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概念的反思

中国考古学概念的反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73201911
定价: 5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 随着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的跨国扩展和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如何在学科层面推动和创新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是学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的源头在欧美,中国考古学与欧美考古学思路历程的互动,表明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初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引进,到后来文化概念的推广,以及近兴起的聚落考古、经济考古、景观考古、性别考古以及大众考古,中国考古学在与欧美考古学互动的同时,也在探索本土化的道路。本书试图探索当代中国考古学所使用的这些概念的渊源和发展,并选择性地利用这些概念对中国考古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任香港故宫首席研究员。1987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研究专长为中国与太平洋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曾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很多地区从事和主持考古发掘研究,并策划多项大型博物馆展览,多次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如东亚考古学会、印度-太平洋史前学会、太平洋科学协会和美国考古学年会上主持论坛。应邀在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作学术演讲。用中、英文发表专著和合著7部、论文90余篇。曾获美国哈佛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美国2007年度The Philip and Eugenia Chu亚洲研究杰出成果奖。 方辉 序

    自序

    章  中国考古学与西方考古学的互动历程

    一、引言   

    二、中国考古学的欧美渊源

    三、当代欧美考古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中国考古学的影响

    四、中国考古学与西方考古学的互动历程

    第二章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产生和演变

    一、引言

    二、无“文化”的西方考古学 

    三、“文化”概念在欧洲的引用及其意义 

    四、“文化”概念的在欧洲考古学的发展和成熟 

    五、欧美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早期反思

    六、当代欧美考古学对文化概念的杨弃  

    七、文化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第三章  聚落考古学的概念和方法变迁

    一、引言

    二、美国聚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三、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四、海洋聚落考古的思考和实践

    第四章  经济考古的概念和实践   

    一、 引言

    二、 经济考古学产生的背景

    三、 经济考古学早期的研究

    四、 当代经济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

    五、 交换、贸易的考古学研究

    六、 世界系统理论

    七、 市场的考古学研究 

    八、 经济考古学的现状与前景

    九、“低水平食物生产”概念与中国史前经济研究

    十、中国史前低水平食物生产的个案研究:河姆渡文化经济形态的再思考

    第五章   景观考古的概念

    一、 引言

    二、 景观考古与环境考古的区别

    三、 欧美学者对景观考古的认识过程

    四、 景观考古学出现的学术背景

    第六章  人群移动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一、引言: 欧美考古学中人群移动概念的变迁

    二、人群移动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变迁

    三、人群移动与跨湖桥文化的渊源     

    第七章  性别考古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一、 引言

     二、 欧美考古学的性别研究

     三、 中国考古学的性别研究

    第八章  考古学的新实用性:公众考古与文化遗产的困境

    一、引言

    二、有争议的过去:知识产权, 社会正义与文化遗产

    三、西方博物馆的新困境

    四、公众考古与文化遗产的商业化

    五、中国的思考和探索
  • 内容简介:
    随着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的跨国扩展和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如何在学科层面推动和创新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是学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的源头在欧美,中国考古学与欧美考古学思路历程的互动,表明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初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引进,到后来文化概念的推广,以及近兴起的聚落考古、经济考古、景观考古、性别考古以及大众考古,中国考古学在与欧美考古学互动的同时,也在探索本土化的道路。本书试图探索当代中国考古学所使用的这些概念的渊源和发展,并选择性地利用这些概念对中国考古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作者简介:
          现任香港故宫首席研究员。1987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研究专长为中国与太平洋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曾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很多地区从事和主持考古发掘研究,并策划多项大型博物馆展览,多次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如东亚考古学会、印度-太平洋史前学会、太平洋科学协会和美国考古学年会上主持论坛。应邀在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作学术演讲。用中、英文发表专著和合著7部、论文90余篇。曾获美国哈佛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美国2007年度The Philip and Eugenia Chu亚洲研究杰出成果奖。
  • 目录:
    方辉 序

    自序

    章  中国考古学与西方考古学的互动历程

    一、引言   

    二、中国考古学的欧美渊源

    三、当代欧美考古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中国考古学的影响

    四、中国考古学与西方考古学的互动历程

    第二章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产生和演变

    一、引言

    二、无“文化”的西方考古学 

    三、“文化”概念在欧洲的引用及其意义 

    四、“文化”概念的在欧洲考古学的发展和成熟 

    五、欧美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早期反思

    六、当代欧美考古学对文化概念的杨弃  

    七、文化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第三章  聚落考古学的概念和方法变迁

    一、引言

    二、美国聚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三、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四、海洋聚落考古的思考和实践

    第四章  经济考古的概念和实践   

    一、 引言

    二、 经济考古学产生的背景

    三、 经济考古学早期的研究

    四、 当代经济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

    五、 交换、贸易的考古学研究

    六、 世界系统理论

    七、 市场的考古学研究 

    八、 经济考古学的现状与前景

    九、“低水平食物生产”概念与中国史前经济研究

    十、中国史前低水平食物生产的个案研究:河姆渡文化经济形态的再思考

    第五章   景观考古的概念

    一、 引言

    二、 景观考古与环境考古的区别

    三、 欧美学者对景观考古的认识过程

    四、 景观考古学出现的学术背景

    第六章  人群移动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一、引言: 欧美考古学中人群移动概念的变迁

    二、人群移动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变迁

    三、人群移动与跨湖桥文化的渊源     

    第七章  性别考古概念与中国考古学 

     一、 引言

     二、 欧美考古学的性别研究

     三、 中国考古学的性别研究

    第八章  考古学的新实用性:公众考古与文化遗产的困境

    一、引言

    二、有争议的过去:知识产权, 社会正义与文化遗产

    三、西方博物馆的新困境

    四、公众考古与文化遗产的商业化

    五、中国的思考和探索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