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1-08
版次: 1
ISBN: 9787030095589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5页
字数: 304千字
  •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作者凭借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的积累,并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言语与思维、情绪、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力求全面反映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教材使用以及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亦可供其他生理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二、脑损伤法
    三、刺激法
    四、电记录法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六、分子遗传学技术
    七、脑成像技术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
    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一、古代人们对心理产生机制问题的认识
    二、近代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三、冯特对生理心理学的贡献及其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一、警觉网络
    二、定向网络
    三、执行网络
    第二节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一、注意产生的方式
    二、注意的中枢过程
    三、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功能
    第三节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一、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
    二、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三、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
    四、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

    第三章感觉过程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视觉过程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过程
    三、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
    四、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五、视皮层功能构筑与视觉信息平行处理
    第三节听觉过程
    一、声音的传递(传音)
    二、耳蜗对声音的感受(感音)
    三、听觉中枢和听觉的传出控制
    四、声音分析
    五、声源定位与双耳听觉
    第四节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一、平衡觉与动觉
    二、痛觉
    三、化学觉

    第四章知觉生理学
    第一节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
    一、自然匹配原则
    二、恒常性
    第二节知觉的神经基础
    一、联络皮层与知觉
    二、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
    第三节视知觉理论
    一、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
    二、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
    三、图像识别理论

    第五章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第一节学习与记忆分类
    一、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
    二、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四、工作记忆与参考记忆
    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一、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结构
    二、脑内记忆系统
    第三节学习和记忆与突触可塑性
    一、学习记忆与突触结构的可塑性
    二、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三、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
    一、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机制
    二、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
    第五节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调控
    一、中枢胆碱能递质与学习记忆
    二、儿茶酚胺类递质与学习记忆
    三、氨基酸与学习记忆
    四、神经肽与学习记忆
    第六节记忆障碍
    一、记忆增强
    二、记忆减退
    三、记忆错误
    四、记忆虚构

    第六章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第一节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二、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
    三、脑内语言系统
    四、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
    五、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第二节思维的生理机制
    一、思维的解剖学基础
    二、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
    三、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
    四、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第三节语言与思维障碍
    一、运动性失语症
    二、感觉性失语症
    三、意义性失语症
    四、命名性失语症
    五、失算症
    六、传导性失语症
    七、失读症和失写症
    八、混合性失语症

    第七章情绪生理学
    第一节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二、脑内自我刺激的情绪效应
    三、情绪活动的生物化学调节
    四、情绪活动过程中的脑电变化
    第二节情绪生理反应
    一、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二、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四、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第三节变态情绪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
    一、变态情绪
    二、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随意运动控制
    第一节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
    一、运动单位
    二、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感觉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四、随意运动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
    一、脊髓内部“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
    二、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随意运动控制模型
    第四节随意运动障碍
    一、帕金森病
    二、共济失调性震颤

    第九章摄食与饮水的机体内部调节
    第一节摄食过程的调节
    一、与摄食有关的脑中枢
    二、摄食信号
    三、特殊饥饿与习得反应
    四、人类的肥胖问题
    五、神经性厌食
    第二节饮水调节
    一、两种类型的渴——渗透性渴和容积性渴
    二、脑对饮水行为的调节
    三、继发性饮水
    第三节摄食与饮水的联系

    第十章性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动物的性行为和性心理表现
    一、动物的性行为模式
    二、动物性心理表现
    第二节人类的性生理心理活动
    一、人类的性反应周期
    二、心理因素对性爱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
    三、脑与激素的协调作用

    第十一章睡眠与觉醒
    第一节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一、两种睡眠时相
    二、不同睡眠状态的生理功能变化
    三、两种睡眠状态与梦
    四、睡眠-觉醒周期
    五、睡眠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
    一、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化学机制
    二、睡眠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睡眠的功能
    一、剥夺睡眠对身心行为的影响
    二、睡眠的功能
    第四节睡眠-觉醒关系失调
    一、睡眠障碍
    二、睡眠卫生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作者凭借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的积累,并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言语与思维、情绪、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力求全面反映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教材使用以及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亦可供其他生理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二、脑损伤法
    三、刺激法
    四、电记录法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六、分子遗传学技术
    七、脑成像技术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
    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一、古代人们对心理产生机制问题的认识
    二、近代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三、冯特对生理心理学的贡献及其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一、警觉网络
    二、定向网络
    三、执行网络
    第二节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一、注意产生的方式
    二、注意的中枢过程
    三、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功能
    第三节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一、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
    二、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三、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
    四、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

    第三章感觉过程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视觉过程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过程
    三、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
    四、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五、视皮层功能构筑与视觉信息平行处理
    第三节听觉过程
    一、声音的传递(传音)
    二、耳蜗对声音的感受(感音)
    三、听觉中枢和听觉的传出控制
    四、声音分析
    五、声源定位与双耳听觉
    第四节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一、平衡觉与动觉
    二、痛觉
    三、化学觉

    第四章知觉生理学
    第一节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
    一、自然匹配原则
    二、恒常性
    第二节知觉的神经基础
    一、联络皮层与知觉
    二、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
    第三节视知觉理论
    一、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
    二、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
    三、图像识别理论

    第五章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第一节学习与记忆分类
    一、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
    二、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四、工作记忆与参考记忆
    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一、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结构
    二、脑内记忆系统
    第三节学习和记忆与突触可塑性
    一、学习记忆与突触结构的可塑性
    二、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三、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
    一、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机制
    二、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
    第五节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调控
    一、中枢胆碱能递质与学习记忆
    二、儿茶酚胺类递质与学习记忆
    三、氨基酸与学习记忆
    四、神经肽与学习记忆
    第六节记忆障碍
    一、记忆增强
    二、记忆减退
    三、记忆错误
    四、记忆虚构

    第六章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第一节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二、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
    三、脑内语言系统
    四、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
    五、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第二节思维的生理机制
    一、思维的解剖学基础
    二、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
    三、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
    四、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第三节语言与思维障碍
    一、运动性失语症
    二、感觉性失语症
    三、意义性失语症
    四、命名性失语症
    五、失算症
    六、传导性失语症
    七、失读症和失写症
    八、混合性失语症

    第七章情绪生理学
    第一节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二、脑内自我刺激的情绪效应
    三、情绪活动的生物化学调节
    四、情绪活动过程中的脑电变化
    第二节情绪生理反应
    一、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二、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四、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第三节变态情绪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
    一、变态情绪
    二、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随意运动控制
    第一节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
    一、运动单位
    二、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感觉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四、随意运动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
    一、脊髓内部“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
    二、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随意运动控制模型
    第四节随意运动障碍
    一、帕金森病
    二、共济失调性震颤

    第九章摄食与饮水的机体内部调节
    第一节摄食过程的调节
    一、与摄食有关的脑中枢
    二、摄食信号
    三、特殊饥饿与习得反应
    四、人类的肥胖问题
    五、神经性厌食
    第二节饮水调节
    一、两种类型的渴——渗透性渴和容积性渴
    二、脑对饮水行为的调节
    三、继发性饮水
    第三节摄食与饮水的联系

    第十章性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动物的性行为和性心理表现
    一、动物的性行为模式
    二、动物性心理表现
    第二节人类的性生理心理活动
    一、人类的性反应周期
    二、心理因素对性爱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
    三、脑与激素的协调作用

    第十一章睡眠与觉醒
    第一节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一、两种睡眠时相
    二、不同睡眠状态的生理功能变化
    三、两种睡眠状态与梦
    四、睡眠-觉醒周期
    五、睡眠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
    一、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化学机制
    二、睡眠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睡眠的功能
    一、剥夺睡眠对身心行为的影响
    二、睡眠的功能
    第四节睡眠-觉醒关系失调
    一、睡眠障碍
    二、睡眠卫生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备考笔记与习题集(第2版)
郭健;杜联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林雪霞;黄伏连;杨艳梅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彭华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徐颖 主编;朱大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高明灿著
高明灿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中职护理配教)
程兆东;牟敏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宫国仁主编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3版) 杨宏静著
杨宏静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唐晓伟,刘海霞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编者:何叶成//郝玲|责编:郭新宇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本科护理配教)
唐四元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汪晓凯 著;汪晓凯 编
系列丛书 / 更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备考笔记与习题集(第2版)
郭健;杜联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林雪霞;黄伏连;杨艳梅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彭华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徐颖 主编;朱大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高明灿著
高明灿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中职护理配教)
程兆东;牟敏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宫国仁主编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3版) 杨宏静著
杨宏静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唐晓伟,刘海霞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编者:何叶成//郝玲|责编:郭新宇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本科护理配教)
唐四元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汪晓凯 著;汪晓凯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备考笔记与习题集(第2版)
郭健;杜联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林雪霞;黄伏连;杨艳梅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彭华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徐颖 主编;朱大诚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高明灿著
高明灿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中职护理配教)
程兆东;牟敏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宫国仁主编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3版) 杨宏静著
杨宏静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第5版)
唐晓伟,刘海霞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编者:何叶成//郝玲|责编:郭新宇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本科护理配教)
唐四元
生理心理学
生理学
汪晓凯 著;汪晓凯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