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超的音乐生涯

吴伯超的音乐生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04-03
版次: 1
ISBN: 9787810960328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0页
字数: 466千字
分类: 艺术
36人买过
  • 吴伯超,是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史上继萧友梅之后又一位有理想、有远见且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的实干家。他深知,“奠定我国音乐基础,培植音乐幼苗,须从根本人手”。他在办好大学教育的同时,还致力于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他懂得,合格的音乐演奏人材,必须从小培养,于是他就特别关注幼年音乐教育。1945年5月,在当时国统区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在音乐院附设十年制幼年班,专攻器乐演奏艺术,以培养交响乐的后备人材。 尊重历史弘扬优良学术传统(代序一)
    ——为原南京国立音乐院吴伯超院长诞辰100周年而作
    永不止息的乐音(代序二)
    ——悼念国立音乐院行院长吴伯超先生

    上卷研究篇
    国立音乐院院长吴伯超传略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吴伯超先生百年祭
    忆吴伯超师在重庆
    赤诚爱国学贯中西的音乐教育家吴伯超
    壮志未酬的中国音乐教育家
    ——纪念吴伯超百岁冥诞
    谈吴伯超的音乐创作
    古韵今声
    ——忆析吴伯超的三首歌曲
    老院长吴伯超的名作《中国人》
    为百废待举的音乐界射出光芒
    ——指挥家陈澄雄先生变吴伯超先生其人其乐
    永远的音乐导师
    ——吴伯超先生音乐作品的一些特点
    心仪大师乐海觅踪影
    ——合唱曲《中国人》赏析一二
    丹心不减千古有余情
    ——吴伯超合唱曲《中国人》的聆赏
    浅谈《暮色》
    我“读”《秋感》
    ——吴伯超二胡旧作初识
    一首不该忽略的赋格经典之作
    ——《国殇》布局初析
    吴伯超先生之乐理著作
    吴伯超与格拉纳多斯
    若吴伯超顺利抵达台湾,对台湾可能的影响
    如果吴伯超先生在台湾
    吴伯超抗战初期在桂林
    抗战时期吴伯超在桂林的音乐活动
    吴伯超生平事迹备忘
    ——吴伯超百年诞辰纪念
    一位出类拔萃的音乐前辈吴伯超先生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浅析吴伯超的歌曲创作
    浅析吴伯超先生的《祭阵亡将士诔乐》
    纪念篇
    下卷
    文论篇
    作品篇
  • 内容简介:
    吴伯超,是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史上继萧友梅之后又一位有理想、有远见且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的实干家。他深知,“奠定我国音乐基础,培植音乐幼苗,须从根本人手”。他在办好大学教育的同时,还致力于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他懂得,合格的音乐演奏人材,必须从小培养,于是他就特别关注幼年音乐教育。1945年5月,在当时国统区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在音乐院附设十年制幼年班,专攻器乐演奏艺术,以培养交响乐的后备人材。
  • 目录:
    尊重历史弘扬优良学术传统(代序一)
    ——为原南京国立音乐院吴伯超院长诞辰100周年而作
    永不止息的乐音(代序二)
    ——悼念国立音乐院行院长吴伯超先生

    上卷研究篇
    国立音乐院院长吴伯超传略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吴伯超先生百年祭
    忆吴伯超师在重庆
    赤诚爱国学贯中西的音乐教育家吴伯超
    壮志未酬的中国音乐教育家
    ——纪念吴伯超百岁冥诞
    谈吴伯超的音乐创作
    古韵今声
    ——忆析吴伯超的三首歌曲
    老院长吴伯超的名作《中国人》
    为百废待举的音乐界射出光芒
    ——指挥家陈澄雄先生变吴伯超先生其人其乐
    永远的音乐导师
    ——吴伯超先生音乐作品的一些特点
    心仪大师乐海觅踪影
    ——合唱曲《中国人》赏析一二
    丹心不减千古有余情
    ——吴伯超合唱曲《中国人》的聆赏
    浅谈《暮色》
    我“读”《秋感》
    ——吴伯超二胡旧作初识
    一首不该忽略的赋格经典之作
    ——《国殇》布局初析
    吴伯超先生之乐理著作
    吴伯超与格拉纳多斯
    若吴伯超顺利抵达台湾,对台湾可能的影响
    如果吴伯超先生在台湾
    吴伯超抗战初期在桂林
    抗战时期吴伯超在桂林的音乐活动
    吴伯超生平事迹备忘
    ——吴伯超百年诞辰纪念
    一位出类拔萃的音乐前辈吴伯超先生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浅析吴伯超的歌曲创作
    浅析吴伯超先生的《祭阵亡将士诔乐》
    纪念篇
    下卷
    文论篇
    作品篇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吴伯超的音乐生涯
程懋筠的音乐人生
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