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9
ISBN: 9787518958795
定价: 1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医药卫生
  •  黄斑是眼底重要的结构,它司人的光觉、形觉和色觉。因此,一旦黄斑因为各种原因,如疾病、外伤,甚至一些先天遗传因素,使得黄斑的结构受到损害,则视功能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有两方面主要的进步,大大推动了黄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是影像技术,特别是光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技术,此项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活体下无创地看到视网膜、脉络膜,甚至部分巩膜的结构和层次,
    看到不同病变成分在眼底的光学反射特性,看到病变累及视网膜或脉络膜在哪个层次,为了解黄斑病变的定位、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而且图像清晰度越来越高,并且具有很多定量测定功能。
    此外,OCT血管成像术(OCT angiography,OCTA)的进展,使得不用造影剂观察眼底血管血流成为可能。随着扫描深度和速度的提高,如扫频源OCT技术的出现,扫描的深度显著提高,一次扫描的图像既可以看到后部玻璃体,
    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视网膜和脉络膜层,而速度的提高使得扫描的广度得到极大的提升,结构OCT的扫描宽度可达16mm,OCTA的扫描面积可达12mm×12mm。而且设备性能还在不断提升之中,扫描速度可以达到20万次/s
    以上,将来可以做到更大范围的扫描,很大程度上替代荧光素血管造影。技术的进展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
    二是治疗药物的进展,这方面主要是抗VEGF药物在血管性眼底疾患方面的应用,使得过去束手无措的疾患,有了治疗手段。同时,基因治疗、干细胞技术、电子芯片技术都在黄斑疾患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组织编写,试图将近年来黄斑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影像学进展、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并介绍给大家,以期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国内外有关黄斑疾病的诊疗进展,同时对黄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陈有信,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常务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主任委员助理,中国医生协会眼科医生分会顾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生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兼眼科人工智能分委会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黄斑学组组长,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兼眼科影像信息学组组长;兼任《中华眼科杂志》BMC Ophthalmology等杂志编委等。作为合作研究者完成的“泪液学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
    近年来,致力于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参与《眼底病学》“Retina”(第五版)等十余部专著的写作,共同主编《视网膜色素上皮基础与临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常用眼底病检查技术(DVD)》。翻译出版《白内障诊治》“Retinal Vascular disease”“Retina,4th edition”(第一卷)。
    发表各类眼科学术文章70多篇。2004年被授予“中华眼科学会奖”,2008年被授予亚太眼科学会“杰出服务奖”,2015年荣获“中国优秀医生奖”,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2018年获得海外华人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颁发的“杰出领导力奖”。   
    目录
    ————
    Contents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黄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001
    1.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的概述 / 001
    2.OCTA的基本原理 / 002
    3.OCT图像解读 / 006
    4.OCTA可以让人们重新思考现有临床实践对黄斑疾病的影响 / 017
    自发荧光的概述、基本原理及在眼底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019
    5.正常FAF的功能状态 / 020
    6.临床常见眼底疾病FAF特征及意义 / 02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新进展 / 033
    7.AMD病因研究进展 / 033
    8.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和治疗进展 / 037
    9.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 / 045
    10.OCTA在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048
    11.人工智能在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053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与基因研究进展 / 066
    12.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066
    13.息肉状脉络膜的基因研究进展 / 075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型及基于分型的治疗研究进展 / 093
    14.PCV的分型 / 094
    15.PCV治疗的研究进展 / 102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 117
    16.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临床特点 / 118
    17.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分类研究 / 119
    18.SHM的治疗及预后 / 126
    19.SHE是新生血管活动性征象,抗VEGF药物注射能有效消解SHE / 127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 133
    20.PED的临床表现与检查 / 134
    21.PED的病因 / 134
    22.PED与CNV的鉴别 / 135
    23.AMD继发的PED / 136
    24.其他可能造成PED的疾病 / 140
    25.不同类型PED的治疗方法 / 141
    26.PED的预后和预防 / 144
    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分类、病因、治疗及预后 / 151
    27.RPE撕裂的流行病学特点 / 152
    28.RPE撕裂的分类 / 152
    29.RPE撕裂的发病机制 / 154
    30.RPE撕裂的诊断 / 155
    31.RPE撕裂的转归 / 156
    32.RPE撕裂的治疗 / 156
    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抗VEGF治疗的不良反应 / 161
    33.VEGF家族及其受体 / 161
    34.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 / 162
    35.VEG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 163
    36.抗VEGF药物的特性 / 166
    37.抗VEGF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 / 167
    38.抗VEGF治疗的系统性不良反应 / 171
    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178
    39.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 / 179
    40.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 / 183
    抗VEGF时代的眼底激光治疗进展 / 197
    41.激光作用原理 / 198
    42.激光的临床运用 / 202
    精准医疗与药物遗传学在AM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16
    43.AMD治疗中精准的诊断 / 218
    44.AMD治疗中精准的药物选择 / 218
    45.AMD治疗中精准治疗的剂量与治疗方案 / 221
    46.AMD精准治疗的药物遗传学 / 224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概述及诊疗进展 / 233
    47.RVO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 235
    48.RVO的临床表现 / 236
    49.RVO的诊断 / 237
    50.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方向 / 241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血管异常、神经衰退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253
    51.微血管异常、BRB功能障碍是DME最显著的病理改变 / 254
    52.神经退行性病变隐匿发生 / 256
    53.局部慢性炎症反应推波助澜 / 257
    DME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261
    54.DME的流行病学现状及进展 / 261
    55.DME的诊断新进展 / 263
    56.DME的治疗新进展 / 264
    57.DME治疗国际指南的解读 / 289
    58.DME治疗的临床病例解析 / 29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 301
    5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 / 301
    60.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304
    61.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 309
    病理性近视的分型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 314
    62.Meta-PM研究的分级标准 / 315
    63.病理性近视分类中的相关眼底表现 / 317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 339
    64.MF的诊断 / 339
    65.MF的OCT分型 / 340
    66.MF的发生机制 / 342
    67.MF的自然病程与转归 / 342
    68.MF的治疗 / 343
    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治疗进展 / 352
    69.Anti-VEGF仍为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一线治疗 / 353
    70.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辅助治疗措施 / 356
    71.病理性近视继发CNV治疗的终极困境 / 358
    黄斑前膜研究新进展 / 364
    72.黄斑前膜的临床表现与自然病程 / 364
    73.黄斑前膜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机制 / 366
    74.黄斑前膜的影像学研究 / 367
    75.黄斑前膜的治疗进展 / 374
    黄斑裂孔手术治疗新进展 / 386
    76.玻璃体切割手术是FTMH的首选治疗方式 / 387
    77.重组微纤溶酶Ocriplasmin在MH中的临床应用 / 396
    78.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在MH中的临床应用 / 396
    脉络膜肥厚系疾病 / 403
    79.新技术带来新视野 / 403
    80.脉络膜肥厚系疾病的典型临床特点 / 408
    81.脉络膜肥厚系疾病的诊断治疗 / 414
    82.未解之谜 / 415
    AZOOR的概述、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 419
    83.AZOOR病如其名,是一种少见的外层视网膜病变 / 419
    84.AZOOR多见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 / 420
    85.AZOOR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421
    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概述、诊断和治疗 / 426
    86.PAMM的发现与命名得益于相干光断层扫描等影像技术的精进 / 426
    87.近红外眼底照相和OCT是诊断PAMM的利器 / 427
    88.PAMM可以是特发性,也可以继发于眼部及其他全身疾病 / 427
    89.PAMM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428
    Mac Tel概述、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434
    90.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分型 / 435
    91.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病机制 / 438
    92.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进展 / 448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 455
    93.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 / 455
    94.细胞治疗 / 463
    95.人工视网膜 / 466
    96.新药及新型给药系统 / 469
    视网膜假体研究进展 / 474
    97.视网膜假体是一种人工视网膜植入系统 / 474
    98.视网膜植入电极系统的作用及原理 / 475
    眼科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 / 488
    99.人工智能概述、历史及基本研究方法 / 488
    100.眼科人工智能研究 / 492
    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515
    101.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 515
    102.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 516
    103.3D可视化系统的优点 / 517
    104.3D可视化系统的不足 / 518
    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 519
    105.手术机器人发展史 / 520
    106.手术机器人与眼表手术 / 522
    107.手术机器人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523
    108.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展望 / 528
    眼底病的基因治疗 / 530
    109.基因治疗的分类 / 531
    110.基因治疗相关技术及发展 / 533
    111.基因增强应用于眼底疾病治疗 / 536
    112.基因治疗眼底疾病的展望 / 548
    出版者后记 / 555 
  • 内容简介:
     黄斑是眼底重要的结构,它司人的光觉、形觉和色觉。因此,一旦黄斑因为各种原因,如疾病、外伤,甚至一些先天遗传因素,使得黄斑的结构受到损害,则视功能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有两方面主要的进步,大大推动了黄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是影像技术,特别是光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技术,此项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活体下无创地看到视网膜、脉络膜,甚至部分巩膜的结构和层次,
    看到不同病变成分在眼底的光学反射特性,看到病变累及视网膜或脉络膜在哪个层次,为了解黄斑病变的定位、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而且图像清晰度越来越高,并且具有很多定量测定功能。
    此外,OCT血管成像术(OCT angiography,OCTA)的进展,使得不用造影剂观察眼底血管血流成为可能。随着扫描深度和速度的提高,如扫频源OCT技术的出现,扫描的深度显著提高,一次扫描的图像既可以看到后部玻璃体,
    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视网膜和脉络膜层,而速度的提高使得扫描的广度得到极大的提升,结构OCT的扫描宽度可达16mm,OCTA的扫描面积可达12mm×12mm。而且设备性能还在不断提升之中,扫描速度可以达到20万次/s
    以上,将来可以做到更大范围的扫描,很大程度上替代荧光素血管造影。技术的进展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
    二是治疗药物的进展,这方面主要是抗VEGF药物在血管性眼底疾患方面的应用,使得过去束手无措的疾患,有了治疗手段。同时,基因治疗、干细胞技术、电子芯片技术都在黄斑疾患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组织编写,试图将近年来黄斑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影像学进展、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并介绍给大家,以期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国内外有关黄斑疾病的诊疗进展,同时对黄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 作者简介:
     陈有信,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常务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主任委员助理,中国医生协会眼科医生分会顾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生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兼眼科人工智能分委会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黄斑学组组长,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兼眼科影像信息学组组长;兼任《中华眼科杂志》BMC Ophthalmology等杂志编委等。作为合作研究者完成的“泪液学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
    近年来,致力于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参与《眼底病学》“Retina”(第五版)等十余部专著的写作,共同主编《视网膜色素上皮基础与临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常用眼底病检查技术(DVD)》。翻译出版《白内障诊治》“Retinal Vascular disease”“Retina,4th edition”(第一卷)。
    发表各类眼科学术文章70多篇。2004年被授予“中华眼科学会奖”,2008年被授予亚太眼科学会“杰出服务奖”,2015年荣获“中国优秀医生奖”,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2018年获得海外华人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颁发的“杰出领导力奖”。
  • 目录:
      
    目录
    ————
    Contents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黄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001
    1.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的概述 / 001
    2.OCTA的基本原理 / 002
    3.OCT图像解读 / 006
    4.OCTA可以让人们重新思考现有临床实践对黄斑疾病的影响 / 017
    自发荧光的概述、基本原理及在眼底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019
    5.正常FAF的功能状态 / 020
    6.临床常见眼底疾病FAF特征及意义 / 02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新进展 / 033
    7.AMD病因研究进展 / 033
    8.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和治疗进展 / 037
    9.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 / 045
    10.OCTA在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048
    11.人工智能在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053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与基因研究进展 / 066
    12.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066
    13.息肉状脉络膜的基因研究进展 / 075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型及基于分型的治疗研究进展 / 093
    14.PCV的分型 / 094
    15.PCV治疗的研究进展 / 102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 117
    16.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临床特点 / 118
    17.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分类研究 / 119
    18.SHM的治疗及预后 / 126
    19.SHE是新生血管活动性征象,抗VEGF药物注射能有效消解SHE / 127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 133
    20.PED的临床表现与检查 / 134
    21.PED的病因 / 134
    22.PED与CNV的鉴别 / 135
    23.AMD继发的PED / 136
    24.其他可能造成PED的疾病 / 140
    25.不同类型PED的治疗方法 / 141
    26.PED的预后和预防 / 144
    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分类、病因、治疗及预后 / 151
    27.RPE撕裂的流行病学特点 / 152
    28.RPE撕裂的分类 / 152
    29.RPE撕裂的发病机制 / 154
    30.RPE撕裂的诊断 / 155
    31.RPE撕裂的转归 / 156
    32.RPE撕裂的治疗 / 156
    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抗VEGF治疗的不良反应 / 161
    33.VEGF家族及其受体 / 161
    34.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 / 162
    35.VEG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 163
    36.抗VEGF药物的特性 / 166
    37.抗VEGF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 / 167
    38.抗VEGF治疗的系统性不良反应 / 171
    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178
    39.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 / 179
    40.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 / 183
    抗VEGF时代的眼底激光治疗进展 / 197
    41.激光作用原理 / 198
    42.激光的临床运用 / 202
    精准医疗与药物遗传学在AM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16
    43.AMD治疗中精准的诊断 / 218
    44.AMD治疗中精准的药物选择 / 218
    45.AMD治疗中精准治疗的剂量与治疗方案 / 221
    46.AMD精准治疗的药物遗传学 / 224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概述及诊疗进展 / 233
    47.RVO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 235
    48.RVO的临床表现 / 236
    49.RVO的诊断 / 237
    50.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方向 / 241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血管异常、神经衰退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 253
    51.微血管异常、BRB功能障碍是DME最显著的病理改变 / 254
    52.神经退行性病变隐匿发生 / 256
    53.局部慢性炎症反应推波助澜 / 257
    DME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261
    54.DME的流行病学现状及进展 / 261
    55.DME的诊断新进展 / 263
    56.DME的治疗新进展 / 264
    57.DME治疗国际指南的解读 / 289
    58.DME治疗的临床病例解析 / 29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 301
    5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 / 301
    60.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304
    61.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 309
    病理性近视的分型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 314
    62.Meta-PM研究的分级标准 / 315
    63.病理性近视分类中的相关眼底表现 / 317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 339
    64.MF的诊断 / 339
    65.MF的OCT分型 / 340
    66.MF的发生机制 / 342
    67.MF的自然病程与转归 / 342
    68.MF的治疗 / 343
    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治疗进展 / 352
    69.Anti-VEGF仍为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一线治疗 / 353
    70.病理性近视继发CNV的辅助治疗措施 / 356
    71.病理性近视继发CNV治疗的终极困境 / 358
    黄斑前膜研究新进展 / 364
    72.黄斑前膜的临床表现与自然病程 / 364
    73.黄斑前膜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机制 / 366
    74.黄斑前膜的影像学研究 / 367
    75.黄斑前膜的治疗进展 / 374
    黄斑裂孔手术治疗新进展 / 386
    76.玻璃体切割手术是FTMH的首选治疗方式 / 387
    77.重组微纤溶酶Ocriplasmin在MH中的临床应用 / 396
    78.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在MH中的临床应用 / 396
    脉络膜肥厚系疾病 / 403
    79.新技术带来新视野 / 403
    80.脉络膜肥厚系疾病的典型临床特点 / 408
    81.脉络膜肥厚系疾病的诊断治疗 / 414
    82.未解之谜 / 415
    AZOOR的概述、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 419
    83.AZOOR病如其名,是一种少见的外层视网膜病变 / 419
    84.AZOOR多见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 / 420
    85.AZOOR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421
    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概述、诊断和治疗 / 426
    86.PAMM的发现与命名得益于相干光断层扫描等影像技术的精进 / 426
    87.近红外眼底照相和OCT是诊断PAMM的利器 / 427
    88.PAMM可以是特发性,也可以继发于眼部及其他全身疾病 / 427
    89.PAMM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428
    Mac Tel概述、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434
    90.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分型 / 435
    91.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病机制 / 438
    92.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进展 / 448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 455
    93.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 / 455
    94.细胞治疗 / 463
    95.人工视网膜 / 466
    96.新药及新型给药系统 / 469
    视网膜假体研究进展 / 474
    97.视网膜假体是一种人工视网膜植入系统 / 474
    98.视网膜植入电极系统的作用及原理 / 475
    眼科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 / 488
    99.人工智能概述、历史及基本研究方法 / 488
    100.眼科人工智能研究 / 492
    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515
    101.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 515
    102.眼科立体可视化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 516
    103.3D可视化系统的优点 / 517
    104.3D可视化系统的不足 / 518
    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 519
    105.手术机器人发展史 / 520
    106.手术机器人与眼表手术 / 522
    107.手术机器人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523
    108.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展望 / 528
    眼底病的基因治疗 / 530
    109.基因治疗的分类 / 531
    110.基因治疗相关技术及发展 / 533
    111.基因增强应用于眼底疾病治疗 / 536
    112.基因治疗眼底疾病的展望 / 548
    出版者后记 / 555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图集(精)
李满、王冬梅 编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脱离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从巩膜扣带术到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瑞典]乌尔里希·斯帕多(Ulrich Spaudau)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图谱
[美]萨瓦尔 扎希德 编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谱
杰伊·S.杜克 编;达林·R.哥德曼、娜蒂娅·K.瓦希达、邵毅、谭钢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模影像图谱
戴荣平、于伟泓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眼病
[德]亚历克莎·卡琳娜·克莱特纳,斯蒂芬·迪特马尔;彭绍民,马红婕 主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袖珍指南
[美]杰森·许;[美]艾伦·蒋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处理与分析
陈新建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英文版)
陈新建、石霏、陈浩宇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图解(精)
[美]贾斯蒂·P.埃勒斯 编;罗静、邝国平、万华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精准诊治王康2019观点
王康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
[美]米契尔·S.芬曼 著;沈丽君 译
系列丛书 / 更多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图集(精)
李满、王冬梅 编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脱离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从巩膜扣带术到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瑞典]乌尔里希·斯帕多(Ulrich Spaudau)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图谱
[美]萨瓦尔 扎希德 编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谱
杰伊·S.杜克 编;达林·R.哥德曼、娜蒂娅·K.瓦希达、邵毅、谭钢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模影像图谱
戴荣平、于伟泓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眼病
[德]亚历克莎·卡琳娜·克莱特纳,斯蒂芬·迪特马尔;彭绍民,马红婕 主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袖珍指南
[美]杰森·许;[美]艾伦·蒋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处理与分析
陈新建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英文版)
陈新建、石霏、陈浩宇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图解(精)
[美]贾斯蒂·P.埃勒斯 编;罗静、邝国平、万华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精准诊治王康2019观点
王康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
[美]米契尔·S.芬曼 著;沈丽君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图集(精)
李满、王冬梅 编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脱离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从巩膜扣带术到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瑞典]乌尔里希·斯帕多(Ulrich Spaudau)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营养不良基因图谱
[美]萨瓦尔 扎希德 编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谱
杰伊·S.杜克 编;达林·R.哥德曼、娜蒂娅·K.瓦希达、邵毅、谭钢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模影像图谱
戴荣平、于伟泓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眼病
[德]亚历克莎·卡琳娜·克莱特纳,斯蒂芬·迪特马尔;彭绍民,马红婕 主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袖珍指南
[美]杰森·许;[美]艾伦·蒋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图像处理与分析
陈新建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英文版)
陈新建、石霏、陈浩宇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疾病图解(精)
[美]贾斯蒂·P.埃勒斯 编;罗静、邝国平、万华 译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精准诊治王康2019观点
王康 著
视网膜黄斑病变陈有信2020观点
视网膜
[美]米契尔·S.芬曼 著;沈丽君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