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04044458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5页
字数: 5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iCourse教材
15人买过
  •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规范》对核心课程“资源生态学”的教学要求编写的。《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自然资源的特点,寻找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很大程度节约和科学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首次尝试建构了资源生态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生态学的定义和学科发展,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可更新资源的可再生性维持(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优化与保护(包括化石能源和非能源矿产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系统的管理等。把中国的资源问题放到全球视野中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国际和国内热点资源问题从生态学角度进行阐述和剖析,是《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的特点。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配套有数字课程(包括每章教学课件、拓展阅读和《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参考文献),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很多资源。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主要适用对象是生态学、生物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绪 论
    1 资源问题及其特点
    1.1 资源问题
    1.2 资源问题的特点
    2 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资源的概念
    2.2 资源范畴的历史沿革
    2.3 资源的分类
    2.4 资源生态学的概念与学科内涵
    3 自然资源的生态学本质
    4 资源生态学研究动态和学科方向
    4.1 以自然界生物为主体的资源生态学
    4.2 以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资源生态学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解决途径
    1 世界资源问题
    1.1 世界资源分布特点
    1.2 世界资源利用特点
    1.3 世界资源问题发展态势
    2 中国资源问题
    2.1 中国资源分布特点
    2.2 中国资源利用特点
    2.3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陸
    3 人类解决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再生条件的维护
    3.2 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3.3 资源的替代与互补
    3.4 解决资源问题的经济社会手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一般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自然资源的概念
    1.2 自然资源的特点
    2 自然资源的划分和类型
    2.1 自然资源的划分方式
    2.2 自然资源的类型
    3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和保育
    3.1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
    3.2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育
    4 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保护
    4.1 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
    4.2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篇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育
    第四章 生物资源的保育与利用
    1 生物资源的特点和再生陸维持
    1.1 生物资源的特点
    1.2 生物资源再生性维持的条件
    2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1 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
    2.2 森林资源的保育与修复
    2.3 大规模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防范对策
    3 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1 草原资源的利用与破坏
    3.2 草地资源的保育与修复
    3.3 城市草坪的生态问题与防范对策
    4 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4.1 湿地的定义和种类
    4.2 湿地的功能效益及开发利用
    4.3 湿地的保育与修复
    第五章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水资源的特点与再生性条件
    1.1 水资源的特点
    1.2 水资源再生性维持的理论: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 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1 世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2 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3 水的利用及其问题和对策
    3.1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对策
    3.2 我国水环境问题与对策
    4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问题和对策
    4.1 世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4.2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第六章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土壤形成与肥力的维持
    1.1 土壤的形成与性质
    1.2 土壤肥力的维持:矿质元素的生物化学地球循环
    2 土地资源的特征
    2.1 土地资源的一般特征
    2.2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 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1 农田的生态特征
    3.2 农用土地质量的维持
    3.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4 城市及工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1 城市化
    4.2 城市及工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第三篇 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七章 化石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化石能源资源的特点
    1.1 化石能源的形成与利用过程
    1.2 化石能源的特点
    2 化石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1 世界化石能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2 中国化石能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3 中国化石能源的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3 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1 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2 油气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3 全球变化与未来能源的对策
    4 替代能源与能源结构优化
    4.1 替代能源类型
    4.2 优化的能源结构
    第八章 非化石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矿产资源的特点
    1.1 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
    1.2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性
    1.3 矿产资源的分类
    2 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1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2 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3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3.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破坏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3.3 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 矿产资源枯竭与替代资源
    4.1 矿产资源枯竭问题
    4.2 替代资源
    5 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型
    5.1 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问题
    5.2 资源枯竭对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影响
    5.3 矿产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5.4 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第四篇 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资源利用与区域生态系统管理
    1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1.1 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 生态经济系统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2.2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3 主体功能区与不同区域发展统筹协调
    3 区域发展的基本生态原则
    3.1 资源承载力
    3.2 环境容量
    3.3 生态足迹
    3.4 区域发展综合规划
    4 区域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4.1 现代农业发展
    4.2 生态工业园区
    4.3 现代旅游业发展
    4.4 产业升级与优化
    5 区域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综合管理
    5.1 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5.2 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布局
    5.3 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与管理

    参考文献(见本书数字课程)
  • 内容简介: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规范》对核心课程“资源生态学”的教学要求编写的。《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自然资源的特点,寻找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很大程度节约和科学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首次尝试建构了资源生态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生态学的定义和学科发展,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可更新资源的可再生性维持(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优化与保护(包括化石能源和非能源矿产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系统的管理等。把中国的资源问题放到全球视野中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国际和国内热点资源问题从生态学角度进行阐述和剖析,是《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的特点。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配套有数字课程(包括每章教学课件、拓展阅读和《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参考文献),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很多资源。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主要适用对象是生态学、生物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 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绪 论
    1 资源问题及其特点
    1.1 资源问题
    1.2 资源问题的特点
    2 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资源的概念
    2.2 资源范畴的历史沿革
    2.3 资源的分类
    2.4 资源生态学的概念与学科内涵
    3 自然资源的生态学本质
    4 资源生态学研究动态和学科方向
    4.1 以自然界生物为主体的资源生态学
    4.2 以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资源生态学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解决途径
    1 世界资源问题
    1.1 世界资源分布特点
    1.2 世界资源利用特点
    1.3 世界资源问题发展态势
    2 中国资源问题
    2.1 中国资源分布特点
    2.2 中国资源利用特点
    2.3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陸
    3 人类解决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再生条件的维护
    3.2 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3.3 资源的替代与互补
    3.4 解决资源问题的经济社会手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一般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自然资源的概念
    1.2 自然资源的特点
    2 自然资源的划分和类型
    2.1 自然资源的划分方式
    2.2 自然资源的类型
    3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和保育
    3.1 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
    3.2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育
    4 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利用保护
    4.1 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学特征
    4.2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篇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育
    第四章 生物资源的保育与利用
    1 生物资源的特点和再生陸维持
    1.1 生物资源的特点
    1.2 生物资源再生性维持的条件
    2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1 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
    2.2 森林资源的保育与修复
    2.3 大规模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防范对策
    3 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1 草原资源的利用与破坏
    3.2 草地资源的保育与修复
    3.3 城市草坪的生态问题与防范对策
    4 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4.1 湿地的定义和种类
    4.2 湿地的功能效益及开发利用
    4.3 湿地的保育与修复
    第五章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水资源的特点与再生性条件
    1.1 水资源的特点
    1.2 水资源再生性维持的理论: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 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1 世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2 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3 水的利用及其问题和对策
    3.1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对策
    3.2 我国水环境问题与对策
    4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问题和对策
    4.1 世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4.2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第六章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土壤形成与肥力的维持
    1.1 土壤的形成与性质
    1.2 土壤肥力的维持:矿质元素的生物化学地球循环
    2 土地资源的特征
    2.1 土地资源的一般特征
    2.2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 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1 农田的生态特征
    3.2 农用土地质量的维持
    3.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4 城市及工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1 城市化
    4.2 城市及工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第三篇 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七章 化石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化石能源资源的特点
    1.1 化石能源的形成与利用过程
    1.2 化石能源的特点
    2 化石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1 世界化石能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2 中国化石能源的分布与利用特点
    2.3 中国化石能源的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3 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1 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2 油气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3 全球变化与未来能源的对策
    4 替代能源与能源结构优化
    4.1 替代能源类型
    4.2 优化的能源结构
    第八章 非化石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矿产资源的特点
    1.1 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
    1.2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性
    1.3 矿产资源的分类
    2 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1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2 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3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3.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破坏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3.3 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 矿产资源枯竭与替代资源
    4.1 矿产资源枯竭问题
    4.2 替代资源
    5 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型
    5.1 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问题
    5.2 资源枯竭对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影响
    5.3 矿产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5.4 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第四篇 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资源利用与区域生态系统管理
    1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1.1 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 生态经济系统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
    2.2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3 主体功能区与不同区域发展统筹协调
    3 区域发展的基本生态原则
    3.1 资源承载力
    3.2 环境容量
    3.3 生态足迹
    3.4 区域发展综合规划
    4 区域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4.1 现代农业发展
    4.2 生态工业园区
    4.3 现代旅游业发展
    4.4 产业升级与优化
    5 区域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综合管理
    5.1 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5.2 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布局
    5.3 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与管理

    参考文献(见本书数字课程)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生物技术制药(第3版)
夏焕章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物理学导论(第2版)/iCourse教材
张汉壮、倪牟翠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iCourse教材
冯艳全、胡海云、李英兰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大学物理(第四卷)近代物理/iCourse教材
胡海云、缪劲松、冯艳全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张帼奋、张奕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大学物理(第三卷):电磁学/iCourse教材
胡海云、吴晓丽、缪劲松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无机与分析化学
和玲、李银环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第2版)
陈发来、陈效群、李思敏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大学物理实验/iCourse教材
何焰兰、彭刚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物理学导论
张汉壮、倪牟翠 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iCourse教材:数值计算方法
刘春凤、常锦才、杨爱民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环境生物学(第三版)
段昌群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系统调查与综合解析
段昌群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段昌群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综合削减与区域生态格局优化
段昌群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段昌群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美丽云南建设
段昌群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植物生态学(第3版)
段昌群、苏文华、杨树华、王崇云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生态科学进展(第5卷)
段昌群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生态科学进展:第四卷
段昌群 主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生态科学进展(第三卷)
段昌群 主编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关系互动的案例分析
段昌群、杨雪清 著
资源生态学/iCourse教材
环境生物学
段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