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802111493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2页
字数: 280千字
分类: 历史
69人买过
  • 我第一次看萨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杂志译载了他的《肮脏的手》,这个剧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世界文学》杂志1980年第4期上读到他的《死无葬身之地》,它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时萨特已经去世。自那以来,25年过去了,当时如饥似渴地捧书阅读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萨特百年诞辰。
      
      
       据国外统计资料,生活在20世纪的作家、思想家中,按其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排名次,萨特是稳稳地排在第一位。我们说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应该不是一个过誉的说法。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文学和思想大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奉献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是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传记首先要真实。而真实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的真实,如“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句话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本书力求做到所有陈述的事实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没有确实的根据,则不使用肯定的语言,而宁可存疑;在事实材料发生冲突时,要作细致辨析,确定真伪。
      
      
       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主观的真实。“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它说明什么问题?它在萨特人生道路上占据多大分量?它是如何发生的?当问题进入这一层次时,答案应该不是一个,可能有多种阐释。传记要再现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作者还得在总体上把握事实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它应有的缘由、地位和意义来。
      
      
       所以萨特说,他为福楼拜写的传记也可称为“真实的小说”;之所以说是真实的,不仅客观事实是真实的,而且通过作者主观努力,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状况、活动等;之所以说是小说,是因为这种真实包含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的创造性,也可以说具有“虚构”的成分。人们通常认为虚构就是假的、不真实的,而真实就是没有任何想象和虚构的东西。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如果仅有一些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客观事实,还不能形成一本好的传记;这些事实看起来很具体,实际上是抽象的,因为它们产生时并非是这样一些孤零零的、互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应有的意义并没有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想象工夫揭示出来,因此还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
      
      
       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写萨特诞生以来的这一百年,各大部分都标有年代期间,但读者会发现,每一部分并非是严格限定在记述这一期间发生的事情,而是力求对那些重要事件从总体化的角度作出描述、分析和阐释。例如在写童年部分发生的事情时,会较多地谈到它对萨特成年后的影响;在分析成年期间发生的某事时,也可能回溯到他童年的境况;等等。应该说,要搜集、掌握关于萨特的大量客观事实材料固然不易,要做到总体化地把握萨特这个人,或者说达到关于他的“想象的真实”或“真实的想象”尤为困难。实际上后一种探索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总之,这本关于萨特的传记希望能够做到三点:第一,客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第二,总体化:通过想象工夫将客观事实材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真实的总体,再现萨特这个人;第三,生动:在语言的使用上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读起来不觉得费劲。
      
      
       作者写完一部作品,这作品并没有最后完成,它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共鸣和认可;读者才是它的最终完成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啰嗦了。欢迎读者朋友进入这部作品,并期待着你们的评判。 黄忠晶,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研究员、教授、硕士性导师、社会学系主任。“萨特”是本书作者的一个长期研究方向。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萨特自述》、《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尼采传》、《爱情与诱惑》、《西方社会思想史》等。 序

    第一部 孤独(1905-1939)

     第一章 童年(1905-1917)

      一、父亲之死

      二、占有词语

      三、做戏与诱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917-1924)

      一、继父

      二、发现偶然

      三、保尔·尼赞

      四、性爱游戏

     第三章 大学岁月(1924-1931)  

      一、幸福时光

      二、初恋

      三、哲学与文学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师生涯(1931-1939)

      一、鸡尾洒与现象学

      二、走遍欧洲

      三、《恶心》

      四、爱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转折(1939-1945)

      一、应征·被俘·抵抗

      二、存在与虚无

      三、小说·戏剧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两间余一卒(1945-1965)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无立足之地的让”

      三、从第三条路到“同路人”

      四、爱的考验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国家公敌”

      二、《辩证理性批判》

      三、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四、养女阿莱特

    ……

    第三部分 抗争(1970-1980)

    第四部分 继续(1980-2005)
  • 内容简介:
    我第一次看萨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杂志译载了他的《肮脏的手》,这个剧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世界文学》杂志1980年第4期上读到他的《死无葬身之地》,它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时萨特已经去世。自那以来,25年过去了,当时如饥似渴地捧书阅读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萨特百年诞辰。
      
      
       据国外统计资料,生活在20世纪的作家、思想家中,按其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排名次,萨特是稳稳地排在第一位。我们说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应该不是一个过誉的说法。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文学和思想大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奉献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是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传记首先要真实。而真实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的真实,如“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句话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本书力求做到所有陈述的事实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没有确实的根据,则不使用肯定的语言,而宁可存疑;在事实材料发生冲突时,要作细致辨析,确定真伪。
      
      
       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主观的真实。“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它说明什么问题?它在萨特人生道路上占据多大分量?它是如何发生的?当问题进入这一层次时,答案应该不是一个,可能有多种阐释。传记要再现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作者还得在总体上把握事实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它应有的缘由、地位和意义来。
      
      
       所以萨特说,他为福楼拜写的传记也可称为“真实的小说”;之所以说是真实的,不仅客观事实是真实的,而且通过作者主观努力,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状况、活动等;之所以说是小说,是因为这种真实包含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的创造性,也可以说具有“虚构”的成分。人们通常认为虚构就是假的、不真实的,而真实就是没有任何想象和虚构的东西。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如果仅有一些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客观事实,还不能形成一本好的传记;这些事实看起来很具体,实际上是抽象的,因为它们产生时并非是这样一些孤零零的、互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应有的意义并没有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想象工夫揭示出来,因此还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
      
      
       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写萨特诞生以来的这一百年,各大部分都标有年代期间,但读者会发现,每一部分并非是严格限定在记述这一期间发生的事情,而是力求对那些重要事件从总体化的角度作出描述、分析和阐释。例如在写童年部分发生的事情时,会较多地谈到它对萨特成年后的影响;在分析成年期间发生的某事时,也可能回溯到他童年的境况;等等。应该说,要搜集、掌握关于萨特的大量客观事实材料固然不易,要做到总体化地把握萨特这个人,或者说达到关于他的“想象的真实”或“真实的想象”尤为困难。实际上后一种探索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总之,这本关于萨特的传记希望能够做到三点:第一,客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第二,总体化:通过想象工夫将客观事实材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真实的总体,再现萨特这个人;第三,生动:在语言的使用上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读起来不觉得费劲。
      
      
       作者写完一部作品,这作品并没有最后完成,它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共鸣和认可;读者才是它的最终完成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啰嗦了。欢迎读者朋友进入这部作品,并期待着你们的评判。
  • 作者简介:
    黄忠晶,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研究员、教授、硕士性导师、社会学系主任。“萨特”是本书作者的一个长期研究方向。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萨特自述》、《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尼采传》、《爱情与诱惑》、《西方社会思想史》等。
  • 目录:


    第一部 孤独(1905-1939)

     第一章 童年(1905-1917)

      一、父亲之死

      二、占有词语

      三、做戏与诱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917-1924)

      一、继父

      二、发现偶然

      三、保尔·尼赞

      四、性爱游戏

     第三章 大学岁月(1924-1931)  

      一、幸福时光

      二、初恋

      三、哲学与文学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师生涯(1931-1939)

      一、鸡尾洒与现象学

      二、走遍欧洲

      三、《恶心》

      四、爱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转折(1939-1945)

      一、应征·被俘·抵抗

      二、存在与虚无

      三、小说·戏剧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两间余一卒(1945-1965)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无立足之地的让”

      三、从第三条路到“同路人”

      四、爱的考验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国家公敌”

      二、《辩证理性批判》

      三、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四、养女阿莱特

    ……

    第三部分 抗争(1970-1980)

    第四部分 继续(1980-2005)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屈臣氏锐变之道
赵 粤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档案钩沉:“上大记忆”中的红色血脉
王向女、丁华东、王向女 编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家国情:百名开国元勋及革命先烈后人忆先辈
红船编辑部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风华 以美化人——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以来美育思想及历程研究 文教学生读物 肖向荣等 新华正版
肖向荣等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辉煌与党的领导力
鞠立新、金荣根、吴涛、奚洁人、鞠立新、金荣根、吴涛 编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中国教科书记
石鸥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大党学习丛书:党支部工作挂图(含发展党员、三会一课、支部
《党支部工作挂图》辑组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工匠——打造百年企业,只做传世精品
张爱冬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展览作品集)
象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潘知常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寻路: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与课程改革
周勇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百年百工/水利百年丛书
徐辉 著;吴中如、唐洪斌、张兵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叔本华自述/西学大家系列
黄忠晶 译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超越第二性:百年波伏瓦
黄忠晶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
黄忠晶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传奇萨特
黄忠晶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孙权:机智人生:——人生案例丛书
黄忠晶 著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第三性
黄忠晶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第三性:萨特与波伏瓦
黄忠晶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爱情与诱惑萨特和他的女人们
黄忠晶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尼采传: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巨匠大传丛书
黄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