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1
版次: 1
ISBN: 9787301113684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2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写意文丛
分类: 社会文化
73人买过
  •   在公众和社会的学术兴趣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出之,似乎也是学人可为之事。
      不少对其所在时代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叙述中常有被误解或被忽视的面相。若能“复原”其本相,或可使一般读者注意到:许多存留在我们历史记忆中的象征人物,在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实与原状不甚相合,也许我们的历史真需要“重写”。
      本书是一位史家的社会文化评论集,这里有知识人的社会关怀,也可见20世纪学术的履迹,更希望把一些新近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出之,侧重文化的眼光和影响历史的人物,以因应非学院读者目益增强的学术兴趣。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自序/1

    一文化的教育
    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3
    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9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15
    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的“土政策”/26

    二社会的学术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41
    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45
    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49
    学者立言宜谨慎
    ——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56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
    ——呼应王笛先生/64
    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77
    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85

    三学术的屡迹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97
    “赛先生”与国学/102
    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
    ——跋胡适的一封信/111
    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125
    答《三联生活周刊》问近代史/135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138

    四史学的书
    姑妄言之
    ——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151
    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155
    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159
    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161
    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165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171
    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178
    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187

    五从文化看政治
    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195
    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204
    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222
    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228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36

    六影响历史的人物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251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260
    国器章太炎/269

    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279
    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287
    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
    ——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296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309
  • 内容简介:
      在公众和社会的学术兴趣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出之,似乎也是学人可为之事。
      不少对其所在时代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叙述中常有被误解或被忽视的面相。若能“复原”其本相,或可使一般读者注意到:许多存留在我们历史记忆中的象征人物,在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实与原状不甚相合,也许我们的历史真需要“重写”。
      本书是一位史家的社会文化评论集,这里有知识人的社会关怀,也可见20世纪学术的履迹,更希望把一些新近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出之,侧重文化的眼光和影响历史的人物,以因应非学院读者目益增强的学术兴趣。
  • 作者简介: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 目录:
    自序/1

    一文化的教育
    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3
    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9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15
    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的“土政策”/26

    二社会的学术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41
    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45
    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49
    学者立言宜谨慎
    ——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56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
    ——呼应王笛先生/64
    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77
    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85

    三学术的屡迹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97
    “赛先生”与国学/102
    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
    ——跋胡适的一封信/111
    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125
    答《三联生活周刊》问近代史/135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138

    四史学的书
    姑妄言之
    ——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151
    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155
    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159
    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161
    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165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171
    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178
    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187

    五从文化看政治
    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195
    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204
    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222
    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228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36

    六影响历史的人物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251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260
    国器章太炎/269

    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279
    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287
    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
    ——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296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309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写意文丛:莫砺锋诗话(第2版)
莫砺锋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写意文丛·莫若以明:集虚室随笔
王中江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书的挽歌与阅读礼赞
耿占春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写意文丛·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
傅谨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生生大德
何怀宏 编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理念人:激情与焦虑
倪梁康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
张祥龙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寂寞求真
王路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我是毛毛虫(精)
董恒波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今天明天(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发起70周年)
潘兴旺 编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今天、明天 : 索菲亚·罗兰自传
[意]索菲亚·罗兰 著;王尚、倪瑞捷 译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喝了河豚汤用文字“侥幸逃脱”残酷世界
米哈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的耕耘
温国权 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的中国:增订珍藏版
[法]阎雷 后浪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今天(贵州百年影像之贵阳城市建设)(精)
谢赤樱 编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已古老
竹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晚上爸爸回来晚了,那是因为......
[日]市川宣子 著;周龙梅 译;[日]秦好史郎 绘;彭懿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明天和今天
鲍思冶(Victor Siye Bao);曾凡静;陆瑜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堂
严明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学术
罗志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