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309070231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37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0人买过
  • 社会心态,通俗地讲,指民风和大众心理状态。这种民风和大众心理状态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并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人认同这种观念、态度和意志,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观念、态度和意志的控制。在每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都是必须重视的研究领域。故此,杜亚泉在民国初年就特别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心理问题。他认为,“个人心理分为智情意三大端,社会心理亦分为智情意三大端,即社会知识、社会感情、社会意志是也。二者为一浑圆体,复杂混合,不能为显然之区画,亦如个人心理参互错综,不能为判然之界限。略言之,则知识者,所以开浚社会之精神;感情者,所以推动社会之精神;意志者,所以表示社会之精神。而社会之智情意,既出个人之智情意集合而成,则必个人之智情意,先立于精确正当稳健之地,然后社会之智情意,乃得臻于精确正当稳健之域。此则社会心理之纲要也。”一般说来,社会心态的内容包括心理取向、社会理智和文化精神,在本质上,它是社会存在的变化规律在社会主体中的精神内化,是社会实践者和精神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和驱动力,它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选择。 导言
    第一章《天演论》的回声与文化上的“西进东退”趋势
    1.《天演论》:现代“天道”的启示
    2.“适者生存”论对“礼仪之邦”的震撼
    3.“父子冲突”与代际文化鸿沟的形成
    4.“突驾论”与追赶“时代”的急迫心态
    5.“开明”与“保守”:“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
    6.反乌托邦的市民写作和“道”与“政”的分离
    7.《孽海花》与《广陵潮》:“士人心态”的变迁

    第二章癸卯年的“大觉悟”与“乌托邦”心态的涌动
    1.《民约论》:革命时代的“圣经”
    2.“群体主义”时代的政治动员与“文风丕变”
    3.《回头看》与近代乌托邦溯源
    4.感性解放浪潮与东西“情圣”的合流
    5.“文明论者”的“西方”想象与激进“现代性”诉求
    6.“政治小说”的兴起与“公理至上”的文学政治
    7.近代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

    第三章“共和初建”的兴奋及对民初“宪政”的失望
    1.“民初乱象”与“老新党”的退隐与转向
    2.“鸳蝴派”的兴盛与民初“共和”语境
    3.林纾与“新青年”派的文化对峙
    4.鲁迅:“英哲大士”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
    5.从“名士”到“志士”再到“狂人”的精神嬗变
    6.《域外小说集》、“林译小说”与“文化资本”的升降
    7.“文明戏”与“黑幕小说”:民初文艺的“低俗化”及引发的反弹

    第四章《新青年》的崛起与“西体中用”的文化定局
    1.“欧化中国”的文化总体性变革与“唯理主义”现代性
    2.“涅槃情结”、“宇宙革命”与“新世界的曙光”
    3.“文学革命”的合理化论证与“文学达尔文主义”
    4.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5.周作人的“人学”观念及其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钟情
    6.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
    7.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格局”与“新文学”的场域
    结语
    后记
  • 内容简介:
    社会心态,通俗地讲,指民风和大众心理状态。这种民风和大众心理状态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并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人认同这种观念、态度和意志,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观念、态度和意志的控制。在每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都是必须重视的研究领域。故此,杜亚泉在民国初年就特别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心理问题。他认为,“个人心理分为智情意三大端,社会心理亦分为智情意三大端,即社会知识、社会感情、社会意志是也。二者为一浑圆体,复杂混合,不能为显然之区画,亦如个人心理参互错综,不能为判然之界限。略言之,则知识者,所以开浚社会之精神;感情者,所以推动社会之精神;意志者,所以表示社会之精神。而社会之智情意,既出个人之智情意集合而成,则必个人之智情意,先立于精确正当稳健之地,然后社会之智情意,乃得臻于精确正当稳健之域。此则社会心理之纲要也。”一般说来,社会心态的内容包括心理取向、社会理智和文化精神,在本质上,它是社会存在的变化规律在社会主体中的精神内化,是社会实践者和精神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和驱动力,它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选择。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天演论》的回声与文化上的“西进东退”趋势
    1.《天演论》:现代“天道”的启示
    2.“适者生存”论对“礼仪之邦”的震撼
    3.“父子冲突”与代际文化鸿沟的形成
    4.“突驾论”与追赶“时代”的急迫心态
    5.“开明”与“保守”:“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
    6.反乌托邦的市民写作和“道”与“政”的分离
    7.《孽海花》与《广陵潮》:“士人心态”的变迁

    第二章癸卯年的“大觉悟”与“乌托邦”心态的涌动
    1.《民约论》:革命时代的“圣经”
    2.“群体主义”时代的政治动员与“文风丕变”
    3.《回头看》与近代乌托邦溯源
    4.感性解放浪潮与东西“情圣”的合流
    5.“文明论者”的“西方”想象与激进“现代性”诉求
    6.“政治小说”的兴起与“公理至上”的文学政治
    7.近代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

    第三章“共和初建”的兴奋及对民初“宪政”的失望
    1.“民初乱象”与“老新党”的退隐与转向
    2.“鸳蝴派”的兴盛与民初“共和”语境
    3.林纾与“新青年”派的文化对峙
    4.鲁迅:“英哲大士”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
    5.从“名士”到“志士”再到“狂人”的精神嬗变
    6.《域外小说集》、“林译小说”与“文化资本”的升降
    7.“文明戏”与“黑幕小说”:民初文艺的“低俗化”及引发的反弹

    第四章《新青年》的崛起与“西体中用”的文化定局
    1.“欧化中国”的文化总体性变革与“唯理主义”现代性
    2.“涅槃情结”、“宇宙革命”与“新世界的曙光”
    3.“文学革命”的合理化论证与“文学达尔文主义”
    4.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5.周作人的“人学”观念及其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钟情
    6.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
    7.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格局”与“新文学”的场域
    结语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官家的心事 : 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扣问与触摸--百年中国文学的精神史探寻(精)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来自“别一世界”的启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心态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晚年周作人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鲁迅与鲁门弟子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周作人的最后22年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轻逸与沉重之间——
耿传明 著
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
独行人踪:无名氏传
耿传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