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逻辑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

中国逻辑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100126748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8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6人买过
  • 本书讲谈中国逻辑学开端、奠基、争鸣和总结的历史过程,论述《墨经》关于知识、概念、判断、思维规律、推论、谬误和范畴等理论学说,促进中国古代逻辑学的改造与转型。 孙中原(1938-),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逻辑研究生班毕业,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著作有《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学与现代文化》、《逻辑哲学讲演录》、《中国逻辑学》、《中国逻辑研究》、《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等三十余部。论文200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逻辑学的开端 1

    第一节 老聃的正言若反 1

    第二节 邓析的两可之说 10

    第三节 孔丘的正名论 23

    第二章 中国逻辑学的奠基 36

    第一节 墨翟和墨家 36

    第二节 论辩与名 39

    第三节 类、故、法概念和三表 44

    第四节 矛盾律和归谬式类比推理 52

    第三章 中国逻辑学的争鸣 63

    第一节 孟轲的辩论术 63

    第二节 惠施和同时代的诡辩家 84

    第三节 庄周的思维方法和诡辩论 130

    第四节 尹文的概念论和辩术 159

    第四章 公孙龙的诡辩论与逻辑学 172

    第一节 白马非马的诡辩 172

    第二节 “离坚白”的诡辩 189

    第三节 “二无一”的诡辩 196

    第四节 指与物关系的诡辩 202

    第五节 名实关系的逻辑 212

    第五章 《墨经》逻辑学 222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 222

    第二节 论知识 225

    第三节 论概念(名) 238

    第四节 论判断(辞) 255

    第五节 论思维规律 273

    第六节 论推理、证明和反驳(说) 281

    第七节 论谬误与诡辩 302

    第八节 论范畴 320

    第九节 墨家逻辑的命运 365

    第六章 荀况的逻辑学 373

    第一节 论概念(名) 373

    第二节 论判断(辞) 385

    第三节 论推理与论证(说与辩) 387

    第四节 论思维规律 395

    第五节 论谬误与诡辩 397

    第六节 论范畴 407

    第七节 荀况逻辑学的地位 415

    第七章 吕不韦的逻辑学 425

    第一节 语义之论 425

    第二节 正名逻辑 432

    第三节 推理论 440

    第四节 论辩察和辩说 462

    第八章 韩非的逻辑学 475

    第一节 矛盾之说 475

    第二节 刑名之学 477

    第三节 参验说和推论术 484

    第四节 辩论观 500

    后记 508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谈中国逻辑学开端、奠基、争鸣和总结的历史过程,论述《墨经》关于知识、概念、判断、思维规律、推论、谬误和范畴等理论学说,促进中国古代逻辑学的改造与转型。
  • 作者简介:
    孙中原(1938-),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逻辑研究生班毕业,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著作有《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学与现代文化》、《逻辑哲学讲演录》、《中国逻辑学》、《中国逻辑研究》、《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等三十余部。论文200余篇。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逻辑学的开端 1

    第一节 老聃的正言若反 1

    第二节 邓析的两可之说 10

    第三节 孔丘的正名论 23

    第二章 中国逻辑学的奠基 36

    第一节 墨翟和墨家 36

    第二节 论辩与名 39

    第三节 类、故、法概念和三表 44

    第四节 矛盾律和归谬式类比推理 52

    第三章 中国逻辑学的争鸣 63

    第一节 孟轲的辩论术 63

    第二节 惠施和同时代的诡辩家 84

    第三节 庄周的思维方法和诡辩论 130

    第四节 尹文的概念论和辩术 159

    第四章 公孙龙的诡辩论与逻辑学 172

    第一节 白马非马的诡辩 172

    第二节 “离坚白”的诡辩 189

    第三节 “二无一”的诡辩 196

    第四节 指与物关系的诡辩 202

    第五节 名实关系的逻辑 212

    第五章 《墨经》逻辑学 222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 222

    第二节 论知识 225

    第三节 论概念(名) 238

    第四节 论判断(辞) 255

    第五节 论思维规律 273

    第六节 论推理、证明和反驳(说) 281

    第七节 论谬误与诡辩 302

    第八节 论范畴 320

    第九节 墨家逻辑的命运 365

    第六章 荀况的逻辑学 373

    第一节 论概念(名) 373

    第二节 论判断(辞) 385

    第三节 论推理与论证(说与辩) 387

    第四节 论思维规律 395

    第五节 论谬误与诡辩 397

    第六节 论范畴 407

    第七节 荀况逻辑学的地位 415

    第七章 吕不韦的逻辑学 425

    第一节 语义之论 425

    第二节 正名逻辑 432

    第三节 推理论 440

    第四节 论辩察和辩说 462

    第八章 韩非的逻辑学 475

    第一节 矛盾之说 475

    第二节 刑名之学 477

    第三节 参验说和推论术 484

    第四节 辩论观 500

    后记 508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