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

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3
版次: 1
ISBN: 9787544615334
定价: 2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9页
字数: 39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3人买过
  •   《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作为晚清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之研究,属断代史研究。作者率先在中国国内建立了翻译社会学模式,在考察晚清宏观文化语境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典型个案,从翻译方式、翻译方法、翻译主体、翻译目的和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等方面较为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外教社博学文库”遴选国内的优秀博士论文,遵循严格的“专家推荐、匿名评审、好中选优”的筛选流程,内容涵盖语言学、文学、翻译和教学法研究等各个领域。该文库为开放系列,理论创新性强、材料科学翔实、论述周密严谨、文字简洁流畅,其问世必将为国内外广大读者在相关的外语学习和研究领域提供又一宝贵的学术资源。 导论
    第一章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式
    第一节翻译史研究方法现状
    第二节翻译社会学模式
    第二章社会文化语境
    第一节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西学”话语策略
    第二节近代中国翻译的文本类型与翻译主体
    第三章文学(翻译)话语:从边缘到中心
    第一节小说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
    第二节(翻译)小说的作用
    第三节启蒙规划中的小说与小说翻译
    第四节(翻译)小说:从边缘到中心
    第五节晚清小说翻译综论
    第四章归化的颠覆:林纾的翻译
    第一节林纾的合译
    第二节个案研究
    第三节归化的颠覆
    第五章伪译:革命话语——《悲惨世界》的翻译
    第一节副文本描述
    第二节翻译分析
    第三节伪译分析:革命话语
    第六章异化的萌芽:周氏兄弟的翻译实践
    第一节周氏兄弟初期的翻译
    第二节周氏兄弟翻译方法上的转向
    第三节《域外小说集》
    第四节《域外小说集》(1909)的失败:多视角的解释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作为晚清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之研究,属断代史研究。作者率先在中国国内建立了翻译社会学模式,在考察晚清宏观文化语境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典型个案,从翻译方式、翻译方法、翻译主体、翻译目的和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等方面较为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外教社博学文库”遴选国内的优秀博士论文,遵循严格的“专家推荐、匿名评审、好中选优”的筛选流程,内容涵盖语言学、文学、翻译和教学法研究等各个领域。该文库为开放系列,理论创新性强、材料科学翔实、论述周密严谨、文字简洁流畅,其问世必将为国内外广大读者在相关的外语学习和研究领域提供又一宝贵的学术资源。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式
    第一节翻译史研究方法现状
    第二节翻译社会学模式
    第二章社会文化语境
    第一节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西学”话语策略
    第二节近代中国翻译的文本类型与翻译主体
    第三章文学(翻译)话语:从边缘到中心
    第一节小说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
    第二节(翻译)小说的作用
    第三节启蒙规划中的小说与小说翻译
    第四节(翻译)小说:从边缘到中心
    第五节晚清小说翻译综论
    第四章归化的颠覆:林纾的翻译
    第一节林纾的合译
    第二节个案研究
    第三节归化的颠覆
    第五章伪译:革命话语——《悲惨世界》的翻译
    第一节副文本描述
    第二节翻译分析
    第三节伪译分析:革命话语
    第六章异化的萌芽:周氏兄弟的翻译实践
    第一节周氏兄弟初期的翻译
    第二节周氏兄弟翻译方法上的转向
    第三节《域外小说集》
    第四节《域外小说集》(1909)的失败:多视角的解释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
中国常用典故故事
王晓元、孙敏 著
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王晓元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