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122406309
定价: 24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75页
字数: 745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热重分析技术是在一定气氛和程序控制温度下连续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关系的一类热分析技术。本书在简要介绍常用的热重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与热重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相关的内容。内容分别为热重法基础、热重分析仪及影响因素、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热重曲线解析以及与热重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相关的常见问题分析,可以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热分析和量热技术相关的科研、技术人员在使用该类技术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丁延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2002年开始从事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分析测试、实验方法研究等工作,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主持修订教育行业标准《热分析方法通则》(JY/T 0589.1~4-2020),以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7项。编著有《热分析基础》《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概论》,译著有《热分析与量热技术 第1卷 原理与实践》《逸出气体分析(第二版)》。 第I部分  热重法基础  1

    第1章  热重分析技术简介 2

    1.1  热分析技术简介  2

    1.1.1  热分析技术的定义  2

    1.1.2  常见的热分析技术分类简介  3

    1.2  热重法相关知识  4

    1.2.1  热重法的定义  4

    1.2.2  热重法的特点  5

    1.2.3  微商热重法  6

    1.3  热重实验的测量模式  8

    1.3.1  等温质量变化测量模式  8

    1.3.2  动态质量变化测量模式  9

    1.4  常用热重分析仪器简介  10

    1.4.1  工作原理  11

    1.4.2  基本组成  11

    1.4.3  仪器工作状态的判断  11

    1.5  热重法的常见应用领域  12

    1.6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简介  12

    1.7  热重实验过程简介  13

    1.8  热重实验数据处理与作图  14

    1.9  热重曲线的解析  14

    1.9.1  热重曲线的描述方法  14

    1.9.2  热重曲线解析的基本原则  15

    1.9.3  热重曲线解析步骤简介  15

    1.9.4  热重曲线的规范报道  16

    1.9.5  热重曲线的解析实例  16

    1.9.6  热重曲线的影响因素简介  16

    1.10  前景展望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常用的热重实验模式 21

    2.1  引言  21

    2.2  等温测量模式  21

    2.2.1  等温测量模式的定义  21

    2.2.2  等温热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22

    2.2.3  等温实验的温度范围  22

    2.2.4  等温实验的温度控制  22

    2.3  线性非等温测量模式  26

    2.3.1  恒定速率非等温测量模式的定义  26

    2.3.2  恒速率非等温热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27

    2.3.3  恒速率非等温实验的温度-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  27

    2.3.4  恒速率非等温实验中的温度控制  28

    2.3.5  恒速率非等温TG曲线的作图方法  30

    2.3.6  多速率非等温TG曲线法  31

    2.4  步阶变温测量模式和质量变化速率控制测量模式  32

    2.4.1  步阶变温测量模式  32

    2.4.2  质量变化速率控制测量模式  35

    2.5  温度调制测量模式  37

    2.5.1  温度调制热重法  38

    2.5.2  温度调制热重法的实验过程  39

    2.5.3  温度调制热重曲线的数据分析  39

    参考文献  42

     

    第II部分  热重实验仪器及影响因素  43

    第3章  热重分析仪 44

    3.1  引言  44

    3.2  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组成  44

    3.2.1  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45

    3.2.2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组成  45

    3.2.3  质量测量系统(天平部分)  45

    3.2.4  温度控制系统  47

    3.2.5  温度测量系统  48

    3.2.6  气氛控制系统  48

    3.2.7  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  49

    3.2.8  辅助装置  50

    3.3  热重分析仪的结构形式  50

    3.3.1  热重分析仪的分类方法  50

    3.3.2  下皿式热重分析仪  52

    3.3.3  上皿式热重分析仪  53

    3.3.4  水平式热重分析仪  54

    3.4  基于热重分析仪的常见联用技术  55

    3.4.1  联用技术简介  55

    3.4.2  同步热分析技术  56

    3.4.3  热重/质谱联用技术  58

    3.4.4  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61

    3.4.5  热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65

    3.4.6  多级联用技术  66

    3.5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  67

    3.5.1  与校准相关的概念  67

    3.5.2  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原理  67

    3.5.3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方法  69

    3.6  同步热分析仪的温度校正  73

    3.6.1  温度校正方法的原理  74

    3.6.2  不同的温度校正方法所得结果比较  75

    3.7  与热重法串接式联用仪器的温度校正  76

    3.7.1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简介  77

    3.7.2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中热重分析仪部分的温度校正  77

    3.7.3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中其他分析仪器部分的温度校正  77

    3.8  热重分析仪的质量校正  81

    3.8.1  热重分析仪的质量校正方法原理  81

    3.8.2  静态质量校正方法  81

    3.8.3  动态质量校正方法  83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热重分析仪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 87

    4.1  相关术语  87

    4.1.1  校准  87

    4.1.2  检定  88

    4.1.3  校验  89

    4.2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89

    4.2.1  校准依据  89

    4.2.2  仪器校准时的环境条件要求  91

    4.2.3  仪器校准时需要的标准物质、砝码和气氛气体  91

    4.2.4  仪器的准备工作  92

    4.2.5  热重分析仪的校准项目  92

    4.2.6  校准结果的表述  101

    4.3  同步热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105

    4.3.1  校准依据  105

    4.3.2  仪器校准时的环境条件要求  107

    4.3.3  仪器校准时需要的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  107

    4.3.4  仪器的准备工作  108

    4.3.5  TG-DSC仪的校准项目  108

    4.3.6  校准结果的表述  118

    4.4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1

    4.4.1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简介  121

    4.4.2  热重实验中的不确定度评定  122

    4.4.3  TG仪温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3

    4.4.4  TG仪的质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27

    4.5  同步热分析实验中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28

    4.5.1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简介  128

    4.5.2  TG-DSC仪温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9

    4.5.3  TG-DSC仪的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30

    4.5.4  TG-DSC仪的热效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31

    4.6  仪器工作状态的判断依据  133

    4.6.1  标准物质验证  133

    4.6.2  样品复测  134

    4.6.3  基线形状的变化  135

    4.6.4  曲线中出现异常变化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5章  热重实验的影响因素 139

    5.1  引言  139

    5.2  仪器因素  139

    5.2.1  仪器结构形式的影响  140

    5.2.2  天平灵敏度的影响  142

    5.2.3  加热炉的影响  142

    5.3  操作条件因素  144

    5.3.1  制样因素  144

    5.3.2  坩埚因素  149

    5.3.3  实验气氛因素  153

    5.3.4  温度程序因素  155

    5.4  其他影响因素  157

    5.4.1  数据采集频率的影响  157

    5.4.2  仪器工作环境的影响  158

    5.4.3  人为因素的影响  159

    5.4.4  试样自身性质变化的影响  160

    5.4.5  实验过程中条件改变的影响  162

    5.4.6  残留冷凝物的影响  162

    参考文献  165

    第III部分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  167

    第6章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 168

    6.1  引言  168

    6.2  热重分析仪的选择  168

    6.2.1  热重分析仪的选择原则  169

    6.2.2  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热重分析仪  169

    6.2.3  特殊条件下的热重分析仪选择  171

    6.2.4  仪器软件的数据采集频率  174

    6.3  操作条件的选择  175

    6.3.1  确定实验条件的基本原则  176

    6.3.2  选择热重实验操作条件时需注意的问题  187

    6.4  实验环境的控制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7章  热重实验过程 193

    7.1  引言  193

    7.2  样品的准备  193

    7.2.1  固体试样  193

    7.2.2  液体试样和黏稠试样  194

    7.3  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  195

    7.4  实验测量  195

    7.4.1  仪器准备  195

    7.4.2  样品制备  197

    7.4.3  设定样品信息和实验条件等信息  200

    7.4.4  运行实验测量  205

    7.5  基本数据处理  206

    7.5.1  热重曲线的基本作图规范  206

    7.5.2  微商热重曲线的基本作图规范  207

    7.5.3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曲线的绘制过程  207

    参考文献  216

    第IV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与作图  217

    第8章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分析热重实验数据 218

    8.1  引言  218

    8.2  在仪器数据分析软件中导入实验数据的过程  218

    8.3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实验数据的基本作图过程  220

    8.4  仪器分析软件中实验数据的数学处理  222

    8.4.1  换算处理  222

    8.4.2  求导处理  224

    8.4.3  平滑处理  225

    8.4.4  积分处理  226

    8.5  热重曲线中特征物理量的确定方法  229

    8.5.1  TG曲线中常用的特征温度表示方法  229

    8.5.2  TG曲线中常用的特征质量的表示方法  230

    8.5.3  在仪器的分析软件中确定以上特征变化信息的方法  232

    8.6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多曲线对比和数据导出方法  235

    8.6.1  软件中多条曲线的对比与分析方法  235

    8.6.2  数据的导出  236

    参考文献  238

     

    第9章  在Origin软件中热重曲线的作图与数据处理 239

    9.1  引言  239

    9.2  在Origin软件中的基本作图方法  239

    9.2.1  在Origin软件中导入实验数据并进行基本的数学处理的方法  240

    9.2.2  在Origin软件中作图  242

    9.3  在Origin软件中的微分处理方法  245

    9.4  在Origin软件中的平滑处理方法  249

    9.5  在Origin软件中的积分处理方法  252

    9.6  在Origin软件中标注特征量的方法  256

    9.6.1  标注曲线的特征温度的方法  256

    9.6.2  标注曲线的特征质量变化的方法  260

    9.7  在Origin软件中的多曲线作图方法  262

    9.7.1  数据导入及基本处理  262

    9.7.2  作图  264

    9.7.3  得到符合要求的曲线图  264

    参考文献  270

    第V部分  热重曲线解析  271

    第10章  热重曲线的描述 272

    10.1  引言  272

    10.2  热重实验相关信息的描述  273

    10.2.1  仪器信息描述  273

    10.2.2  样品来源及处理方法描述  273

    10.2.3  实验条件信息的描述  273

    10.2.4  在实际应用中对实验相关信息描述的实例  276

    10.3  热重曲线的规范作图  280

    10.3.1  热重曲线的规范表示方法  281

    10.3.2  热重曲线规范表示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92

    10.4  由热重实验得到曲线的描述方法  296

    10.4.1  描述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297

    10.4.2  展开描述每一个特征变化  298

    10.4.3  含有多样品或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曲线的描述  299

    10.4.4  同一样品多种技术的测量结果的描述  303

    参考文献  309

    第11章  热重曲线的解析原则 311

    11.1  引言  311

    11.2  热重曲线的科学性解析原则  312

    11.2.1  简介  312

    11.2.2  根据所采用的热重分析技术的特点确定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  313

    11.2.3  结合样品结构信息科学解析曲线中的特征信息  316

    11.2.4  科学解析曲线中的微弱变化信息  320

    11.3  热重曲线的规范性解析原则  324

    11.3.1  规范表示实验曲线  324

    11.3.2  规范确定热重曲线中的特征物理量  328

    11.3.3  规范描述热重曲线所对应的样品和实验条件信息  337

    11.3.4  规范描述热重曲线并分析曲线中的变化  338

    11.3.5  在结果报告或者研究论文中通常需要包含的规范信息  344

    11.4  热重曲线的准确性解析原则  345

    11.4.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判断  345

    11.4.2  结合样品的结构、成分和性质等信息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49

    11.4.3  结合实验方法的自身特点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52

    11.4.4  结合实验条件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54

    11.5  热重曲线的合理性解析原则  359

    11.5.1  简介  359

    11.5.2  结合样品的实际信息对曲线进行合理的解析  363

    11.5.3  结合实验条件对曲线进行合理的解析  369

    11.6  热重曲线的全面性解析原则  373

    11.6.1  结合样品信息和实验条件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73

    11.6.2  结合热分析联用技术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75

    11.6.3  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81

    参考文献  382

    第12章  热重曲线的解析方法 384

    12.1  引言  384

    12.2  热重曲线的初步解析方法  384

    12.2.1  结合样品信息解释曲线中发生的变化  384

    12.2.2  结合实验条件信息解释曲线中发生的变化  394

    12.3  热重曲线的综合解析方法  399

    12.3.1  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曲线进行互补分析  399

    12.3.2  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热分析曲线进行验证分析  406

    12.3.3  通过外推方法对热重曲线进行分析  410

    参考文献  412

    第13章  不同应用领域中热重曲线的解析实例 414

    13.1  引言  414

    13.2  确定物质的组成  415

    13.2.1  确定样品中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的含量  415

    13.2.2  确定样品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含量  420

    13.2.3  确定高分子共聚物或者共混物的组成  424

    13.2.4  确定无机混合物的含量  429

    13.3  确定纯物质的结构式  437

    13.3.1  确定药物分子中的结晶水个数  437

    13.3.2  确定无机物中的结晶水个数  439

    13.3.3  确定配合物分子中结晶水和配体的个数  444

    13.4  确定物质的热解机理  450

    13.4.1  确定无机物的热分解机理  450

    13.4.2  确定小分子有机物的热分解机理  457

    13.5  确定物质的热稳定性  465

    13.5.1  由热重曲线确定热稳定性的方法简介  465

    13.5.2  不同类型物质的热稳定性比较  466

    13.5.3  同类型物质的热稳定性比较  473

    13.6  确定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478

    13.6.1  确定物质的吸附等温线  479

    13.6.2  确定物质的蒸气压  487

    13.6.3  确定物质的汽化热  494

    13.7  确定物质的动力学性质  499

    13.7.1  简介  499

    13.7.2  热分析动力学方程式  500

    13.7.3  机理函数  504

    13.7.4  等温热分析动力学分析方法  505

    13.7.5  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分析方法  508

    参考文献  515

    第VI部分  热重法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23

    第14章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524

    14.1  热重分析仪选择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24

    14.1.1  对实验仪器缺乏足够的了解  524

    14.1.2  实验目的不清晰  534

    14.1.3  对仪器的工作状态缺乏足够的了解  535

    14.2  实验条件选择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36

    14.2.1  与样品处理方法相关的问题  536

    14.2.2  与温度控制程序相关的问题  537

    14.2.3  与实验气氛相关的问题  538

    14.2.4  与其他实验条件相关的问题  542

    参考文献  544

     

    第15章  热重曲线解析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45

    15.1  引言  545

    15.2  仪器状态问题  546

    15.2.1  曲线中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无关的异常变化  546

    15.2.2  曲线中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无关的异常漂移和波动  549

    15.2.3  曲线中未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相关的变化信息  551

    15.3  基线问题  553

    15.3.1  基线的定义及分类  553

    15.3.2  曲线解析中与基线相关的主要问题  557

    15.4  曲线的规范表示问题  559

    15.4.1  热重曲线的规范表示方法  559

    15.4.2  热重曲线规范表示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60

    15.5  曲线的描述问题  567

    15.5.1  热重曲线的描述方法  567

    15.5.2  描述热重曲线时的常见问题分析  567

    15.6  样品自身热效应对曲线产生的异常影响  569

    15.7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时的常见问题  573

    15.7.1  数据采集频率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73

    15.7.2  平滑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74

    参考文献  575

     
  • 内容简介:
    热重分析技术是在一定气氛和程序控制温度下连续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关系的一类热分析技术。本书在简要介绍常用的热重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与热重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相关的内容。内容分别为热重法基础、热重分析仪及影响因素、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热重曲线解析以及与热重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相关的常见问题分析,可以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热分析和量热技术相关的科研、技术人员在使用该类技术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 作者简介:
    丁延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2002年开始从事热分析与吸附技术的分析测试、实验方法研究等工作,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主持修订教育行业标准《热分析方法通则》(JY/T 0589.1~4-2020),以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7项。编著有《热分析基础》《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曲线解析概论》,译著有《热分析与量热技术 第1卷 原理与实践》《逸出气体分析(第二版)》。
  • 目录:
    第I部分  热重法基础  1

    第1章  热重分析技术简介 2

    1.1  热分析技术简介  2

    1.1.1  热分析技术的定义  2

    1.1.2  常见的热分析技术分类简介  3

    1.2  热重法相关知识  4

    1.2.1  热重法的定义  4

    1.2.2  热重法的特点  5

    1.2.3  微商热重法  6

    1.3  热重实验的测量模式  8

    1.3.1  等温质量变化测量模式  8

    1.3.2  动态质量变化测量模式  9

    1.4  常用热重分析仪器简介  10

    1.4.1  工作原理  11

    1.4.2  基本组成  11

    1.4.3  仪器工作状态的判断  11

    1.5  热重法的常见应用领域  12

    1.6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简介  12

    1.7  热重实验过程简介  13

    1.8  热重实验数据处理与作图  14

    1.9  热重曲线的解析  14

    1.9.1  热重曲线的描述方法  14

    1.9.2  热重曲线解析的基本原则  15

    1.9.3  热重曲线解析步骤简介  15

    1.9.4  热重曲线的规范报道  16

    1.9.5  热重曲线的解析实例  16

    1.9.6  热重曲线的影响因素简介  16

    1.10  前景展望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常用的热重实验模式 21

    2.1  引言  21

    2.2  等温测量模式  21

    2.2.1  等温测量模式的定义  21

    2.2.2  等温热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22

    2.2.3  等温实验的温度范围  22

    2.2.4  等温实验的温度控制  22

    2.3  线性非等温测量模式  26

    2.3.1  恒定速率非等温测量模式的定义  26

    2.3.2  恒速率非等温热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27

    2.3.3  恒速率非等温实验的温度-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  27

    2.3.4  恒速率非等温实验中的温度控制  28

    2.3.5  恒速率非等温TG曲线的作图方法  30

    2.3.6  多速率非等温TG曲线法  31

    2.4  步阶变温测量模式和质量变化速率控制测量模式  32

    2.4.1  步阶变温测量模式  32

    2.4.2  质量变化速率控制测量模式  35

    2.5  温度调制测量模式  37

    2.5.1  温度调制热重法  38

    2.5.2  温度调制热重法的实验过程  39

    2.5.3  温度调制热重曲线的数据分析  39

    参考文献  42

     

    第II部分  热重实验仪器及影响因素  43

    第3章  热重分析仪 44

    3.1  引言  44

    3.2  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组成  44

    3.2.1  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45

    3.2.2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组成  45

    3.2.3  质量测量系统(天平部分)  45

    3.2.4  温度控制系统  47

    3.2.5  温度测量系统  48

    3.2.6  气氛控制系统  48

    3.2.7  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  49

    3.2.8  辅助装置  50

    3.3  热重分析仪的结构形式  50

    3.3.1  热重分析仪的分类方法  50

    3.3.2  下皿式热重分析仪  52

    3.3.3  上皿式热重分析仪  53

    3.3.4  水平式热重分析仪  54

    3.4  基于热重分析仪的常见联用技术  55

    3.4.1  联用技术简介  55

    3.4.2  同步热分析技术  56

    3.4.3  热重/质谱联用技术  58

    3.4.4  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61

    3.4.5  热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65

    3.4.6  多级联用技术  66

    3.5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  67

    3.5.1  与校准相关的概念  67

    3.5.2  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原理  67

    3.5.3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温度校正方法  69

    3.6  同步热分析仪的温度校正  73

    3.6.1  温度校正方法的原理  74

    3.6.2  不同的温度校正方法所得结果比较  75

    3.7  与热重法串接式联用仪器的温度校正  76

    3.7.1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简介  77

    3.7.2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中热重分析仪部分的温度校正  77

    3.7.3  与热重分析仪串接式联用的技术中其他分析仪器部分的温度校正  77

    3.8  热重分析仪的质量校正  81

    3.8.1  热重分析仪的质量校正方法原理  81

    3.8.2  静态质量校正方法  81

    3.8.3  动态质量校正方法  83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热重分析仪工作状态的评价方法 87

    4.1  相关术语  87

    4.1.1  校准  87

    4.1.2  检定  88

    4.1.3  校验  89

    4.2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89

    4.2.1  校准依据  89

    4.2.2  仪器校准时的环境条件要求  91

    4.2.3  仪器校准时需要的标准物质、砝码和气氛气体  91

    4.2.4  仪器的准备工作  92

    4.2.5  热重分析仪的校准项目  92

    4.2.6  校准结果的表述  101

    4.3  同步热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105

    4.3.1  校准依据  105

    4.3.2  仪器校准时的环境条件要求  107

    4.3.3  仪器校准时需要的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  107

    4.3.4  仪器的准备工作  108

    4.3.5  TG-DSC仪的校准项目  108

    4.3.6  校准结果的表述  118

    4.4  独立式热重分析仪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1

    4.4.1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简介  121

    4.4.2  热重实验中的不确定度评定  122

    4.4.3  TG仪温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3

    4.4.4  TG仪的质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27

    4.5  同步热分析实验中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28

    4.5.1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简介  128

    4.5.2  TG-DSC仪温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29

    4.5.3  TG-DSC仪的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30

    4.5.4  TG-DSC仪的热效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31

    4.6  仪器工作状态的判断依据  133

    4.6.1  标准物质验证  133

    4.6.2  样品复测  134

    4.6.3  基线形状的变化  135

    4.6.4  曲线中出现异常变化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5章  热重实验的影响因素 139

    5.1  引言  139

    5.2  仪器因素  139

    5.2.1  仪器结构形式的影响  140

    5.2.2  天平灵敏度的影响  142

    5.2.3  加热炉的影响  142

    5.3  操作条件因素  144

    5.3.1  制样因素  144

    5.3.2  坩埚因素  149

    5.3.3  实验气氛因素  153

    5.3.4  温度程序因素  155

    5.4  其他影响因素  157

    5.4.1  数据采集频率的影响  157

    5.4.2  仪器工作环境的影响  158

    5.4.3  人为因素的影响  159

    5.4.4  试样自身性质变化的影响  160

    5.4.5  实验过程中条件改变的影响  162

    5.4.6  残留冷凝物的影响  162

    参考文献  165

    第III部分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  167

    第6章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 168

    6.1  引言  168

    6.2  热重分析仪的选择  168

    6.2.1  热重分析仪的选择原则  169

    6.2.2  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热重分析仪  169

    6.2.3  特殊条件下的热重分析仪选择  171

    6.2.4  仪器软件的数据采集频率  174

    6.3  操作条件的选择  175

    6.3.1  确定实验条件的基本原则  176

    6.3.2  选择热重实验操作条件时需注意的问题  187

    6.4  实验环境的控制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7章  热重实验过程 193

    7.1  引言  193

    7.2  样品的准备  193

    7.2.1  固体试样  193

    7.2.2  液体试样和黏稠试样  194

    7.3  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  195

    7.4  实验测量  195

    7.4.1  仪器准备  195

    7.4.2  样品制备  197

    7.4.3  设定样品信息和实验条件等信息  200

    7.4.4  运行实验测量  205

    7.5  基本数据处理  206

    7.5.1  热重曲线的基本作图规范  206

    7.5.2  微商热重曲线的基本作图规范  207

    7.5.3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曲线的绘制过程  207

    参考文献  216

    第IV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与作图  217

    第8章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分析热重实验数据 218

    8.1  引言  218

    8.2  在仪器数据分析软件中导入实验数据的过程  218

    8.3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实验数据的基本作图过程  220

    8.4  仪器分析软件中实验数据的数学处理  222

    8.4.1  换算处理  222

    8.4.2  求导处理  224

    8.4.3  平滑处理  225

    8.4.4  积分处理  226

    8.5  热重曲线中特征物理量的确定方法  229

    8.5.1  TG曲线中常用的特征温度表示方法  229

    8.5.2  TG曲线中常用的特征质量的表示方法  230

    8.5.3  在仪器的分析软件中确定以上特征变化信息的方法  232

    8.6  在仪器分析软件中多曲线对比和数据导出方法  235

    8.6.1  软件中多条曲线的对比与分析方法  235

    8.6.2  数据的导出  236

    参考文献  238

     

    第9章  在Origin软件中热重曲线的作图与数据处理 239

    9.1  引言  239

    9.2  在Origin软件中的基本作图方法  239

    9.2.1  在Origin软件中导入实验数据并进行基本的数学处理的方法  240

    9.2.2  在Origin软件中作图  242

    9.3  在Origin软件中的微分处理方法  245

    9.4  在Origin软件中的平滑处理方法  249

    9.5  在Origin软件中的积分处理方法  252

    9.6  在Origin软件中标注特征量的方法  256

    9.6.1  标注曲线的特征温度的方法  256

    9.6.2  标注曲线的特征质量变化的方法  260

    9.7  在Origin软件中的多曲线作图方法  262

    9.7.1  数据导入及基本处理  262

    9.7.2  作图  264

    9.7.3  得到符合要求的曲线图  264

    参考文献  270

    第V部分  热重曲线解析  271

    第10章  热重曲线的描述 272

    10.1  引言  272

    10.2  热重实验相关信息的描述  273

    10.2.1  仪器信息描述  273

    10.2.2  样品来源及处理方法描述  273

    10.2.3  实验条件信息的描述  273

    10.2.4  在实际应用中对实验相关信息描述的实例  276

    10.3  热重曲线的规范作图  280

    10.3.1  热重曲线的规范表示方法  281

    10.3.2  热重曲线规范表示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92

    10.4  由热重实验得到曲线的描述方法  296

    10.4.1  描述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297

    10.4.2  展开描述每一个特征变化  298

    10.4.3  含有多样品或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曲线的描述  299

    10.4.4  同一样品多种技术的测量结果的描述  303

    参考文献  309

    第11章  热重曲线的解析原则 311

    11.1  引言  311

    11.2  热重曲线的科学性解析原则  312

    11.2.1  简介  312

    11.2.2  根据所采用的热重分析技术的特点确定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  313

    11.2.3  结合样品结构信息科学解析曲线中的特征信息  316

    11.2.4  科学解析曲线中的微弱变化信息  320

    11.3  热重曲线的规范性解析原则  324

    11.3.1  规范表示实验曲线  324

    11.3.2  规范确定热重曲线中的特征物理量  328

    11.3.3  规范描述热重曲线所对应的样品和实验条件信息  337

    11.3.4  规范描述热重曲线并分析曲线中的变化  338

    11.3.5  在结果报告或者研究论文中通常需要包含的规范信息  344

    11.4  热重曲线的准确性解析原则  345

    11.4.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判断  345

    11.4.2  结合样品的结构、成分和性质等信息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49

    11.4.3  结合实验方法的自身特点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52

    11.4.4  结合实验条件准确解析热重曲线  354

    11.5  热重曲线的合理性解析原则  359

    11.5.1  简介  359

    11.5.2  结合样品的实际信息对曲线进行合理的解析  363

    11.5.3  结合实验条件对曲线进行合理的解析  369

    11.6  热重曲线的全面性解析原则  373

    11.6.1  结合样品信息和实验条件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73

    11.6.2  结合热分析联用技术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75

    11.6.3  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尽可能全面地解析热分析曲线  381

    参考文献  382

    第12章  热重曲线的解析方法 384

    12.1  引言  384

    12.2  热重曲线的初步解析方法  384

    12.2.1  结合样品信息解释曲线中发生的变化  384

    12.2.2  结合实验条件信息解释曲线中发生的变化  394

    12.3  热重曲线的综合解析方法  399

    12.3.1  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曲线进行互补分析  399

    12.3.2  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热分析曲线进行验证分析  406

    12.3.3  通过外推方法对热重曲线进行分析  410

    参考文献  412

    第13章  不同应用领域中热重曲线的解析实例 414

    13.1  引言  414

    13.2  确定物质的组成  415

    13.2.1  确定样品中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的含量  415

    13.2.2  确定样品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含量  420

    13.2.3  确定高分子共聚物或者共混物的组成  424

    13.2.4  确定无机混合物的含量  429

    13.3  确定纯物质的结构式  437

    13.3.1  确定药物分子中的结晶水个数  437

    13.3.2  确定无机物中的结晶水个数  439

    13.3.3  确定配合物分子中结晶水和配体的个数  444

    13.4  确定物质的热解机理  450

    13.4.1  确定无机物的热分解机理  450

    13.4.2  确定小分子有机物的热分解机理  457

    13.5  确定物质的热稳定性  465

    13.5.1  由热重曲线确定热稳定性的方法简介  465

    13.5.2  不同类型物质的热稳定性比较  466

    13.5.3  同类型物质的热稳定性比较  473

    13.6  确定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478

    13.6.1  确定物质的吸附等温线  479

    13.6.2  确定物质的蒸气压  487

    13.6.3  确定物质的汽化热  494

    13.7  确定物质的动力学性质  499

    13.7.1  简介  499

    13.7.2  热分析动力学方程式  500

    13.7.3  机理函数  504

    13.7.4  等温热分析动力学分析方法  505

    13.7.5  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分析方法  508

    参考文献  515

    第VI部分  热重法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23

    第14章  热重实验方案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524

    14.1  热重分析仪选择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24

    14.1.1  对实验仪器缺乏足够的了解  524

    14.1.2  实验目的不清晰  534

    14.1.3  对仪器的工作状态缺乏足够的了解  535

    14.2  实验条件选择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36

    14.2.1  与样品处理方法相关的问题  536

    14.2.2  与温度控制程序相关的问题  537

    14.2.3  与实验气氛相关的问题  538

    14.2.4  与其他实验条件相关的问题  542

    参考文献  544

     

    第15章  热重曲线解析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45

    15.1  引言  545

    15.2  仪器状态问题  546

    15.2.1  曲线中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无关的异常变化  546

    15.2.2  曲线中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无关的异常漂移和波动  549

    15.2.3  曲线中未出现与样品和实验条件相关的变化信息  551

    15.3  基线问题  553

    15.3.1  基线的定义及分类  553

    15.3.2  曲线解析中与基线相关的主要问题  557

    15.4  曲线的规范表示问题  559

    15.4.1  热重曲线的规范表示方法  559

    15.4.2  热重曲线规范表示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560

    15.5  曲线的描述问题  567

    15.5.1  热重曲线的描述方法  567

    15.5.2  描述热重曲线时的常见问题分析  567

    15.6  样品自身热效应对曲线产生的异常影响  569

    15.7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时的常见问题  573

    15.7.1  数据采集频率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73

    15.7.2  平滑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74

    参考文献  575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热重分析——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曲线解析
热分析基础
丁延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