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4
版次: 1
ISBN: 9787502487669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123页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本书内容基于多年从事含锌冶金固废物的处理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湿法炼锌渣、钢铁冶炼渣尘处理的关键技术,以经典的案例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含锌冶炼废物微波干燥、微波脱氟氯、酸法回收锌工艺、氨法回收锌新工艺,全书共分为5章,主要反映了作者在微波冶金领域以及湿法炼锌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该书并不是单一方面的技术研究,作者围绕湿法炼锌渣、钢铁冶炼渣尘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及基础理论研究。本书可供从事冶金、材料、化工、环境等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子型稀土渗流规律的研究现状
        1.2.2  非饱和土入渗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现状
    2  离子型稀土一维水平和垂直渗流规律
      2.1  一维水平渗流规律
        2.1.1  一维水平渗流试验装置
        2.1.2  试验材料
        2.1.3  一维水平渗流规律
      2.2  一维垂直渗流规律
        2.2.1  一维垂直渗流试验装置
        2.2.2  试验材料
        2.2.3  一维垂直渗流规律
      2.3  Green-Ampt模型改进与验证
        2.3.1  模型改进
        2.3.2  模型验证
      本章小结
    3  不同水头下离子型稀土入渗规律及计算模型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单井注液模拟试验装置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过程
      3.2  二维入渗规律与分析
        3.2.1  湿润体形状
        3.2.2  湿润体体积和入渗时间、注液量的关系
        3.2.3  湿润锋距离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3.2.4  湿润锋运移速度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3.3  计算模型
        3.3.1  湿润体半径
        3.3.2  湿润体体积
      本章小结
    4  不同粒径及级配的离子型稀土入渗规律及计算模型
      4.1  理论关系
      4.2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2.1  数字图像采集试验装置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方案
      4.3  二维入渗规律与计算
        4.3.1  数字图像处理
        4.3.2  湿润体形状
        4.3.3  湿润锋距离
        4.3.4  湿润锋运移速率
        4.3.5  平均入渗率
        4.3.6  经验计算模型
      本章小结
    5  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土水特性试验装置
        5.1.3  土水特性试验方案
      5.2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及分析
        5.2.1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5.2.2  土-水特征曲线及特征参数分析
      5.3  持水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作用机理
        5.3.1  粒径对土体持水特征的影响
        5.3.2  粒径对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的微观作用机理
        5.3.3  溶浸对土体持水特征的影响
        5.3.4  溶浸对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作用机理
      本章小结
    6  离子型稀土分形特性及土-水特征曲线预测
      6.1  理论模型
        6.1.1  多孔介质分形理论框架
        6.1.2  粒径分布PSD模型
        6.1.3  Van C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6.1.4  基于PSF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粒度分析试验装置
        6.2.2  试验材料
      6.3  结果分析
        6.3.1  PSD分形特性
        6.3.2  土水特性
        6.3.3  SWCC分形预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基于多年从事含锌冶金固废物的处理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湿法炼锌渣、钢铁冶炼渣尘处理的关键技术,以经典的案例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含锌冶炼废物微波干燥、微波脱氟氯、酸法回收锌工艺、氨法回收锌新工艺,全书共分为5章,主要反映了作者在微波冶金领域以及湿法炼锌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该书并不是单一方面的技术研究,作者围绕湿法炼锌渣、钢铁冶炼渣尘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及基础理论研究。本书可供从事冶金、材料、化工、环境等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 目录: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子型稀土渗流规律的研究现状
        1.2.2  非饱和土入渗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现状
    2  离子型稀土一维水平和垂直渗流规律
      2.1  一维水平渗流规律
        2.1.1  一维水平渗流试验装置
        2.1.2  试验材料
        2.1.3  一维水平渗流规律
      2.2  一维垂直渗流规律
        2.2.1  一维垂直渗流试验装置
        2.2.2  试验材料
        2.2.3  一维垂直渗流规律
      2.3  Green-Ampt模型改进与验证
        2.3.1  模型改进
        2.3.2  模型验证
      本章小结
    3  不同水头下离子型稀土入渗规律及计算模型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单井注液模拟试验装置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过程
      3.2  二维入渗规律与分析
        3.2.1  湿润体形状
        3.2.2  湿润体体积和入渗时间、注液量的关系
        3.2.3  湿润锋距离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3.2.4  湿润锋运移速度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3.3  计算模型
        3.3.1  湿润体半径
        3.3.2  湿润体体积
      本章小结
    4  不同粒径及级配的离子型稀土入渗规律及计算模型
      4.1  理论关系
      4.2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2.1  数字图像采集试验装置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方案
      4.3  二维入渗规律与计算
        4.3.1  数字图像处理
        4.3.2  湿润体形状
        4.3.3  湿润锋距离
        4.3.4  湿润锋运移速率
        4.3.5  平均入渗率
        4.3.6  经验计算模型
      本章小结
    5  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土水特性试验装置
        5.1.3  土水特性试验方案
      5.2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及分析
        5.2.1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5.2.2  土-水特征曲线及特征参数分析
      5.3  持水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作用机理
        5.3.1  粒径对土体持水特征的影响
        5.3.2  粒径对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的微观作用机理
        5.3.3  溶浸对土体持水特征的影响
        5.3.4  溶浸对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作用机理
      本章小结
    6  离子型稀土分形特性及土-水特征曲线预测
      6.1  理论模型
        6.1.1  多孔介质分形理论框架
        6.1.2  粒径分布PSD模型
        6.1.3  Van C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6.1.4  基于PSF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粒度分析试验装置
        6.2.2  试验材料
      6.3  结果分析
        6.3.1  PSD分形特性
        6.3.2  土水特性
        6.3.3  SWCC分形预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善庆、龚苡慧、张萍娥、祁娟 著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苏区产业振兴实证研究(服务业篇)
游城 著;张明林、张琪、赵美琪、刘善庆 编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采茶舞蹈研究
赖丹;赵元泽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地理研究
徐祥明 著;陈永林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老区特色农业研究
石小茹 著;周琪、张萍娥、宣胜强、刘善庆 编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苏区产业振兴发展研究(工业篇)
林娟娟 著;张明林、曾令铭、刘善庆 编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林源药用植物图鉴(精)
胡小康 宋墩福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落实情况及绩效评估研究--以赣州市为例
麻智辉 著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客家民居研究
韩高峰 张春明 袁奇峰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报告(2019)
刘善庆 著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采茶戏--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瑰宝
刘斌、吕荤全、刘衍顺 著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赣南革命老区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
黄仕佼 著;黄恩华;周利生;杨鑫;魏烈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赣南离子型稀土渗透特性及土水作用机理
锌冶金渣尘资源化处理新技术
马爱元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