中别具一格。
      
      
      《三国志》虽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但并不是客观的叙述历史事件和展现历史人物,而是以曹魏为正统,因此书中对吴、蜀两国的叙述有些主观的倾向。 1. 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是怎样的?

    2. 王芬谋废立是怎么回事?

    3. 董卓何以被拜将封侯?

    4. 迎帝王芒是怎么回事?

    5. 恃强废立是怎么回事?

    6.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

    7. 尚父专权是怎么回事?

    8. 董卓是怎样被杀的?

    9. 因财丧命说的是什么事?

    10. 长安沦陷是怎么回事?

    11. 李傕、郭汜之乱是怎么回事?

    12. 乱世之奸雄说的是谁?

    13. 曹操为什么要称疾归乡里?

    14. 陈留起兵说的是什么事?

    15. 群雄伐卓是怎么回事?

    16. 何谓“青州兵”?

    17. 曹操为什么要东征陶谦?

    18. 濮阳之险是怎么回事?

    19. 兴屯田是怎么回事?

    20.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21. 宛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22. 曹操为什么能“安众破绣”?

    23. 孝亲忠君是怎么回事?

    24. 惜才免罪说的是什么事?

    25. 曹操为什么要东击刘备?

    26. 官渡之战是怎么回事?

    27. 曹操为什么要“重豪强兼并这法”?

    28. 北征三郡乌丸是怎么回事?

    29. 曹操的用人政策是怎么回事?

    30. 智败马超是怎么回事?

    31. 西征张鲁是怎么回事?

    32. 曹操有多少个儿子?

    33. 袁绍是怎么谋诛宦官的?

    34. 唾手得冀州是怎么回事?

    35. 袁绍是怎样一个人?

    36. 兄弟相攻是怎么回事?

    37. 袁术是怎样一个人?

    38. 僭号称帝是怎么回事?

    39. 袁术为什么要归帝号于袁绍?

    40. 为什么说刘表“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

    41. 刘琮为什么降曹?

    42. 曹丕即位为帝有何神奇预兆?

    43. 曹操为什么称“黄须儿竟大奇也”?

    44. 铜爵台为赋说的是什么事?

    45. 曹植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46. 杨修何为曹操所杀?

    47. 文帝为什么要杀丁仪、丁廙?

    ……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三国志》在体例上也是非常特殊的。在“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中,它的成书年代在《史记》和《汉书》之后,但远在《后汉书》之前。但是《三国志》并没有照搬《史记》和《汉书》的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而陈寿则把《三国志》分为三书:《魏书》、《吴书》、《蜀书》,并且在早期这三部书是单独流传、未被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断代史中别具一格。
      
      
      《三国志》虽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但并不是客观的叙述历史事件和展现历史人物,而是以曹魏为正统,因此书中对吴、蜀两国的叙述有些主观的倾向。
  • 目录:
    1. 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是怎样的?

    2. 王芬谋废立是怎么回事?

    3. 董卓何以被拜将封侯?

    4. 迎帝王芒是怎么回事?

    5. 恃强废立是怎么回事?

    6.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

    7. 尚父专权是怎么回事?

    8. 董卓是怎样被杀的?

    9. 因财丧命说的是什么事?

    10. 长安沦陷是怎么回事?

    11. 李傕、郭汜之乱是怎么回事?

    12. 乱世之奸雄说的是谁?

    13. 曹操为什么要称疾归乡里?

    14. 陈留起兵说的是什么事?

    15. 群雄伐卓是怎么回事?

    16. 何谓“青州兵”?

    17. 曹操为什么要东征陶谦?

    18. 濮阳之险是怎么回事?

    19. 兴屯田是怎么回事?

    20.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21. 宛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22. 曹操为什么能“安众破绣”?

    23. 孝亲忠君是怎么回事?

    24. 惜才免罪说的是什么事?

    25. 曹操为什么要东击刘备?

    26. 官渡之战是怎么回事?

    27. 曹操为什么要“重豪强兼并这法”?

    28. 北征三郡乌丸是怎么回事?

    29. 曹操的用人政策是怎么回事?

    30. 智败马超是怎么回事?

    31. 西征张鲁是怎么回事?

    32. 曹操有多少个儿子?

    33. 袁绍是怎么谋诛宦官的?

    34. 唾手得冀州是怎么回事?

    35. 袁绍是怎样一个人?

    36. 兄弟相攻是怎么回事?

    37. 袁术是怎样一个人?

    38. 僭号称帝是怎么回事?

    39. 袁术为什么要归帝号于袁绍?

    40. 为什么说刘表“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

    41. 刘琮为什么降曹?

    42. 曹丕即位为帝有何神奇预兆?

    43. 曹操为什么称“黄须儿竟大奇也”?

    44. 铜爵台为赋说的是什么事?

    45. 曹植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46. 杨修何为曹操所杀?

    47. 文帝为什么要杀丁仪、丁廙?

    ……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三国志解读
普通话训练教程(第三版)
曾志华 编著
三国志解读
播博汇文论(第二卷)
曾志华;李峻岭;孙良
三国志解读
播博汇文论(第1卷)/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曾志华、阎亮、孔亮 著
三国志解读
粮食安全监管制度研究
曾志华 著
三国志解读
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发布会
曾志华 著
三国志解读
隋书解读
曾志华 著
三国志解读
宋史解读
曾志华 编
三国志解读
广告配音教程
曾志华 著
三国志解读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曾志华 著
三国志解读
北朝史解读
曾志华 主编
三国志解读
南朝史解读
曾志华 主编;潘定武 撰稿
三国志解读
三国志解读
曾志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