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闻评论学

现代新闻评论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7-03
版次: 1
ISBN: 9787220035180
定价: 16.5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1页
字数: 310千字
  •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专业点由不到10个增加到60多个,招生数量由每年数十名扩大到4000名以上,创设了硕士生、博士生教育,还开办了自学考试。编写这套教材,正是适应这种繁荣的形势,为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继续前进做点有益的工作。参与编写的同人,来自不同学
       校,有老、中、青不同的年龄层次,但都是教学第一线的主讲教师,在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上有多年的积累,对新闻人才的知识需求有全面了解。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这套教材的基础性,它包”了新闻专业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较为完备和系统,教师使5方便,学生易于掌握。
      
      
       这套教材同读者见面的时候,已是20世纪的最后数年,它的。上用和影响应该是跨世纪的。因此,我们在编写时注意到前瞻性,尽可能在阐释基础知识的同时,科学地分析其发展趋向,恰当地征引,评介外国资料,有助于读者面向未来,开拓思路。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学教授邵飘萍就提出:“新闻知识应列国国民普通知识之一。”①这一远见卓识,逐渐成为事实。在我国,新闻知识的普及已相当广泛,而且正在普及中提高。这套教材应该为普及与提高新闻知识服务,达到既可供高校新闻院系在校学生使用,也可供有兴趣者自学,或用于培训新闻干部的要求。为此,我们在编写中注意了通用性。对于知识的评述,在作系统的理论分析的同时,又采用实例作说明;在描述全貌的同时,又剖析个案。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知识性、前瞻性和通用性,是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共同要求。而其中每一种,又各具特色,在框架设计、材料运用、观点论述以及行文风格等诸方面各有鲜明的个性。执笔同人都把编写教材的过程,作为总结经验、一研究学问、从事创作的过程,以自己的体验与成果为基础,认真参照同类教材与论著,力求使这套教材的每一种都能反映当代中国新闻教学与研究应有的水平。我们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套新闻学教材,也是一套新闻学专著。我们的思考和写作,难免有不周到之处,而且随着新闻教学与研究的进展,今后还应定期充实、更新内容。我们殷切地期待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使这套书臻于完善。 胡文龙,1933年12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写作”、“新闻评论专题研究”等课程。曾任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94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导师荣誉 上篇 绪论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性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

      第四节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新闻评论回顾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中篇 操作

     第三章 选题、立论的根据和要求

      第一节 怎样选择和确定论题

      第二节 立论的基本要求和思维方法

      第三节 深入调查研究是选题 立论的基础

     第四章 立论的表述方式和方法

      第一节 赞誉方式

      第二节 针砭方式

      第三节 随感方式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第一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 拟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论述、论证与结构

      第一节 论述的方法论

      第二节 论证技巧举要

      第三节 新闻评论结构和文风

     第七章 新闻评论说理艺术

      第一节 运用比喻强化说理魅力

      第二节 引述故事增添说理情趣

      第三节 于思想交锋中透彻说理

      第四节 对比说理的鲜明效应

      第五节 类比评析的导向效能

      第六节 妙用算账说明方法

      第七节 多一点说理的幽默感

    下篇 文体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短评

     第十章 编者按语

     第十一章 新闻述评

     第十二章 专栏评论

     第十三章 广播与电视评论

    末篇 赏析

     第十四章 鉴赏和评析新闻评论作品

     第十五章 作品鉴赏和评析示例

    后记
  •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专业点由不到10个增加到60多个,招生数量由每年数十名扩大到4000名以上,创设了硕士生、博士生教育,还开办了自学考试。编写这套教材,正是适应这种繁荣的形势,为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继续前进做点有益的工作。参与编写的同人,来自不同学
       校,有老、中、青不同的年龄层次,但都是教学第一线的主讲教师,在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上有多年的积累,对新闻人才的知识需求有全面了解。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这套教材的基础性,它包”了新闻专业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较为完备和系统,教师使5方便,学生易于掌握。
      
      
       这套教材同读者见面的时候,已是20世纪的最后数年,它的。上用和影响应该是跨世纪的。因此,我们在编写时注意到前瞻性,尽可能在阐释基础知识的同时,科学地分析其发展趋向,恰当地征引,评介外国资料,有助于读者面向未来,开拓思路。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学教授邵飘萍就提出:“新闻知识应列国国民普通知识之一。”①这一远见卓识,逐渐成为事实。在我国,新闻知识的普及已相当广泛,而且正在普及中提高。这套教材应该为普及与提高新闻知识服务,达到既可供高校新闻院系在校学生使用,也可供有兴趣者自学,或用于培训新闻干部的要求。为此,我们在编写中注意了通用性。对于知识的评述,在作系统的理论分析的同时,又采用实例作说明;在描述全貌的同时,又剖析个案。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知识性、前瞻性和通用性,是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共同要求。而其中每一种,又各具特色,在框架设计、材料运用、观点论述以及行文风格等诸方面各有鲜明的个性。执笔同人都把编写教材的过程,作为总结经验、一研究学问、从事创作的过程,以自己的体验与成果为基础,认真参照同类教材与论著,力求使这套教材的每一种都能反映当代中国新闻教学与研究应有的水平。我们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套新闻学教材,也是一套新闻学专著。我们的思考和写作,难免有不周到之处,而且随着新闻教学与研究的进展,今后还应定期充实、更新内容。我们殷切地期待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使这套书臻于完善。
  • 作者简介:
    胡文龙,1933年12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写作”、“新闻评论专题研究”等课程。曾任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94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导师荣誉
  • 目录:
    上篇 绪论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性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

      第四节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新闻评论回顾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中篇 操作

     第三章 选题、立论的根据和要求

      第一节 怎样选择和确定论题

      第二节 立论的基本要求和思维方法

      第三节 深入调查研究是选题 立论的基础

     第四章 立论的表述方式和方法

      第一节 赞誉方式

      第二节 针砭方式

      第三节 随感方式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第一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 拟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论述、论证与结构

      第一节 论述的方法论

      第二节 论证技巧举要

      第三节 新闻评论结构和文风

     第七章 新闻评论说理艺术

      第一节 运用比喻强化说理魅力

      第二节 引述故事增添说理情趣

      第三节 于思想交锋中透彻说理

      第四节 对比说理的鲜明效应

      第五节 类比评析的导向效能

      第六节 妙用算账说明方法

      第七节 多一点说理的幽默感

    下篇 文体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短评

     第十章 编者按语

     第十一章 新闻述评

     第十二章 专栏评论

     第十三章 广播与电视评论

    末篇 赏析

     第十四章 鉴赏和评析新闻评论作品

     第十五章 作品鉴赏和评析示例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