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508428826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9页
字数: 786千字
2人买过
  •   本书选取了其他书籍忽视的视角,重点介绍了有关WindowsServer2003的技巧、窍门、快捷方式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本书内容覆盖802.11x无线安全性、智能卡实现、级策略管理、远程管理和高级活动目录设计等方面。书中还包括从WindowsNT4和Windows2000迁移的技巧和行之有效的经验。本书重点介绍了将Windows2003与NetWare和Unix集成的关键方法、瘦客户机终端服务、性能调节和优化、服务器可伸缩性和服务器合并、用户文件管理以及其他更多的内容。
      本书特别适合已具有Windows2003或Windows2000的基本知识,而现在特别想了解Windows2003的内幕技巧的网络管理人员。对于正在学习网络课程有志于将来从事网络设计和建设、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在校学生和其他人员也在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I部分安全性解决方案
    第1章实现WindowsServer2003的安全性
    1.1改善Windows2003的默认安全性
    1.1.1对Windows2000的改进
    1.1.2Windows2003中引入的新安全技术
    1.2安全性策划
    1.2.1实现传输层安全性
    1.2.2要求数字签名
    1.2.3使用PKI(公共密钥基础结构)
    1.2.4安装证书服务
    1.2.5维护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1.3使用双因素认证来了解谁在连接
    1.3.1使用智能卡
    1.3.2使用生物方法加强安全性
    1.4使用模板改善使用和管理
    1.4.1使用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
    1.4.2使用安全模板
    1.5审核安全配置情况
    1.5.1审核系统安全性
    1.5.2使用MicrosoftBaselineSecurityAnalyzer
    1.5.3使用漏洞扫描程序
    1.5.4审核文件系统
    1.6实现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1.6.1通过NTFS锁定文件系统
    1.6.2锁定用户组成员
    1.6.3使用户处于重要的文件区域之外
    1.7实现Web服务的安全性
    1.7.1使用SSL
    1.7.2扫描Web服务器中的易受攻击的漏洞
    1.7.3跟踪使用最新补丁
    1.7.4锁定IIS
    1.8使用EFS维护文件机密
    1.8.1使用独立的EFS
    1.8.2加密文件系统实现中的常见缺陷
    1.9高级别安全实现方案
    1.10本章小结
    第2章配置安全的无线网络
    2.1穿越性的工作特征
    2.2管理频谱以避免拒绝服务式攻击
    2.2.1选择信道
    2.2.2保护自己免受内部干扰
    2.2.3保护无线网络
    2.3实现对安全的802.1x技术的支持
    2.4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安全特性
    2.4.1配置无线网络(IEEE802.11)策略
    2.4.2选择适当的无线网络策略属性
    2.4.3在无线网络安全性实现中使用证书
    2.4.4配置证书服务
    2.4.5配置因特网认证服务(IAS)
    2.4.6配置EAP-TLS认证
    2.5配置无线网络客户
    2.6通过隧道技术最大化无线网络安全性
    2.6.1外部网络特点
    2.6.2VPN通道的重要性
    2.7无线网络维护技术
    2.7.1对行为、地点和事件进行跟踪
    2.7.2与无线网络相关的IEEE标准
    2.7.3其他资源
    2.8本章小结
    第3章综合使用智能卡技术与安全访问技术
    3.1全面部署证书服务
    3.1.1使用WindowsServer2003的更新功能
    3.1.2选择CA角色
    3.1.3结合使用智能卡
    3.2实现证书服务的安全性
    3.2.1锁定服务器
    3.2.2分离服务器角色
    3.2.3委派管理角色
    3.3充分利用智能卡
    3.3.1选择适当的智能卡
    3.3.2内存需求
    3.3.3智能卡角色
    3.3.4智能卡的生命期望值
    3.3.5智能卡读卡器
    3.3.6智能卡管理工具
    3.3.7让用户使用智能卡
    3.3.8提供安全报告
    3.4保护网络访问的技巧和窍门
    3.4.1使用物理安全性
    3.4.2使安全性规则简单易行
    3.4.3了解自己的行踪
    3.5创建单一登录环境
    3.5.1合并目录
    3.5.2合并应用程序
    3.6实现Web服务器和服务的安全访问
    3.6.1锁门
    3.6.2隐藏钥匙
    3.6.3需要SSL
    3.7证书服务的灾难恢复
    3.7.1建立容错机制
    3.7.2规划备份和恢复
    3.8综合使用智能卡与个性化设备
    3.8.1在手持PC上使用智能卡
    3.8.2在智能电话上使用智能卡
    3.9本章小结

    第II部分管理与经营解决方案
    第4章分布式管理
    4.1选择机构的最佳管理模式
    4.1.1集中式管理
    4.1.2分布式管理
    4.1.3混合管理
    4.1.4应用管理模型
    4.2为最佳委派采用基于角色的管理
    4.2.1运营主管
    4.2.2安全管理员
    4.2.3网络管理员
    4.2.4目录服务管理员
    4.3使用控制委派向导
    4.3.1通过组织单元进行委派控制
    4.3.2委派简单的管理任务
    4.3.3委派自定义任务
    4.4使用功能级别加强管理
    4.4.1Windows2000混合域功能级别
    4.4.2Windows2000固有的功能级别
    4.4.3WindowsServer2003的中间功能级别
    4.4.4WindowsServer2003的功能级别
    4.4.5域管理功能
    4.4.6森林管理功能
    4.5执行域和企业管理任务
    4.5.1管DomainAdmins组
    4.5.2管EnterpriseAdmins组
    4.6设置影响管理任务的组策略
    4.6.1将组策略与适当的容器链接
    4.6.2通过组策略强制使用复杂的管理员密码
    4.6.3限制管理组成员资格
    4.6.4用组策略委派权限
    4.7测试管理访问权的级别
    4.7.1在实验室环境中测试改变
    4.7.2记载测试过程和结果
    4.7.3组策略建模
    4.7.4策略结果集(ResultantSetofPolicy,RSoP)
    4.8审核管理活动
    4.8.1域控制器上的审核设置
    4.8.2安全日志的收集和归档
    4.8.3审核账户管理事件
    4.8.4设置安全日志的适当容量
    4.9本章小结
    第5章管理用户权限和许可
    5.1使用域的本地、全局和通用组
    5.1.1选择适当的用户组类型
    5.1.2选择适当的组范围
    5.2使用NTFS和活动目录集成的文件共享
    5.2.1使用NTFS设置许可
    5.2.2设置NTFS许可
    5.2.3使用活动目录集成的共享
    5.2.4使用允许/拒绝许可
    5.2.5指定用户权限和特权
    5.3使用组策略管理权限和许可
    5.3.1用组策略指定权限
    5.3.2使用组策略授予对文件的访问权
    5.3.3使用组策略授予对注册表设置的访问权
    5.3.4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组
    5.4使用用户配置文件最大化安全性、功能并降低总拥有成本
    5.4.1本地和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5.4.2所有用户和缺省配置文件
    5.4.3强制性配置文件
    5.4.4临时配置文件
    5.5管理特定用户类型的权限和许可
    5.5.1管理高度托管的用户
    5.5.2管理移动用户
    5.5.3管理管理员使之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
    5.6本章小结
    第6章实现组策略
    6.1使用组策略
    6.1.1设置计算机策略
    6.1.2设置用户策略
    6.1.3理解组策略刷新间隔
    6.2组策略的部署
    6.2.1以少胜多
    6.2.2了解策略结果集(RSoP)
    6.2.3组策略的继承顺序
    6.2.4了解低速链接探测的影响
    6.2.5委派组策略管理权限
    6.2.6避免跨域的策略指定
    6.2.7使用组策略命名约定
    6.2.8解缺省域策略
    6.3解组策略继承和应用顺序
    6.3.1组策略继承
    6.3.2解组策略应用的顺序
    6.3.3修改组策略继承
    6.3.4配置组策略回送
    6.4解低速链接对组策略的影响
    6.4.1低速链接对站点的影响
    6.4.2确定低速链接速度
    6.4.3配置惟一的低速链接速度
    6.5使用工具加速组策略应用
    6.5.1链接组策略
    6.5.2配置组策略插件
    6.5.3禁用配置设置
    6.5.4使用ShowConfiguredPoliciesOnly(只显示配置后的策略)设置查看组策略
    6.5.5删除孤立组策略
    6.6软件安装的自动化
    6.6.1软件安装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6.6.2确定分发是否成功
    6.7使用组策略管理控制台提高易管理性
    6.7.1GPO操作:备份、恢复、复制和导入
    6.7.2迁移表
    6.7.3跨森林支持组策略管理
    6.7.4HTML报告功能和Settings选项卡
    6.7.5链接WMI过滤器
    6.7.6在GPMC中搜索组策略
    6.8在GPMC中使用策略的结果集
    6.8.1使用策略的结果集为组策略建模
    6.8.2使用RSoP的日志模式查看应用的策略
    6.9使用组策略最大化安全性
    6.9.1预定义的安全模板
    6.9.2所需的缺省域组策略设置
    6.9.3受限组:通过组策略指定本地组
    6.10使用Intellimirror增加容错功能
    6.10.1使用文件夹重定向
    6.10.2使用漫游配置文件
    6.11使用其他有用工具管理组策略
    6.11.1使用GPupdate工具
    6.11.2使用GPresult工具
    6.11.3使用GPmonitor.exe工具
    6.11.4使用GPOTool工具
    6.11.5使用FRSDiag.exe工具
    6.11.6使用Sonar.exe工具
    6.12使用管理模板
    6.12.1理解策略与优选项的区别
    6.12.2使用Microsoft的附加组策略模板
    6.12.3自定义管理组策略模板
    6.13寻找有关组策略的附加资源
    6.13.1Microsoft有关组策略技术的Web站点
    6.13.2组策略白皮书
    6.14本章小结
    第7章管理桌面
    7.1桌面数据备份自动化
    7.2使用工作站映像加快部署
    7.2.1无人值守安装
    7.2.2使用系统准备工具(Sysprep)制作服务器映像
    7.2.3使用远程安装服务部署服务器映像
    7.3创建WindowsXP映像
    7.3.1安装桌面软件
    7.3.2标准化桌面
    7.3.3几件小事
    7.4软件安装自动化
    7.5低速链接探测
    7.6保护安全管理配置
    7.6.1通过安全补丁减少易受攻击的漏洞
    7.6.2在桌面上最大化安全性
    7.7管理系统和配置
    7.7.1远程管理桌面
    7.7.2管理多用户桌面
    7.7.3管理移动计算机
    7.7.4管理公共或信息亭工作站
    7.7.5管理管理员工作站
    7.8使用有效工具管理桌面
    7.8.1Floplock
    7.8.2Netdom
    7.8.3Con2prt
    7.8.4用户状态迁移工具(USMT)
    7.9本章小结
    第8章远程管理WindowsServer2003
    8.1使用远程桌面管理
    8.1.1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加强远程管理
    8.1.2启用远程桌面管理
    8.1.3用于远程桌面管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8.2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管理工具
    8.2.1安装管理工具包
    8.2.2使用方便的控制台
    8.2.3自定义管理控制台
    8.3使用带外远程管理工具处理应急情况
    8.3.1应急管理服务
    8.3.2为EMS配置串行连接
    8.3.3特殊管理控制台
    8.4使用及配置远程协助
    8.4.1远程协助的需求
    8.4.2发送远程协助邀请
    8.5保护和监测远程管理
    8.5.1保护远程管理
    8.5.2监测远程管理
    8.6远程管理的委派
    8.7在WindowsServer2003中远程管IIS
    8.7.1使用IIS管理器
    8.7.2使用终端服务
    8.7.3使用远程管理(HTML)工具
    8.8本章小结
    第9章维护实践和过程
    9.1维护不如实现新技术那样有趣
    9.2每天需要进行的工作
    9.2.1查看日志
    9.2.2检查系统资源
    9.2.3确认备份
    9.3每星期的任务
    9.3.1检查系统更新
    9.3.2确认活动目录复制
    9.3.3审核管理组成员资格
    9.3.4执行试验恢复
    9.3.5检查活动目录数据库的大小
    9.3.6检查DHCP范围
    9.4每月的任务
    9.4.1活动目录数据库完整性检查
    9.4.2执行Scandisk
    9.4.3重新引导系统
    9.4.4对系统的碎片整理
    9.4.5检查WINS是否损坏
    9.5将合并服务器作为维护任务
    9.5.1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
    9.5.2虚拟服务器
    9.6备份技巧和窍门
    9.6.1利用专用的备份VLAN改善性能
    9.6.2缓存到磁盘然后再保存到磁带
    9.6.3祖、父、子策略和换带机
    9.6.4使用合适的代理软件
    9.6.5备份中应包括和排除什么
    9.7使用自动系统还原
    9.8在维护实践中使用脚本
    9.8.1使用命令行界面
    9.8.2自定义MMC视图
    9.8.3确保与检查表的一致性
    9.9为什么5个9还不是好事
    9.9.1维护时间的重要性
    9.9.2高可用性环境中的维护
    9.10更新的自动化
    9.10.1调节软件更新服务:使用NTFS许可和机器组
    9.10.2与SystemsManagementServer一起使用SUS
    9.10.3使用组策略启用SUS
    9.11本章小结

    第III部分设计和实现解决:方案
    第10章高级活动目录设计
    10.1或大或小的实现
    10.1.1单域就地升级
    10.1.2多域一子域
    10.1.3多域一不连续的
    10.1.4合并域
    10.1.5理解多森林
    10.1.6使用占位式根域
    10.2配置与重新配置域和组织单元
    10.2.1在域间移动对象
    10.2.2在组织单元间移动对象
    10.3站点和新的知识一致性检查器
    10.3.1汇总站点
    10.3.2站点“收养”
    10.3.3使用DNS控制站点认证
    10.4有效使用跨森林信任
    10.4.1账户/资源森林
    10.4.2公司收购
    10.5森林间的同步
    10.5.1使用GALSync使目录同步
    10.5.2Microsoft的身份信息服务
    10.6使用活动目录迁移工具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0.6.1使用ADMT迁移资源
    10.6.2SID历史记录的含义
    10.6.3清除SID历史记录
    10.6.4ADMT2.0中的改进
    10.7有效使用Microsoft元目录服务
    10.8域控制器的放置
    10.8.1从WindowsNT4.0迁移的复制流与认证流的对比
    10.8.2确定本地域控制器的价值
    10.8.3在WAN连接性上投资与在域控制器上投资的对比
    10.9全局编录的放置
    10.9.1全局编录的作用
    10.9.2GC复制流量与查找流量的对比.
    10.9.3确定全局编录故障的影响
    10.10复制改善带来的好处
    10.11活动目录功能级别
    10.12本章小结
    第11章实现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
    11.1成功部署服务器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1.1.1规划部署
    11.1.2测试部署
    11.1.3执行部署
    11.2序列号和激活WindowsServer2003
    11.2.1提供产品序列号
    11.2.2选择许可模式
    11.2.3激活WindowsServer2003
    11.3用远程安装服务自动化部署
    11.3.1RIS的系统需求
    11.3.2创建远程安装准备向导(RIPrep)映像
    11.3.3保护服务器映像
    11.3.4充分利用RIS部署工具
    11.4使用Sysprep保持服务器的最大一致性
    11.4.1Sysprep如何工作
    11.4.2利用新的Sysprep特性
    11.5使用Unattend.txt和安装管理器的自定义安装
    11.5.1使用安装管理器的加强功能
    11.5.2使用Unattend,txt的完全自动化安装
    11.6创建快速部署的自定义可引导光盘
    11.6.1创建自定义安装光盘所需的工具
    11.6.2使用WinPE
    11.7优化标准服务器配置
    11.7.1最佳性能设置
    11.7.2优化安全设置
    11.7.3开始例行操作
    11.8使用设置向导自定义服务器
    11.8.1配置服务器角色
    11.8.2管理服务器
    11.9使用Windows注册表控制基础
    11.9.1注册表编辑器
    11.9.2保护注册表
    11.9.3维护注册表
    11.10本章小结
    第12章实现Microsoft的活动目录
    12.1利用功能级别
    12.1.1Windows2000混合域功能级别
    12.1.2Windows2000固有功能级别
    12.1.3WindowsServer2003的过渡功能级别
    12.1.4WindowsServer2003功能级别
    12.2改善域控制器的安装
    12.2.1提升成员服务器
    12.2.2使域控制器降级
    12.2.3根据介质创建副本
    12.3充分利用全局编录服务器
    12.3.1全局编录的放置
    12.3.2通用组缓存
    12.3.3自定义全局编录
    12.4最大化操作主机角色
    12.4.1正确放置操作主机角色
    12.4.2转移操作主机角色
    12.5通过森林和域间互连扩展企业
    12.5.1建立跨森林信任
    12.5.2授予跨森林权限
    12.5.3认证防火墙
    12.6增加域更名的灵活性
    12.6.1理解限制
    12.6.2满足先决条件
    12.6.3为域更名的过程
    12.7管理活动目录架构
    12.7.1使用活动目录服务界面编辑工具
    12.7.2使用活动目录架构插件
    12.7.3架构失活
    12.8使用应用程序分区改善复制
    12.8.1创建应用程序分区
    12.8.2创建一个副本
    12.8.3管理复制
    12.9本章小结
    第13章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
    13.1聚焦WindowsServer2003的基础设施组成
    13.1.1作为设施基础的网络寻址
    13.1.2使用名称解析简化地址查找
    13.1.3使用活动目录集成管理地址信息
    13.1.4WindowsServer2003中网络服务的变化
    13.2活动目录环境中的DNS
    13.2.1DNS对活动目录的影响
    13.2.2在非MicrosoftDNS实现中的活动目录
    13.2.3在活动目录环境中使用辅助区域
    13.2.4在DNS中指定SRV记录和站点解析
    13.3域名系统(DNS)的深入讨论
    13.3.1对DNS的需求
    13.3.2DNS框架
    13.3.3理解DNS的命名空间
    13.4使用配置服务器向导安装DNS
    13.5配置DNS指向自身
    13.6在Windows2003环境中使用资源记录
    13.6.1DNS中的StartofAuthority(SOA)记录
    13.6.2DNSHost(A)记录
    13.6.3NameServer(NS)记录
    13.6.4增加DNS信息的Service(SRV)记录
    13.6.5定义电子邮件传送的MailExchanger(MX)记录
    13.6.6用于反向DNS查询的Pointer(PTR)记录
    13.6.7用于别名信息的CanonicalName(CNAME)记录
    13.6.8保存信息的其他DNS记录
    13.7建立并实现DNS区域
    13.7.1正向查找区域
    13.7.2反向查找区域
    13.7.3主区域
    13.7.4辅区域
    13.7.5占位区域
    13.8在DNS中创建区域转移
    13.8.1完全区域转移
    13.8.2增量区域转移(IXFR)
    13.9理解DNS查询的重要性
    13.9.1递归查询
    13.9.2迭代查询
    13.10其他DNS组件
    13.10.1动态DNS(DDNS)
    13.10.2存活期(TTL)
    13.10.3源更新
    13.11DNS的维护、更新和清除
    13.11.1根提示
    13.11.2转发器
    13.11.3使用WINS查找
    13.12DNS的故障诊断
    13.12.1使用DNS事件查看器诊断问题
    13.12.2使用性能监视器监视DNS.
    13.12.3客户端缓存和HOST解析问题
    13.12.4使用NSLOOKUP命令行实用工具
    13.12.5使用IPCONFIG命令行工具
    13.12.6使用TRACERT命令行工具
    13.12.7使用DNSCMD命令行工具
    13.13深入讨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3.13.1DHCP客户服务
    13.13.2自动的专有IP编址(APIPA)
    13.13.3DHCP中继代理
    13.13.4DHCP和动态DNS
    13.14WindowsServer2003由DHCP的变化
    13.14.1DHCP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自动化
    13.14.2WindowsXP客户中的DHCP
    13.15安装DHCP并创建新有效范围
    13.16创建DHCP冗余
    13.16.1用于DHCP容错的50/50故障恢复方法
    13.16.2用于DHCP容错的80/20故障恢复方法
    13.16.3用于DHCP容错的100/100故障恢复方法
    13.16.4备用范围方法
    13.16.5DHCP服务器集群
    13.17高级DHCP概念
    13.17.1DHCP的超级范围
    13.17.2DHCP多点广播范围
    13.17.3DHCP管理委派
    13.17.4NetSh命令行实用工具
    13.18通过适当维护优化DHCP
    13.19保护DHCP实现
    13.19.1DHCP授权
    13.19.2DHCP和域控制器的安全性
    13.20继续使用Wmdows因特网命名服务
    13.20.1传统的MicrosoftNetBIOS解析方案
    13.20.2集成WINS和DNS
    13.20.3WindowsServer2003WINS中的变化
    13.21安装并配置WINS
    13.21.1安装WINS
    13.21.2配置推/拉伙伴
    13.21.3WINS复制
    13.21.4NetBIOS客户解析和LMHOSTS文件
    13.22WINS规划、迁移和维护
    13.22.1设计WINS环境
    13.22.2升级WINS环境
    13.22.3WINS数据库维护
    13.23全局编录域控制器(GC/DC)的放置
    13.24战略性放置GC和DC的需求
    13.24.1通用组缓存
    13.24.2全局编录/域控制器放置
    13.25本章小结

    第IV部分迁移和集成解决方案
    第14章从WindowsNT4.0迁移
    14.1向可伸缩的Windows2003Server环境迁移
    14.1.1规划将来的硬件需求
    14.1.2使用系统兼容性检查器
    14.1.3支持第三方软件
    14.1.4使用兼容性工具箱分析器
    14.1.5向灵活的活动目录森林迁移
    14.2撤消和故障恢复
    14.2.1恢复SAM数据库的简单方法
    14.2.2从失败的账户迁移中还原
    14.3使网络停工时间最短的技巧
    14.3.1通过服务器冗余避免停机
    14.3.2配置冗余的全局编录
    14.4在迁移时规划并实现域名解析
    14.4.1Windows2003的域名解析
    14.4.2在混合模式环境中实现WINS
    14.4.3安装wINS
    14.4.4使Windows2003的WINS退役
    14.5规划并升级文件系统与磁盘分区
    14.5.1镜像卷
    14.5.2卷集、条带卷集和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集
    14.6在服务器升级期间避免失败和中断
    14.6.1规划出故障的硬件
    14.6.2WindowsNT的升级路径和服务包
    14.7使Windows服务器跟上WindowsUpdates的步伐
    14.8利用WindowsUpdate完成服务器升级
    14.9在并存期间支持Windows客户
    14.9.1域认证的负载平衡
    14.9.2在Windows2003域控制器上配置PDC模拟器
    14.9.3支持Windows95、98和NT4.0客户系统
    14.10实现并保护密码迁移
    14.11在迁移桌面时发现权限问题
    14.11.1了解桌面迁移要求
    14.11.2本地桌面权限
    14.11.3配置桌面权限的提示
    14.11.4创建桌面迁移账户
    14.11.5配置多个桌面权限的提示
    14.11.6利用域管理员组
    14.11.7使用NetAddUser命令
    14.12维护及管理并存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4.12.1合并网络服务
    14.12.2使用SID历史记录保持对资源的访问权
    14.12.3迁移SID历史记录
    14.12.4迁移并存的附加工具
    14.13域和服务器退役时常见的错误
    14.13.1WindowsNT4.0域服务器的退役
    14.13.2迁移时区分服务器的角色顺序
    14.13.3删除许可
    14.13.4使用活动目录系统编辑器ADSI
    14.14本章小结
    第15章从Windows2000迁移
    15.1准备迁移
    15.1.1准备要迁移的Windows2000服务器
    15.1.2考虑活动目录硬件需求
    15.1.3计划升级类型
    15.2WindowsServer2003应用程序兼容性
    15.3使用应用程序兼容性工具箱
    15.4升级并安装WindowsServer2003
    15.4.1升级路径和要求
    15.4.2执行干净安装而升级
    15.4.3升级Windows2000域的技巧
    15.5迁移网络服务
    15.5.1迁移网络服务
    15.5.2迁移域名系统服务
    15.5.3向Windows2003迁移DHCP
    15.5.4迁移GPO
    15.6迁移活动目录对象
    15.6.1迁移安全性和分布组
    15.6.2迁移用户账户
    15.7故障恢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5.7.1备份活动目录
    15.7.2从失败的升级中还原
    15.7.3计划并避免网络停工
    15.8用WindowsServer2003支持客户
    15.8.1解Windows2003的客户兼容性
    15.8.2启用传统客户支持
    15.9使Windows2000退役
    15.9.1使Windows2000域和域控制器退役
    15.9.2使域成员服务器退役
    15.9.3在迁移期间区分服务器角色的先后次序
    15.9.4使用ADSI编辑器删除服务器
    15.10提高Windows2003功能级别
    15.10.1域功能级别
    15.10.2提高功能级别
    15.11本章小结
    第16章与基于UNIX/LDAP的系统集成
    16.1设计并规划平台集成
    16.1.1清点
    16.1.2创建集成/迁移计划
    16.2创建集成的基础设施
    16.2.1现共同的基础
    16.2.2集成域名服务(DNS)
    16.3在不同环境之间集成目录
    16.3.1LDAP与活动目录集成
    16.3.2使用元目录集成
    16.4使用密码同步
    16.4.1在UNIX和NIS中同步密码
    16.4.2同步LDAP中的密码
    16.5跨平台资源的集中管理
    16.5.1使用Telnet管UNIX和Windows
    16.5.2使用Microsoft管理控制台(MMC)
    16.5.3配置ActiveDirectorySchema插件
    16.6基于Windows平台访问UNIX
    16.6.1访问文件服务
    16.6.2在UNIX上访问打印机服务
    16.7基于UNIX平台访问Windows
    16.7.1使用Telnet访问Windows
    16.7.2访问Windows文件服务
    16.7.3访问Windows打印服务
    16.7.4使用LPD/LPR
    16.8从一个平台向另一平台迁移资源
    16.8.1安置目录服务
    16.8.2合并文件共享
    16.8.3合并打印机
    16.9本章小结
    第17章Windows2003与NovellNetworks的集成
    17.1利用ServicesforNetware
    17.1.1使用GatewayServicesforNetWare来桥接环境
    17.1.2使用FileandPrintServicesforNetWare替换服务器
    17.1.3使用MicrosoftDirectorySynchronizationService集成目录
    17.1.4文件迁移实用工具(FMU)
    17.2桥接Novell和Windows网络的方法
    17.2.1使用双客户方法访问多平台环境
    17.2.2在Novell环境中利用Windows的终端服务
    17.2.3使用Web服务来访问Microsoft技术
    17.3安装MicrosoftServicesforNetWare工具
    17.3.1准备ServicesforNetWare的基本配置
    17.3.2安装FileandPrintServicesforNetWare
    17.3.3安装Microsoft目录同步服务
    17.4创建单一登录环境
    17.4.1双客户认证访问方法的有效性
    17.4.2同步目录作为共享登录方法
    17.5使eDirectory/NDS与活动目录同步
    17.5.1实现MSDSS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7.5.2鉴别目录同步的限制
    17.5.3备份和恢复MSDSS信息
    17.6用Windows服务器替换NetWare服务器
    17.6.1使Windows服务器模拟NovellNetWare服务器
    17.6.2桥接Novell和Microsoft网络环境
    17.6.3使用文件迁移向导来迁移文
    17.7本章小结

    第V部分远程和移动用户解决方案
    第18章VPN和拨号解决方案
    18.1选择正确的VPN解决方案
    18.1.1Windows2003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
    18.1.2考察基于防火墙的VPN
    18.1.3考察基于硬件的VPN
    18.1.4确定何时从软件改变到硬件
    18.2保护L2TP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8.2.1与防火墙一起使用L2TP
    18.2.2与防火墙串接使用L2TP
    18.2.3L2TP客户需求
    18.2.4利用远程接入策略
    18.3保护PPTP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8.3.1与防火墙并行使用PPTP
    18.3.2与防火墙串接使用PPTP
    18.3.3PPTP客户需求
    18.3.4利用远程接入策略
    18.4利用因特网认证服务
    18.4.1使用终端服务访问IAS服务器
    18.4.2使用IPSec加密保密数据
    18.5使用无线VPN
    18.6部署VPN和拨号服务
    18.6.1利用Microsoft的连接管理器
    18.6.2利用软调制解调器
    18.6.3将线路与较大电路合并
    18.6.4利用RADIUS
    18.6.5使用GPO管理远程用户
    18.7使用站点到站点的VPN
    18.8使用负载平衡增加伸缩性和弹性
    18.9本章小结
    第19章使用Web访问WindowsServer2003资源
    19.1向因特网公布Web共享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9.1.1保护边界
    19.1.2保护服务器内容
    19.1.3跟随HTTP认证请求
    19.1.4允许受信任网络
    19.1.5创建虚拟目录
    19.1.6设定虚拟目录权限
    19.1.7选择适当的用户访问控制
    19.2使用SSL保护对资源的访问
    19.3在Web服务器目录上启用SSL
    19.4启用并保护因特网打印
    19.4.1安装并配置因特网打印协议(IPP)
    19.4.2保护因特网打印
    19.5保护FTP服务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9.6使用终端服务和远程桌面访问资源
    19.6.1允许远程桌面控制
    19.6.2保护终端服务
    19.7通过审核和日志监测IIS访问
    19.8使用Windows工具和脚本来管理IIS
    19.8.1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管理IIS
    19.8.2使用命令行管理工具
    19.8.3使用ADSI实用工具来管理IIS
    19.8.4使用Windows管理工具(WMI)
    19.9本章小结
    第20章使用瘦客户机终端服务
    20.1使用终端服务的优点
    20.1.1在TerminalServices2003中的性能改善
    20.1.2调节终端服务
    20.1.3冗余和负载平衡
    20.2保持用户与会话目录连接
    20.3向会话目录添加冗余
    20.4优化终端服务的性能
    20.4.1利用配置文件重定向
    20.4.2使用WindowsResourceManager来控制资源
    20.5用组策略管理终端服务用户
    20.6保持终端服务的安全
    20.6.1通过防火墙设置为ASP终端服务增加安全性
    20.6.2正确构建终端服务
    20.6.3用GPO锁定服务器
    20.6.4锁定目录和文件权限
    20.7利用本地资源
    20.7.1优化本地打印
    20.7.2使用本地和网络驱动器
    20.8本章小结

    第VI部分业务连续性解决7b-案
    第21章主动监测和预警
    21.1使用Windows管理器
    21.1.1理解WMI
    21.1.2使用WMI
    21.2利用脚本改善系统管理
    21.2.1基本WMI脚本
    21.2.2构建服务
    21.2.3构建临时事件消费程序
    21.2.4构建永久事件消费程序
    21.3决定要监视的项目
    21.3.1监视硬件
    21.3.2端口级监测
    21.3.3服务级监测
    21.3.4应用程序级监测
    21.3.5性能监测
    21.3.6监测缺陷
    21.4确定要监测什么及对什么报警
    21.4.1硬件报警
    21.4.2端口级报警
    21.4.3服务级报警
    21.4.4应用程序级报警
    21.4.5性能报警
    21.4.6报警缺陷
    21.5自动报告问题
    21.5.4触发外部脚本
    21.5.2服务恢复及通知
    21.6使用Microsoft操作管理器执行高级自动化
    21.6.1理解MOM
    21.6.2MOM的优点
    21.6.3第三方监测和报警
    21.6.4通过SMS改善监测
    21.7本章小结
    第22章创建容错环境
    22.1优化磁盘管理以达到容错目的
    22.1.1硬件RAID方案
    22.1.2使用动态磁盘RAID配置
    22.1.3使用磁盘管理MMC
    22.1.4使用Diskpart命令行实用工具
    22.2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使冗余性和灵活性最大化
    22.2.1WindowsServer2003由DFS的新特性
    22.2.2DFS和安全性
    22.3使用磁盘卷影副本简化容错
    22.3.1配置磁盘卷影副本
    22.3.2从卷影副本恢复数据
    22.4使用远程存储优化磁盘利用
    22.5优化集群以简化管理开销
    22.5.1选择最佳集群配置模型
    22.5.2安装Microsoft集群服务
    22.5.3配置故障恢复与故障返回
    22.6使用网络负载平衡以改善可用性
    22.6.1选择网络负载平衡模型
    22.6.2创建网络负载平衡集群
    22.7使用自动系统还原(ASR)实现系统的快速还原
    22.7.1改进灾难还原过程
    22.7.2使用ASR还原集群服务
    22.8本章小结

    第VII部分性能优化解决方案
    第23章调整和优化技术
    23.1理解容量分析
    23.2建立策略和度量基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23.2.1基准线
    23.2.2工作负载特性描述
    23.2.3性能分析的基准
    23.3使用容量分析工具
    23.3.1内置工具集
    23.3.2第三方工具集
    23.4确定并分析核心分析和监控因素
    23.4.1内存子系统的优化
    23.4.2改善虚拟内存的使用
    23.4.3监控处理器使用情况
    23.4.4优化磁盘子系统的配置
    23.4.5监控磁盘子系统
    23.4.6监控网络子系统
    23.5通过服务器角色优化性能
    23.5.1终端服务服务器
    23.5.2域控制器
    23.6本章小节
    第24章扩展和收缩策略
    24.1大小非常重要
    24.2构建更大的服务器
    24.2.1健壮的单一机器
    24.2.2多节点集群
    24.3构建服务器“庄园”
    24.4避免缺陷
    24.4.1买错硬件
    24.4.2应用程序能够使用多处理器吗
    24.4.3保护系统不断电
    24.4.4确保设备可以支持系统
    24.5完成任务
    24.5.1选择正确的处理器类型
    24.5.2消除不必要的服务
    24.5.3并不是所有的内存都是等同的
    24.5.4规划磁盘子系统
    24.6扩大活动目录
    24.6.1活动目录伸缩工具
    24.6.2文件位置问题
    24.6.3正确配置磁盘
    24.6.4理解复制拓朴
    24.7扩展文件系统
    24.7.1磁盘10是非常重要的—SCSI/RAID/IDE
    24.7.2什么时候环境适宜使用SAN/NAS
    24.7.3还记得RAM磁盘吗
    24.7.4分布式文件系统
    24.8扩展RAS
    24.8.1硬件加密加速器
    24.8.2什么时候从软件向硬件转移
    24.8.3用于调制解调器支持的多路技术
    24.8.4利用多家因特网连接
    24.9扩展Web服务
    24.9.1健壮的机器和许多机器的对比
    24.9.2为SSL使用加密加速器
    24.9.3n-层应用模式
    24.9.4通过Web庄园扩展Web服务
    24.10扩展终端服务
    24.10.1大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的对比
    24.10.2内存、内存、更多的内存
    24.10.3终端服务庄园
    24.10.4通过使应用程序负载平衡改进可伸缩性
    24.11本章小结
    第25章利用存储区网络
    25.1定义技术
    25.1.1什么是SAN
    25.1.2什么是NAS
    25.1.3什么是DAS
    25.2实现NAS和SAN设备的正确时机
    25.2.1分析存储需要
    25.2.2策划存储方案
    25.2.3开发存储方案
    25.2.4实测存储方案
    25.2.5部署存储方案
    25.3设计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
    25.3.1选择合适的连通性
    25.3.2切分可用磁盘
    25.4为外部存储系统增加容错
    25.5硬件容错与WindowsServer2003技术相结合
    25.5.1NAS或SAN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25.5.2使用逻辑磁盘管理器
    25.5.3远程存储管理
    25.5.4将备份与NAS及SAN集成
    25.5.5使用NAS和SAN设备上的磁盘配额
    25.5.6使用加密文件系统保护SAN或NAS上的文件
    25.6使用SAN和NAS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25.6.1使用NAS/SAN的Exchange
    25.6.2使用NAS/SAN的SOL
    25.6.3使用NAS/SAN的文件服务器
    25.6.4备份系统
    25.6.5活动目录集成
    25.6.6终端服务器
    25.6.7从NAS/SAN引导
    25.7从系统故障中恢复
    25.8使用SAN和SAN方案合并服务器
    25.8.1合并Exchange服务器
    25.8.2合并文件服务器
    25.9本章小结

    第VIII部分业务效率解决方案
    第26章用户文件管理和信息查找
    26.1使用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启用协作
    26.1.1WindowsSharePointService的新特点
    26.1.2部署选项和方案
    26.1.3准备部署
    26.2比较SharePointPortalServer和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
    26.3扩展Windows2003的文件和数据管理能力
    26.3.1WindowsXP中的简单文件共享
    26.3.2在活动目录中控制文件共享
    26.3.3企业内部网的文件共享
    26.3.4使用WSS进行文件共享
    26.4使用Office2003简化文件共享
    26.4.1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中的文档工作区
    26.4.2共享的工作区任务面板
    26.4.3共享的附件
    26.5使用索引增强数据查找
    26.5.1理解WSS中的搜索
    26.5.2启用索引
    26.6利用修订控制管理
    26.6.1文档版本记录
    26.6.2文档管理的输入输出检查功能
    26.7分层存储管理
    26.7.1创建顶级Web站点
    26.7.2自助式站点的创建
    26.8实现信息、通信和协作的安全性
    26.8.1WSS安全性
    26.8.2InternetExplorer的增强安全性
    26.9本章小结
  •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其他书籍忽视的视角,重点介绍了有关WindowsServer2003的技巧、窍门、快捷方式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本书内容覆盖802.11x无线安全性、智能卡实现、级策略管理、远程管理和高级活动目录设计等方面。书中还包括从WindowsNT4和Windows2000迁移的技巧和行之有效的经验。本书重点介绍了将Windows2003与NetWare和Unix集成的关键方法、瘦客户机终端服务、性能调节和优化、服务器可伸缩性和服务器合并、用户文件管理以及其他更多的内容。
      本书特别适合已具有Windows2003或Windows2000的基本知识,而现在特别想了解Windows2003的内幕技巧的网络管理人员。对于正在学习网络课程有志于将来从事网络设计和建设、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在校学生和其他人员也在较高的参考价值。
  • 目录:
    第I部分安全性解决方案
    第1章实现WindowsServer2003的安全性
    1.1改善Windows2003的默认安全性
    1.1.1对Windows2000的改进
    1.1.2Windows2003中引入的新安全技术
    1.2安全性策划
    1.2.1实现传输层安全性
    1.2.2要求数字签名
    1.2.3使用PKI(公共密钥基础结构)
    1.2.4安装证书服务
    1.2.5维护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1.3使用双因素认证来了解谁在连接
    1.3.1使用智能卡
    1.3.2使用生物方法加强安全性
    1.4使用模板改善使用和管理
    1.4.1使用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
    1.4.2使用安全模板
    1.5审核安全配置情况
    1.5.1审核系统安全性
    1.5.2使用MicrosoftBaselineSecurityAnalyzer
    1.5.3使用漏洞扫描程序
    1.5.4审核文件系统
    1.6实现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1.6.1通过NTFS锁定文件系统
    1.6.2锁定用户组成员
    1.6.3使用户处于重要的文件区域之外
    1.7实现Web服务的安全性
    1.7.1使用SSL
    1.7.2扫描Web服务器中的易受攻击的漏洞
    1.7.3跟踪使用最新补丁
    1.7.4锁定IIS
    1.8使用EFS维护文件机密
    1.8.1使用独立的EFS
    1.8.2加密文件系统实现中的常见缺陷
    1.9高级别安全实现方案
    1.10本章小结
    第2章配置安全的无线网络
    2.1穿越性的工作特征
    2.2管理频谱以避免拒绝服务式攻击
    2.2.1选择信道
    2.2.2保护自己免受内部干扰
    2.2.3保护无线网络
    2.3实现对安全的802.1x技术的支持
    2.4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安全特性
    2.4.1配置无线网络(IEEE802.11)策略
    2.4.2选择适当的无线网络策略属性
    2.4.3在无线网络安全性实现中使用证书
    2.4.4配置证书服务
    2.4.5配置因特网认证服务(IAS)
    2.4.6配置EAP-TLS认证
    2.5配置无线网络客户
    2.6通过隧道技术最大化无线网络安全性
    2.6.1外部网络特点
    2.6.2VPN通道的重要性
    2.7无线网络维护技术
    2.7.1对行为、地点和事件进行跟踪
    2.7.2与无线网络相关的IEEE标准
    2.7.3其他资源
    2.8本章小结
    第3章综合使用智能卡技术与安全访问技术
    3.1全面部署证书服务
    3.1.1使用WindowsServer2003的更新功能
    3.1.2选择CA角色
    3.1.3结合使用智能卡
    3.2实现证书服务的安全性
    3.2.1锁定服务器
    3.2.2分离服务器角色
    3.2.3委派管理角色
    3.3充分利用智能卡
    3.3.1选择适当的智能卡
    3.3.2内存需求
    3.3.3智能卡角色
    3.3.4智能卡的生命期望值
    3.3.5智能卡读卡器
    3.3.6智能卡管理工具
    3.3.7让用户使用智能卡
    3.3.8提供安全报告
    3.4保护网络访问的技巧和窍门
    3.4.1使用物理安全性
    3.4.2使安全性规则简单易行
    3.4.3了解自己的行踪
    3.5创建单一登录环境
    3.5.1合并目录
    3.5.2合并应用程序
    3.6实现Web服务器和服务的安全访问
    3.6.1锁门
    3.6.2隐藏钥匙
    3.6.3需要SSL
    3.7证书服务的灾难恢复
    3.7.1建立容错机制
    3.7.2规划备份和恢复
    3.8综合使用智能卡与个性化设备
    3.8.1在手持PC上使用智能卡
    3.8.2在智能电话上使用智能卡
    3.9本章小结

    第II部分管理与经营解决方案
    第4章分布式管理
    4.1选择机构的最佳管理模式
    4.1.1集中式管理
    4.1.2分布式管理
    4.1.3混合管理
    4.1.4应用管理模型
    4.2为最佳委派采用基于角色的管理
    4.2.1运营主管
    4.2.2安全管理员
    4.2.3网络管理员
    4.2.4目录服务管理员
    4.3使用控制委派向导
    4.3.1通过组织单元进行委派控制
    4.3.2委派简单的管理任务
    4.3.3委派自定义任务
    4.4使用功能级别加强管理
    4.4.1Windows2000混合域功能级别
    4.4.2Windows2000固有的功能级别
    4.4.3WindowsServer2003的中间功能级别
    4.4.4WindowsServer2003的功能级别
    4.4.5域管理功能
    4.4.6森林管理功能
    4.5执行域和企业管理任务
    4.5.1管DomainAdmins组
    4.5.2管EnterpriseAdmins组
    4.6设置影响管理任务的组策略
    4.6.1将组策略与适当的容器链接
    4.6.2通过组策略强制使用复杂的管理员密码
    4.6.3限制管理组成员资格
    4.6.4用组策略委派权限
    4.7测试管理访问权的级别
    4.7.1在实验室环境中测试改变
    4.7.2记载测试过程和结果
    4.7.3组策略建模
    4.7.4策略结果集(ResultantSetofPolicy,RSoP)
    4.8审核管理活动
    4.8.1域控制器上的审核设置
    4.8.2安全日志的收集和归档
    4.8.3审核账户管理事件
    4.8.4设置安全日志的适当容量
    4.9本章小结
    第5章管理用户权限和许可
    5.1使用域的本地、全局和通用组
    5.1.1选择适当的用户组类型
    5.1.2选择适当的组范围
    5.2使用NTFS和活动目录集成的文件共享
    5.2.1使用NTFS设置许可
    5.2.2设置NTFS许可
    5.2.3使用活动目录集成的共享
    5.2.4使用允许/拒绝许可
    5.2.5指定用户权限和特权
    5.3使用组策略管理权限和许可
    5.3.1用组策略指定权限
    5.3.2使用组策略授予对文件的访问权
    5.3.3使用组策略授予对注册表设置的访问权
    5.3.4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组
    5.4使用用户配置文件最大化安全性、功能并降低总拥有成本
    5.4.1本地和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5.4.2所有用户和缺省配置文件
    5.4.3强制性配置文件
    5.4.4临时配置文件
    5.5管理特定用户类型的权限和许可
    5.5.1管理高度托管的用户
    5.5.2管理移动用户
    5.5.3管理管理员使之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
    5.6本章小结
    第6章实现组策略
    6.1使用组策略
    6.1.1设置计算机策略
    6.1.2设置用户策略
    6.1.3理解组策略刷新间隔
    6.2组策略的部署
    6.2.1以少胜多
    6.2.2了解策略结果集(RSoP)
    6.2.3组策略的继承顺序
    6.2.4了解低速链接探测的影响
    6.2.5委派组策略管理权限
    6.2.6避免跨域的策略指定
    6.2.7使用组策略命名约定
    6.2.8解缺省域策略
    6.3解组策略继承和应用顺序
    6.3.1组策略继承
    6.3.2解组策略应用的顺序
    6.3.3修改组策略继承
    6.3.4配置组策略回送
    6.4解低速链接对组策略的影响
    6.4.1低速链接对站点的影响
    6.4.2确定低速链接速度
    6.4.3配置惟一的低速链接速度
    6.5使用工具加速组策略应用
    6.5.1链接组策略
    6.5.2配置组策略插件
    6.5.3禁用配置设置
    6.5.4使用ShowConfiguredPoliciesOnly(只显示配置后的策略)设置查看组策略
    6.5.5删除孤立组策略
    6.6软件安装的自动化
    6.6.1软件安装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6.6.2确定分发是否成功
    6.7使用组策略管理控制台提高易管理性
    6.7.1GPO操作:备份、恢复、复制和导入
    6.7.2迁移表
    6.7.3跨森林支持组策略管理
    6.7.4HTML报告功能和Settings选项卡
    6.7.5链接WMI过滤器
    6.7.6在GPMC中搜索组策略
    6.8在GPMC中使用策略的结果集
    6.8.1使用策略的结果集为组策略建模
    6.8.2使用RSoP的日志模式查看应用的策略
    6.9使用组策略最大化安全性
    6.9.1预定义的安全模板
    6.9.2所需的缺省域组策略设置
    6.9.3受限组:通过组策略指定本地组
    6.10使用Intellimirror增加容错功能
    6.10.1使用文件夹重定向
    6.10.2使用漫游配置文件
    6.11使用其他有用工具管理组策略
    6.11.1使用GPupdate工具
    6.11.2使用GPresult工具
    6.11.3使用GPmonitor.exe工具
    6.11.4使用GPOTool工具
    6.11.5使用FRSDiag.exe工具
    6.11.6使用Sonar.exe工具
    6.12使用管理模板
    6.12.1理解策略与优选项的区别
    6.12.2使用Microsoft的附加组策略模板
    6.12.3自定义管理组策略模板
    6.13寻找有关组策略的附加资源
    6.13.1Microsoft有关组策略技术的Web站点
    6.13.2组策略白皮书
    6.14本章小结
    第7章管理桌面
    7.1桌面数据备份自动化
    7.2使用工作站映像加快部署
    7.2.1无人值守安装
    7.2.2使用系统准备工具(Sysprep)制作服务器映像
    7.2.3使用远程安装服务部署服务器映像
    7.3创建WindowsXP映像
    7.3.1安装桌面软件
    7.3.2标准化桌面
    7.3.3几件小事
    7.4软件安装自动化
    7.5低速链接探测
    7.6保护安全管理配置
    7.6.1通过安全补丁减少易受攻击的漏洞
    7.6.2在桌面上最大化安全性
    7.7管理系统和配置
    7.7.1远程管理桌面
    7.7.2管理多用户桌面
    7.7.3管理移动计算机
    7.7.4管理公共或信息亭工作站
    7.7.5管理管理员工作站
    7.8使用有效工具管理桌面
    7.8.1Floplock
    7.8.2Netdom
    7.8.3Con2prt
    7.8.4用户状态迁移工具(USMT)
    7.9本章小结
    第8章远程管理WindowsServer2003
    8.1使用远程桌面管理
    8.1.1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加强远程管理
    8.1.2启用远程桌面管理
    8.1.3用于远程桌面管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8.2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管理工具
    8.2.1安装管理工具包
    8.2.2使用方便的控制台
    8.2.3自定义管理控制台
    8.3使用带外远程管理工具处理应急情况
    8.3.1应急管理服务
    8.3.2为EMS配置串行连接
    8.3.3特殊管理控制台
    8.4使用及配置远程协助
    8.4.1远程协助的需求
    8.4.2发送远程协助邀请
    8.5保护和监测远程管理
    8.5.1保护远程管理
    8.5.2监测远程管理
    8.6远程管理的委派
    8.7在WindowsServer2003中远程管IIS
    8.7.1使用IIS管理器
    8.7.2使用终端服务
    8.7.3使用远程管理(HTML)工具
    8.8本章小结
    第9章维护实践和过程
    9.1维护不如实现新技术那样有趣
    9.2每天需要进行的工作
    9.2.1查看日志
    9.2.2检查系统资源
    9.2.3确认备份
    9.3每星期的任务
    9.3.1检查系统更新
    9.3.2确认活动目录复制
    9.3.3审核管理组成员资格
    9.3.4执行试验恢复
    9.3.5检查活动目录数据库的大小
    9.3.6检查DHCP范围
    9.4每月的任务
    9.4.1活动目录数据库完整性检查
    9.4.2执行Scandisk
    9.4.3重新引导系统
    9.4.4对系统的碎片整理
    9.4.5检查WINS是否损坏
    9.5将合并服务器作为维护任务
    9.5.1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
    9.5.2虚拟服务器
    9.6备份技巧和窍门
    9.6.1利用专用的备份VLAN改善性能
    9.6.2缓存到磁盘然后再保存到磁带
    9.6.3祖、父、子策略和换带机
    9.6.4使用合适的代理软件
    9.6.5备份中应包括和排除什么
    9.7使用自动系统还原
    9.8在维护实践中使用脚本
    9.8.1使用命令行界面
    9.8.2自定义MMC视图
    9.8.3确保与检查表的一致性
    9.9为什么5个9还不是好事
    9.9.1维护时间的重要性
    9.9.2高可用性环境中的维护
    9.10更新的自动化
    9.10.1调节软件更新服务:使用NTFS许可和机器组
    9.10.2与SystemsManagementServer一起使用SUS
    9.10.3使用组策略启用SUS
    9.11本章小结

    第III部分设计和实现解决:方案
    第10章高级活动目录设计
    10.1或大或小的实现
    10.1.1单域就地升级
    10.1.2多域一子域
    10.1.3多域一不连续的
    10.1.4合并域
    10.1.5理解多森林
    10.1.6使用占位式根域
    10.2配置与重新配置域和组织单元
    10.2.1在域间移动对象
    10.2.2在组织单元间移动对象
    10.3站点和新的知识一致性检查器
    10.3.1汇总站点
    10.3.2站点“收养”
    10.3.3使用DNS控制站点认证
    10.4有效使用跨森林信任
    10.4.1账户/资源森林
    10.4.2公司收购
    10.5森林间的同步
    10.5.1使用GALSync使目录同步
    10.5.2Microsoft的身份信息服务
    10.6使用活动目录迁移工具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0.6.1使用ADMT迁移资源
    10.6.2SID历史记录的含义
    10.6.3清除SID历史记录
    10.6.4ADMT2.0中的改进
    10.7有效使用Microsoft元目录服务
    10.8域控制器的放置
    10.8.1从WindowsNT4.0迁移的复制流与认证流的对比
    10.8.2确定本地域控制器的价值
    10.8.3在WAN连接性上投资与在域控制器上投资的对比
    10.9全局编录的放置
    10.9.1全局编录的作用
    10.9.2GC复制流量与查找流量的对比.
    10.9.3确定全局编录故障的影响
    10.10复制改善带来的好处
    10.11活动目录功能级别
    10.12本章小结
    第11章实现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
    11.1成功部署服务器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1.1.1规划部署
    11.1.2测试部署
    11.1.3执行部署
    11.2序列号和激活WindowsServer2003
    11.2.1提供产品序列号
    11.2.2选择许可模式
    11.2.3激活WindowsServer2003
    11.3用远程安装服务自动化部署
    11.3.1RIS的系统需求
    11.3.2创建远程安装准备向导(RIPrep)映像
    11.3.3保护服务器映像
    11.3.4充分利用RIS部署工具
    11.4使用Sysprep保持服务器的最大一致性
    11.4.1Sysprep如何工作
    11.4.2利用新的Sysprep特性
    11.5使用Unattend.txt和安装管理器的自定义安装
    11.5.1使用安装管理器的加强功能
    11.5.2使用Unattend,txt的完全自动化安装
    11.6创建快速部署的自定义可引导光盘
    11.6.1创建自定义安装光盘所需的工具
    11.6.2使用WinPE
    11.7优化标准服务器配置
    11.7.1最佳性能设置
    11.7.2优化安全设置
    11.7.3开始例行操作
    11.8使用设置向导自定义服务器
    11.8.1配置服务器角色
    11.8.2管理服务器
    11.9使用Windows注册表控制基础
    11.9.1注册表编辑器
    11.9.2保护注册表
    11.9.3维护注册表
    11.10本章小结
    第12章实现Microsoft的活动目录
    12.1利用功能级别
    12.1.1Windows2000混合域功能级别
    12.1.2Windows2000固有功能级别
    12.1.3WindowsServer2003的过渡功能级别
    12.1.4WindowsServer2003功能级别
    12.2改善域控制器的安装
    12.2.1提升成员服务器
    12.2.2使域控制器降级
    12.2.3根据介质创建副本
    12.3充分利用全局编录服务器
    12.3.1全局编录的放置
    12.3.2通用组缓存
    12.3.3自定义全局编录
    12.4最大化操作主机角色
    12.4.1正确放置操作主机角色
    12.4.2转移操作主机角色
    12.5通过森林和域间互连扩展企业
    12.5.1建立跨森林信任
    12.5.2授予跨森林权限
    12.5.3认证防火墙
    12.6增加域更名的灵活性
    12.6.1理解限制
    12.6.2满足先决条件
    12.6.3为域更名的过程
    12.7管理活动目录架构
    12.7.1使用活动目录服务界面编辑工具
    12.7.2使用活动目录架构插件
    12.7.3架构失活
    12.8使用应用程序分区改善复制
    12.8.1创建应用程序分区
    12.8.2创建一个副本
    12.8.3管理复制
    12.9本章小结
    第13章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
    13.1聚焦WindowsServer2003的基础设施组成
    13.1.1作为设施基础的网络寻址
    13.1.2使用名称解析简化地址查找
    13.1.3使用活动目录集成管理地址信息
    13.1.4WindowsServer2003中网络服务的变化
    13.2活动目录环境中的DNS
    13.2.1DNS对活动目录的影响
    13.2.2在非MicrosoftDNS实现中的活动目录
    13.2.3在活动目录环境中使用辅助区域
    13.2.4在DNS中指定SRV记录和站点解析
    13.3域名系统(DNS)的深入讨论
    13.3.1对DNS的需求
    13.3.2DNS框架
    13.3.3理解DNS的命名空间
    13.4使用配置服务器向导安装DNS
    13.5配置DNS指向自身
    13.6在Windows2003环境中使用资源记录
    13.6.1DNS中的StartofAuthority(SOA)记录
    13.6.2DNSHost(A)记录
    13.6.3NameServer(NS)记录
    13.6.4增加DNS信息的Service(SRV)记录
    13.6.5定义电子邮件传送的MailExchanger(MX)记录
    13.6.6用于反向DNS查询的Pointer(PTR)记录
    13.6.7用于别名信息的CanonicalName(CNAME)记录
    13.6.8保存信息的其他DNS记录
    13.7建立并实现DNS区域
    13.7.1正向查找区域
    13.7.2反向查找区域
    13.7.3主区域
    13.7.4辅区域
    13.7.5占位区域
    13.8在DNS中创建区域转移
    13.8.1完全区域转移
    13.8.2增量区域转移(IXFR)
    13.9理解DNS查询的重要性
    13.9.1递归查询
    13.9.2迭代查询
    13.10其他DNS组件
    13.10.1动态DNS(DDNS)
    13.10.2存活期(TTL)
    13.10.3源更新
    13.11DNS的维护、更新和清除
    13.11.1根提示
    13.11.2转发器
    13.11.3使用WINS查找
    13.12DNS的故障诊断
    13.12.1使用DNS事件查看器诊断问题
    13.12.2使用性能监视器监视DNS.
    13.12.3客户端缓存和HOST解析问题
    13.12.4使用NSLOOKUP命令行实用工具
    13.12.5使用IPCONFIG命令行工具
    13.12.6使用TRACERT命令行工具
    13.12.7使用DNSCMD命令行工具
    13.13深入讨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3.13.1DHCP客户服务
    13.13.2自动的专有IP编址(APIPA)
    13.13.3DHCP中继代理
    13.13.4DHCP和动态DNS
    13.14WindowsServer2003由DHCP的变化
    13.14.1DHCP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自动化
    13.14.2WindowsXP客户中的DHCP
    13.15安装DHCP并创建新有效范围
    13.16创建DHCP冗余
    13.16.1用于DHCP容错的50/50故障恢复方法
    13.16.2用于DHCP容错的80/20故障恢复方法
    13.16.3用于DHCP容错的100/100故障恢复方法
    13.16.4备用范围方法
    13.16.5DHCP服务器集群
    13.17高级DHCP概念
    13.17.1DHCP的超级范围
    13.17.2DHCP多点广播范围
    13.17.3DHCP管理委派
    13.17.4NetSh命令行实用工具
    13.18通过适当维护优化DHCP
    13.19保护DHCP实现
    13.19.1DHCP授权
    13.19.2DHCP和域控制器的安全性
    13.20继续使用Wmdows因特网命名服务
    13.20.1传统的MicrosoftNetBIOS解析方案
    13.20.2集成WINS和DNS
    13.20.3WindowsServer2003WINS中的变化
    13.21安装并配置WINS
    13.21.1安装WINS
    13.21.2配置推/拉伙伴
    13.21.3WINS复制
    13.21.4NetBIOS客户解析和LMHOSTS文件
    13.22WINS规划、迁移和维护
    13.22.1设计WINS环境
    13.22.2升级WINS环境
    13.22.3WINS数据库维护
    13.23全局编录域控制器(GC/DC)的放置
    13.24战略性放置GC和DC的需求
    13.24.1通用组缓存
    13.24.2全局编录/域控制器放置
    13.25本章小结

    第IV部分迁移和集成解决方案
    第14章从WindowsNT4.0迁移
    14.1向可伸缩的Windows2003Server环境迁移
    14.1.1规划将来的硬件需求
    14.1.2使用系统兼容性检查器
    14.1.3支持第三方软件
    14.1.4使用兼容性工具箱分析器
    14.1.5向灵活的活动目录森林迁移
    14.2撤消和故障恢复
    14.2.1恢复SAM数据库的简单方法
    14.2.2从失败的账户迁移中还原
    14.3使网络停工时间最短的技巧
    14.3.1通过服务器冗余避免停机
    14.3.2配置冗余的全局编录
    14.4在迁移时规划并实现域名解析
    14.4.1Windows2003的域名解析
    14.4.2在混合模式环境中实现WINS
    14.4.3安装wINS
    14.4.4使Windows2003的WINS退役
    14.5规划并升级文件系统与磁盘分区
    14.5.1镜像卷
    14.5.2卷集、条带卷集和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集
    14.6在服务器升级期间避免失败和中断
    14.6.1规划出故障的硬件
    14.6.2WindowsNT的升级路径和服务包
    14.7使Windows服务器跟上WindowsUpdates的步伐
    14.8利用WindowsUpdate完成服务器升级
    14.9在并存期间支持Windows客户
    14.9.1域认证的负载平衡
    14.9.2在Windows2003域控制器上配置PDC模拟器
    14.9.3支持Windows95、98和NT4.0客户系统
    14.10实现并保护密码迁移
    14.11在迁移桌面时发现权限问题
    14.11.1了解桌面迁移要求
    14.11.2本地桌面权限
    14.11.3配置桌面权限的提示
    14.11.4创建桌面迁移账户
    14.11.5配置多个桌面权限的提示
    14.11.6利用域管理员组
    14.11.7使用NetAddUser命令
    14.12维护及管理并存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4.12.1合并网络服务
    14.12.2使用SID历史记录保持对资源的访问权
    14.12.3迁移SID历史记录
    14.12.4迁移并存的附加工具
    14.13域和服务器退役时常见的错误
    14.13.1WindowsNT4.0域服务器的退役
    14.13.2迁移时区分服务器的角色顺序
    14.13.3删除许可
    14.13.4使用活动目录系统编辑器ADSI
    14.14本章小结
    第15章从Windows2000迁移
    15.1准备迁移
    15.1.1准备要迁移的Windows2000服务器
    15.1.2考虑活动目录硬件需求
    15.1.3计划升级类型
    15.2WindowsServer2003应用程序兼容性
    15.3使用应用程序兼容性工具箱
    15.4升级并安装WindowsServer2003
    15.4.1升级路径和要求
    15.4.2执行干净安装而升级
    15.4.3升级Windows2000域的技巧
    15.5迁移网络服务
    15.5.1迁移网络服务
    15.5.2迁移域名系统服务
    15.5.3向Windows2003迁移DHCP
    15.5.4迁移GPO
    15.6迁移活动目录对象
    15.6.1迁移安全性和分布组
    15.6.2迁移用户账户
    15.7故障恢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5.7.1备份活动目录
    15.7.2从失败的升级中还原
    15.7.3计划并避免网络停工
    15.8用WindowsServer2003支持客户
    15.8.1解Windows2003的客户兼容性
    15.8.2启用传统客户支持
    15.9使Windows2000退役
    15.9.1使Windows2000域和域控制器退役
    15.9.2使域成员服务器退役
    15.9.3在迁移期间区分服务器角色的先后次序
    15.9.4使用ADSI编辑器删除服务器
    15.10提高Windows2003功能级别
    15.10.1域功能级别
    15.10.2提高功能级别
    15.11本章小结
    第16章与基于UNIX/LDAP的系统集成
    16.1设计并规划平台集成
    16.1.1清点
    16.1.2创建集成/迁移计划
    16.2创建集成的基础设施
    16.2.1现共同的基础
    16.2.2集成域名服务(DNS)
    16.3在不同环境之间集成目录
    16.3.1LDAP与活动目录集成
    16.3.2使用元目录集成
    16.4使用密码同步
    16.4.1在UNIX和NIS中同步密码
    16.4.2同步LDAP中的密码
    16.5跨平台资源的集中管理
    16.5.1使用Telnet管UNIX和Windows
    16.5.2使用Microsoft管理控制台(MMC)
    16.5.3配置ActiveDirectorySchema插件
    16.6基于Windows平台访问UNIX
    16.6.1访问文件服务
    16.6.2在UNIX上访问打印机服务
    16.7基于UNIX平台访问Windows
    16.7.1使用Telnet访问Windows
    16.7.2访问Windows文件服务
    16.7.3访问Windows打印服务
    16.7.4使用LPD/LPR
    16.8从一个平台向另一平台迁移资源
    16.8.1安置目录服务
    16.8.2合并文件共享
    16.8.3合并打印机
    16.9本章小结
    第17章Windows2003与NovellNetworks的集成
    17.1利用ServicesforNetware
    17.1.1使用GatewayServicesforNetWare来桥接环境
    17.1.2使用FileandPrintServicesforNetWare替换服务器
    17.1.3使用MicrosoftDirectorySynchronizationService集成目录
    17.1.4文件迁移实用工具(FMU)
    17.2桥接Novell和Windows网络的方法
    17.2.1使用双客户方法访问多平台环境
    17.2.2在Novell环境中利用Windows的终端服务
    17.2.3使用Web服务来访问Microsoft技术
    17.3安装MicrosoftServicesforNetWare工具
    17.3.1准备ServicesforNetWare的基本配置
    17.3.2安装FileandPrintServicesforNetWare
    17.3.3安装Microsoft目录同步服务
    17.4创建单一登录环境
    17.4.1双客户认证访问方法的有效性
    17.4.2同步目录作为共享登录方法
    17.5使eDirectory/NDS与活动目录同步
    17.5.1实现MSDSS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7.5.2鉴别目录同步的限制
    17.5.3备份和恢复MSDSS信息
    17.6用Windows服务器替换NetWare服务器
    17.6.1使Windows服务器模拟NovellNetWare服务器
    17.6.2桥接Novell和Microsoft网络环境
    17.6.3使用文件迁移向导来迁移文
    17.7本章小结

    第V部分远程和移动用户解决方案
    第18章VPN和拨号解决方案
    18.1选择正确的VPN解决方案
    18.1.1Windows2003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
    18.1.2考察基于防火墙的VPN
    18.1.3考察基于硬件的VPN
    18.1.4确定何时从软件改变到硬件
    18.2保护L2TP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8.2.1与防火墙一起使用L2TP
    18.2.2与防火墙串接使用L2TP
    18.2.3L2TP客户需求
    18.2.4利用远程接入策略
    18.3保护PPTP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8.3.1与防火墙并行使用PPTP
    18.3.2与防火墙串接使用PPTP
    18.3.3PPTP客户需求
    18.3.4利用远程接入策略
    18.4利用因特网认证服务
    18.4.1使用终端服务访问IAS服务器
    18.4.2使用IPSec加密保密数据
    18.5使用无线VPN
    18.6部署VPN和拨号服务
    18.6.1利用Microsoft的连接管理器
    18.6.2利用软调制解调器
    18.6.3将线路与较大电路合并
    18.6.4利用RADIUS
    18.6.5使用GPO管理远程用户
    18.7使用站点到站点的VPN
    18.8使用负载平衡增加伸缩性和弹性
    18.9本章小结
    第19章使用Web访问WindowsServer2003资源
    19.1向因特网公布Web共享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9.1.1保护边界
    19.1.2保护服务器内容
    19.1.3跟随HTTP认证请求
    19.1.4允许受信任网络
    19.1.5创建虚拟目录
    19.1.6设定虚拟目录权限
    19.1.7选择适当的用户访问控制
    19.2使用SSL保护对资源的访问
    19.3在Web服务器目录上启用SSL
    19.4启用并保护因特网打印
    19.4.1安装并配置因特网打印协议(IPP)
    19.4.2保护因特网打印
    19.5保护FTP服务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19.6使用终端服务和远程桌面访问资源
    19.6.1允许远程桌面控制
    19.6.2保护终端服务
    19.7通过审核和日志监测IIS访问
    19.8使用Windows工具和脚本来管理IIS
    19.8.1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管理IIS
    19.8.2使用命令行管理工具
    19.8.3使用ADSI实用工具来管理IIS
    19.8.4使用Windows管理工具(WMI)
    19.9本章小结
    第20章使用瘦客户机终端服务
    20.1使用终端服务的优点
    20.1.1在TerminalServices2003中的性能改善
    20.1.2调节终端服务
    20.1.3冗余和负载平衡
    20.2保持用户与会话目录连接
    20.3向会话目录添加冗余
    20.4优化终端服务的性能
    20.4.1利用配置文件重定向
    20.4.2使用WindowsResourceManager来控制资源
    20.5用组策略管理终端服务用户
    20.6保持终端服务的安全
    20.6.1通过防火墙设置为ASP终端服务增加安全性
    20.6.2正确构建终端服务
    20.6.3用GPO锁定服务器
    20.6.4锁定目录和文件权限
    20.7利用本地资源
    20.7.1优化本地打印
    20.7.2使用本地和网络驱动器
    20.8本章小结

    第VI部分业务连续性解决7b-案
    第21章主动监测和预警
    21.1使用Windows管理器
    21.1.1理解WMI
    21.1.2使用WMI
    21.2利用脚本改善系统管理
    21.2.1基本WMI脚本
    21.2.2构建服务
    21.2.3构建临时事件消费程序
    21.2.4构建永久事件消费程序
    21.3决定要监视的项目
    21.3.1监视硬件
    21.3.2端口级监测
    21.3.3服务级监测
    21.3.4应用程序级监测
    21.3.5性能监测
    21.3.6监测缺陷
    21.4确定要监测什么及对什么报警
    21.4.1硬件报警
    21.4.2端口级报警
    21.4.3服务级报警
    21.4.4应用程序级报警
    21.4.5性能报警
    21.4.6报警缺陷
    21.5自动报告问题
    21.5.4触发外部脚本
    21.5.2服务恢复及通知
    21.6使用Microsoft操作管理器执行高级自动化
    21.6.1理解MOM
    21.6.2MOM的优点
    21.6.3第三方监测和报警
    21.6.4通过SMS改善监测
    21.7本章小结
    第22章创建容错环境
    22.1优化磁盘管理以达到容错目的
    22.1.1硬件RAID方案
    22.1.2使用动态磁盘RAID配置
    22.1.3使用磁盘管理MMC
    22.1.4使用Diskpart命令行实用工具
    22.2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使冗余性和灵活性最大化
    22.2.1WindowsServer2003由DFS的新特性
    22.2.2DFS和安全性
    22.3使用磁盘卷影副本简化容错
    22.3.1配置磁盘卷影副本
    22.3.2从卷影副本恢复数据
    22.4使用远程存储优化磁盘利用
    22.5优化集群以简化管理开销
    22.5.1选择最佳集群配置模型
    22.5.2安装Microsoft集群服务
    22.5.3配置故障恢复与故障返回
    22.6使用网络负载平衡以改善可用性
    22.6.1选择网络负载平衡模型
    22.6.2创建网络负载平衡集群
    22.7使用自动系统还原(ASR)实现系统的快速还原
    22.7.1改进灾难还原过程
    22.7.2使用ASR还原集群服务
    22.8本章小结

    第VII部分性能优化解决方案
    第23章调整和优化技术
    23.1理解容量分析
    23.2建立策略和度量基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23.2.1基准线
    23.2.2工作负载特性描述
    23.2.3性能分析的基准
    23.3使用容量分析工具
    23.3.1内置工具集
    23.3.2第三方工具集
    23.4确定并分析核心分析和监控因素
    23.4.1内存子系统的优化
    23.4.2改善虚拟内存的使用
    23.4.3监控处理器使用情况
    23.4.4优化磁盘子系统的配置
    23.4.5监控磁盘子系统
    23.4.6监控网络子系统
    23.5通过服务器角色优化性能
    23.5.1终端服务服务器
    23.5.2域控制器
    23.6本章小节
    第24章扩展和收缩策略
    24.1大小非常重要
    24.2构建更大的服务器
    24.2.1健壮的单一机器
    24.2.2多节点集群
    24.3构建服务器“庄园”
    24.4避免缺陷
    24.4.1买错硬件
    24.4.2应用程序能够使用多处理器吗
    24.4.3保护系统不断电
    24.4.4确保设备可以支持系统
    24.5完成任务
    24.5.1选择正确的处理器类型
    24.5.2消除不必要的服务
    24.5.3并不是所有的内存都是等同的
    24.5.4规划磁盘子系统
    24.6扩大活动目录
    24.6.1活动目录伸缩工具
    24.6.2文件位置问题
    24.6.3正确配置磁盘
    24.6.4理解复制拓朴
    24.7扩展文件系统
    24.7.1磁盘10是非常重要的—SCSI/RAID/IDE
    24.7.2什么时候环境适宜使用SAN/NAS
    24.7.3还记得RAM磁盘吗
    24.7.4分布式文件系统
    24.8扩展RAS
    24.8.1硬件加密加速器
    24.8.2什么时候从软件向硬件转移
    24.8.3用于调制解调器支持的多路技术
    24.8.4利用多家因特网连接
    24.9扩展Web服务
    24.9.1健壮的机器和许多机器的对比
    24.9.2为SSL使用加密加速器
    24.9.3n-层应用模式
    24.9.4通过Web庄园扩展Web服务
    24.10扩展终端服务
    24.10.1大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的对比
    24.10.2内存、内存、更多的内存
    24.10.3终端服务庄园
    24.10.4通过使应用程序负载平衡改进可伸缩性
    24.11本章小结
    第25章利用存储区网络
    25.1定义技术
    25.1.1什么是SAN
    25.1.2什么是NAS
    25.1.3什么是DAS
    25.2实现NAS和SAN设备的正确时机
    25.2.1分析存储需要
    25.2.2策划存储方案
    25.2.3开发存储方案
    25.2.4实测存储方案
    25.2.5部署存储方案
    25.3设计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
    25.3.1选择合适的连通性
    25.3.2切分可用磁盘
    25.4为外部存储系统增加容错
    25.5硬件容错与WindowsServer2003技术相结合
    25.5.1NAS或SAN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25.5.2使用逻辑磁盘管理器
    25.5.3远程存储管理
    25.5.4将备份与NAS及SAN集成
    25.5.5使用NAS和SAN设备上的磁盘配额
    25.5.6使用加密文件系统保护SAN或NAS上的文件
    25.6使用SAN和NAS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25.6.1使用NAS/SAN的Exchange
    25.6.2使用NAS/SAN的SOL
    25.6.3使用NAS/SAN的文件服务器
    25.6.4备份系统
    25.6.5活动目录集成
    25.6.6终端服务器
    25.6.7从NAS/SAN引导
    25.7从系统故障中恢复
    25.8使用SAN和SAN方案合并服务器
    25.8.1合并Exchange服务器
    25.8.2合并文件服务器
    25.9本章小结

    第VIII部分业务效率解决方案
    第26章用户文件管理和信息查找
    26.1使用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启用协作
    26.1.1WindowsSharePointService的新特点
    26.1.2部署选项和方案
    26.1.3准备部署
    26.2比较SharePointPortalServer和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
    26.3扩展Windows2003的文件和数据管理能力
    26.3.1WindowsXP中的简单文件共享
    26.3.2在活动目录中控制文件共享
    26.3.3企业内部网的文件共享
    26.3.4使用WSS进行文件共享
    26.4使用Office2003简化文件共享
    26.4.1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中的文档工作区
    26.4.2共享的工作区任务面板
    26.4.3共享的附件
    26.5使用索引增强数据查找
    26.5.1理解WSS中的搜索
    26.5.2启用索引
    26.6利用修订控制管理
    26.6.1文档版本记录
    26.6.2文档管理的输入输出检查功能
    26.7分层存储管理
    26.7.1创建顶级Web站点
    26.7.2自助式站点的创建
    26.8实现信息、通信和协作的安全性
    26.8.1WSS安全性
    26.8.2InternetExplorer的增强安全性
    26.9本章小结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th My Daddy: A Book of Love and Family
Witek;Jo;Roussey;Christine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22 Active Directory 配置实战
戴有炜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Fi 7开发参考:技术原理、标准和应用
成刚;蒋一名;杨志杰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16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张寒明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22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蔡伟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19网络管理项目教程(微课视频版)
崔升广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ter Dance (board book)
Bauer;Marion Dane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lliam Blake: Dante\'s Divine Comedy, the Complete Drawings
Schutze;Sebastian;Terzoli;Maria Antonietta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22 系统与网站配置实战
戴有炜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lliam威廉
Tim Graham 著;Peter Archer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ldwood Chronicles Complete Box Set Wildwood, Under Wildwood, Wildwood Imperium
Meloy;Colin;Ellis;Carson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Windows Server 2016网络管理项目教程(微课版)(第3版)
邓文达 易月娥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归属感:如何通过社群获得商业竞争优势
[美]大卫·斯平克斯(David Spinks) 著;颉腾文化 出品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雪花的故事(用照片展示雪花的秘密,为你揭开冬日奇景的奥秘)
[美]马克·卡西诺[美]乔恩·尼尔森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杜甫传
[美]弗洛伦斯.艾思柯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神奇的数字零:从数字0开始的极简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
[美]查尔斯·塞弗(Charles Seife)著 杨杨立汝 译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爵士乐史(精装本)
[美]泰德·乔亚 著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美利坚在燃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警察暴力与黑人反抗
[美]伊丽莎白·欣顿 著 胡位钧 译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读懂经济学:提升“财商”、塑造价值观念的经济学读本,一本书参破瞬息万变的经济世界底层逻辑!
[美]霍华德·亚鲁斯 著;赵善江 译;斯坦威 出品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列文森 作者;[中]季剑青 译者
Windows Server2003深层解决方案
逃家小兔成长绘本系列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