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史”传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1
版次: 1
ISBN: 978710804334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6页
字数: 27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57人买过
  •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张晖,1976年生,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曾点校《施淑仪集》(2011)、编著《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 引言
    第1章“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第一节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五节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第3章走出杜诗:明代“诗史”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明初至前七子对杜诗叙事的看法
    第二节明中后期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起源的考证

    第4章“情景交融”理论中的王夫之“诗史”说
    第一节“诗不可以史为”
    第二节“诗史”的标准
    第三节“情景事合成一片”:王夫之“诗史”说的理论基础

    第5章明清之际“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诗本于史: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的“诗史”说
    第二节诗之用“有大于史者”:施闰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诗史”说
    第三节笼罩在“以诗证史”观念下的清初“诗史”说
    附: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以诗为史”的书写样态

    第6章清代“诗史”说举隅
    第一节“比兴”说
    第二节阐发旧说的“诗史”说

    第7章“诗史”说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诗史”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诗史”说与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关系
    第三节对“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反省

    附录一“诗史”的发现与阐释:“诗史”概念的现代研究(1934—2010)
    附录二“诗史”问题研究知见书目
    附录三历代冠以“诗史”称号的诗人名录
    征引文献
    出版后记
  • 内容简介: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 作者简介:
      张晖,1976年生,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曾点校《施淑仪集》(2011)、编著《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
  • 目录:
    引言
    第1章“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第一节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五节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第3章走出杜诗:明代“诗史”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明初至前七子对杜诗叙事的看法
    第二节明中后期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起源的考证

    第4章“情景交融”理论中的王夫之“诗史”说
    第一节“诗不可以史为”
    第二节“诗史”的标准
    第三节“情景事合成一片”:王夫之“诗史”说的理论基础

    第5章明清之际“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诗本于史: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的“诗史”说
    第二节诗之用“有大于史者”:施闰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诗史”说
    第三节笼罩在“以诗证史”观念下的清初“诗史”说
    附: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以诗为史”的书写样态

    第6章清代“诗史”说举隅
    第一节“比兴”说
    第二节阐发旧说的“诗史”说

    第7章“诗史”说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诗史”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诗史”说与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关系
    第三节对“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反省

    附录一“诗史”的发现与阐释:“诗史”概念的现代研究(1934—2010)
    附录二“诗史”问题研究知见书目
    附录三历代冠以“诗史”称号的诗人名录
    征引文献
    出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诗史”传统
红歌视唱教程
张晖 阳军
中国“诗史”传统
万千教育学前·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全彩)
张晖 译;[美]德布·柯蒂斯(Deb Curtis);[美]纳迪娅·贾伯内塔(Nadia Jaboneta)
中国“诗史”传统
传统山水画法二十讲(老年教育系列教材)
张晖 著;傅雪波、丁振华、陈孝麟 编
中国“诗史”传统
唱响诗与远方——高中混声合唱作品选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八千里路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蒙太奇旋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中国“诗史”传统:修订版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朝歌集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无声无光集
张晖 著
中国“诗史”传统
张晖:曾经熟悉的风景
张晖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