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2
版次: 1
ISBN: 9787517072157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2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及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常常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偏远山区,而且森林冠层高大,这给森林生态系统涡动通量观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以帽儿山森林站为例,研究了涡动协方差方法在东北山地森林碳水能量通量观测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首先分析了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和冠层上下的风场特征,重点探讨了CO2浓度时空变异以及储存通量的估算误差、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涡动通量的影响、开路涡动系统的表面加热效应、辐射测量方式对能量平衡的影响。尽管只是帽儿山森林站的一个案例分析,通过与其他站点的对比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可供从事气象、林业、生态学以及碳水能量循环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研究生、大专院校学生参考。 前言
    符号与缩写

    第1章 涡动协方差方法概论
    1.1 涡动协方差技术发展简史
    1.2 涡动协方差技术原理
    1.3 涡动协方差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1.4 研究涡动协方差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性

    第2章 涡动协方差技术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1 山地通量塔周围风场与热学特征
    2.2 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2.3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CO2储存通量的误差
    2.4 廓线系统采样方式引起的CO2储存通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2.5 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碳水能量通量的影响
    2.6 开路涡动协方差分析仪加热效应对碳通量的影响
    2.7 辐射测量方式对辐射与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2.8 本书拟解决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第3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地区概况
    3.2 帽儿山通量塔仪器配置
    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4章 风与热力学特征
    4.1 风向变化
    4.2 风速变化
    4.3 温度梯度与稳定度
    4.4 雷诺应力与阻力系数变化
    4.5 风与热力稳定性和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5.1 CO2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日变化
    5.2 CO2浓度季节变化
    5.3 CO2摩尔分数垂直变化
    5.4 CO2摩尔分数变化的影响因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温带落叶阔叶林CO2储存通量的误差
    6.1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储存通量的误差
    6.2 误差来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垂直配置与采样方式引起的CO2储存通量不确定性
    7.1 CO2干摩尔分数和储存通量的垂直分布
    7.2 廓线系统垂直配置对CO2储存通量估测的影响
    7.3 单一廓线测量CO2储存通量的不确定性
    7.4 CO2混合比时间平均对CO2储存通量的影响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涡动通量的影响
    8.1 坐标旋转对碳、水、能量涡动通量的影响
    8.2 坐标旋转对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8.3 倾斜角度与风向的关系
    8.4 坐标旋转对摩擦风速的影响
    8.5 坐标旋转对垂直风速的影响
    8.6 讨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开路涡动协方差分析仪加热效应对碳通量的影响
    9.1 U-7500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
    9.2 LI-7500表面加热对感热通量的影响
    9.3 U-7500表面加热估计模型
    9.4 U-7500表面加热对CO2通量的影响
    9.5 讨论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辐射测量方式对辐射与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10.1 辐射分量的平均日变化
    10.2 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分量及其反照率
    10.3 能量平衡闭合
    10.4 白天NEE的光响应
    10.5 讨论
    10.6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 不同研究中估算储存通量的垂直廓线设计比较
    附录B 普通最小二乘拟合与标准主轴回归比较
    附录C 15个2min Xe的Fs的平均值等于30min平均Xe的Fs的证明
    附录D 廓线系统配置组合效果
    附录E 辐射转换模型
    附录F 太阳和地形几何
    附录G 直射和散射辐射拆分
    附录H 坡面辐射模拟的关键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及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常常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偏远山区,而且森林冠层高大,这给森林生态系统涡动通量观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以帽儿山森林站为例,研究了涡动协方差方法在东北山地森林碳水能量通量观测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首先分析了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和冠层上下的风场特征,重点探讨了CO2浓度时空变异以及储存通量的估算误差、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涡动通量的影响、开路涡动系统的表面加热效应、辐射测量方式对能量平衡的影响。尽管只是帽儿山森林站的一个案例分析,通过与其他站点的对比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可供从事气象、林业、生态学以及碳水能量循环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研究生、大专院校学生参考。
  • 目录:
    前言
    符号与缩写

    第1章 涡动协方差方法概论
    1.1 涡动协方差技术发展简史
    1.2 涡动协方差技术原理
    1.3 涡动协方差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1.4 研究涡动协方差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性

    第2章 涡动协方差技术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1 山地通量塔周围风场与热学特征
    2.2 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2.3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CO2储存通量的误差
    2.4 廓线系统采样方式引起的CO2储存通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2.5 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碳水能量通量的影响
    2.6 开路涡动协方差分析仪加热效应对碳通量的影响
    2.7 辐射测量方式对辐射与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2.8 本书拟解决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第3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地区概况
    3.2 帽儿山通量塔仪器配置
    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4章 风与热力学特征
    4.1 风向变化
    4.2 风速变化
    4.3 温度梯度与稳定度
    4.4 雷诺应力与阻力系数变化
    4.5 风与热力稳定性和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5.1 CO2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日变化
    5.2 CO2浓度季节变化
    5.3 CO2摩尔分数垂直变化
    5.4 CO2摩尔分数变化的影响因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温带落叶阔叶林CO2储存通量的误差
    6.1 不同CO2浓度变量计算储存通量的误差
    6.2 误差来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垂直配置与采样方式引起的CO2储存通量不确定性
    7.1 CO2干摩尔分数和储存通量的垂直分布
    7.2 廓线系统垂直配置对CO2储存通量估测的影响
    7.3 单一廓线测量CO2储存通量的不确定性
    7.4 CO2混合比时间平均对CO2储存通量的影响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对涡动通量的影响
    8.1 坐标旋转对碳、水、能量涡动通量的影响
    8.2 坐标旋转对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8.3 倾斜角度与风向的关系
    8.4 坐标旋转对摩擦风速的影响
    8.5 坐标旋转对垂直风速的影响
    8.6 讨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开路涡动协方差分析仪加热效应对碳通量的影响
    9.1 U-7500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
    9.2 LI-7500表面加热对感热通量的影响
    9.3 U-7500表面加热估计模型
    9.4 U-7500表面加热对CO2通量的影响
    9.5 讨论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辐射测量方式对辐射与能量平衡闭合的影响
    10.1 辐射分量的平均日变化
    10.2 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分量及其反照率
    10.3 能量平衡闭合
    10.4 白天NEE的光响应
    10.5 讨论
    10.6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 不同研究中估算储存通量的垂直廓线设计比较
    附录B 普通最小二乘拟合与标准主轴回归比较
    附录C 15个2min Xe的Fs的平均值等于30min平均Xe的Fs的证明
    附录D 廓线系统配置组合效果
    附录E 辐射转换模型
    附录F 太阳和地形几何
    附录G 直射和散射辐射拆分
    附录H 坡面辐射模拟的关键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代富强、刘浩、张霞、李青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深竖井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史宁强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李俊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明庆忠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输油管道弥合水击仿真及防治技术
李旺、陈小华、张思杨、谢建宇 编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等]吕平毓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
明庆忠;史鹏飞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保护区内重大风险建设项目典型防控技术要点与实践
邹家驹、张军、欧阳天烽、廖袖锋、薛尚铃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研究
陈勇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高架桥梁地震灾害与控制方法
刘雪山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形成机理与空间管理
王昕;曾·t;罗仕伟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搜救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
系列丛书 / 更多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代富强、刘浩、张霞、李青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深竖井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史宁强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李俊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明庆忠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输油管道弥合水击仿真及防治技术
李旺、陈小华、张思杨、谢建宇 编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等]吕平毓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
明庆忠;史鹏飞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保护区内重大风险建设项目典型防控技术要点与实践
邹家驹、张军、欧阳天烽、廖袖锋、薛尚铃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研究
陈勇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高架桥梁地震灾害与控制方法
刘雪山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形成机理与空间管理
王昕;曾·t;罗仕伟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搜救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
相关图书 / 更多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代富强、刘浩、张霞、李青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深竖井围岩压力特征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史宁强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李俊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明庆忠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输油管道弥合水击仿真及防治技术
李旺、陈小华、张思杨、谢建宇 编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等]吕平毓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价值研究
明庆忠;史鹏飞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保护区内重大风险建设项目典型防控技术要点与实践
邹家驹、张军、欧阳天烽、廖袖锋、薛尚铃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研究
陈勇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城市高架桥梁地震灾害与控制方法
刘雪山 著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型避暑度假地的形成机理与空间管理
王昕;曾·t;罗仕伟
山地森林涡动通量观测关键技术:以帽儿山温带森林为例
山地搜救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