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
版次: 1
ISBN: 9787552021882
定价: 59.8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 本书以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等主要大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认识和实践层面的反应为线索,全面剖析了各主要大国不同反应的成因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思路。在撰写过程中,本书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权衡,1968年3月出生。先后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年3月到12月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07年10月到11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总序001

    引论001

    第一章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04

    第一节 美国各界的认知004

    一、 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005

    二、 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前景的认知006

    第二节 美国的政策回应013

    一、 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014

    二、 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竞争016

    三、 在大中亚地区事务上拉中国合作018

    四、 适度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019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21

    一、 梳理观念市场引导美方树立“共同事业”意识022

    二、 打造吸引美国合作的示范工程023

    三、 争取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023

    四、 妥善处理好周边海洋争端024

    五、 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地位025

    六、 注重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合作025

    第四节 特朗普新政与“一带一路”倡议026

    一、 5500亿美元基建计划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027

    二、 或将利好“一带一路”倡议027

     

    第二章 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29

    第一节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大国关系029

    第二节 澳大利亚政商两界的认知031

    一、 政界031

    二、 商界034

    第三节 澳大利亚公众的理解037

    一、 主流媒体的评价037

    二、 普通公众的理解038

    第四节 澳大利亚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039

    第五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41

     

    第三章 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44

    第一节 欧盟各界的认知044

    一、 批评方:扩大影响力并分裂欧洲045

    二、 支持方:符合各方利益,强调互补合作046

    三、 欧盟主要成员国持积极响应态度048

    第二节 欧盟的政策回应051

    一、 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051

    二、 “泛欧交通运输网”(TEN?T)建设规划055

    三、 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058

    四、 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061

    五、 英国的“北部振兴计划”063

    六、 法国“十年工业振兴计划”064

    七、 德国相关政策和规划066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69

    一、 对欧盟政策的评价069

    二、 中国关注的重点071

     

    第四章 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73

    第一节 俄罗斯的认知073

    一、 初期的疑虑甚至反对:西进?073

    二、 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078

    三、 经济陷入衰退后的积极响应:创造性融入082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政策回应083

    一、 欧亚经济联盟与欧亚经济一体化084

    二、 设立超前发展区扩大对外开放087

    三、 设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090

    四、 创设东方经济论坛093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95

    一、 对俄罗斯政策的评价095

    二、 中国关注的重点098

     

    第五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101

    第一节 印度各界的认知与反应102

    一、 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102

    二、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105

    三、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107

    四、 印度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回应111

    第二节 印度未积极响应的原因分析113

    一、 印度不甘为“响应角色”,追求战略自主114

    二、 经济安全担忧导致“战略犹豫”114

    三、 地缘政治的担忧115

    四、 对印度洋安全的担忧116

    第三节 中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17

    一、 中印合作面临的有利因素117

    二、 中印合作面临的挑战120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123

    一、 实现“一带一路”与印度发展计划的对接124

    二、 与印度建立多边主义的非正式磋商机制125

    三、 强化“一带一路”经济内涵125

    四、 重视中印合作中的安全因素127

    五、 继续处理好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127

    六、 力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务实发展128

    七、 积极推行公共外交,发挥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129

     

    第六章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131

    第一节 日本各界的认知与反应132

    一、 日本的解读132

    二、 正面的理解134

    三、 日本的担忧135

    第二节 日本反应的原因探究137

    一、 中国和日本相对实力的变化137

    二、 地区外大国的影响140

    三、 中国和日本在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140

    第三节 日本的政策回应144

    一、 加大对外援助以弱化中国的影响力145

    二、 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经贸规则的谈判147

    三、 对中国发起的亚投行消极应对149

    四、 推动“丝绸之路外交”,遏制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152

    五、 搅局海洋争端,牵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154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155

    一、 善意表达合作态度155

    二、 加强在基础设施出口领域的合作156

    三、 推动金融合作158

    四、 扩大能源合作空间158

    五、 加强经贸合作159

    六、 强化海洋危机管控160

    后记162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等主要大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认识和实践层面的反应为线索,全面剖析了各主要大国不同反应的成因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思路。在撰写过程中,本书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 作者简介:
    权衡,1968年3月出生。先后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年3月到12月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07年10月到11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 目录:
    总序001

    引论001

    第一章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04

    第一节 美国各界的认知004

    一、 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005

    二、 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前景的认知006

    第二节 美国的政策回应013

    一、 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014

    二、 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竞争016

    三、 在大中亚地区事务上拉中国合作018

    四、 适度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019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21

    一、 梳理观念市场引导美方树立“共同事业”意识022

    二、 打造吸引美国合作的示范工程023

    三、 争取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023

    四、 妥善处理好周边海洋争端024

    五、 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地位025

    六、 注重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合作025

    第四节 特朗普新政与“一带一路”倡议026

    一、 5500亿美元基建计划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027

    二、 或将利好“一带一路”倡议027

     

    第二章 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29

    第一节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大国关系029

    第二节 澳大利亚政商两界的认知031

    一、 政界031

    二、 商界034

    第三节 澳大利亚公众的理解037

    一、 主流媒体的评价037

    二、 普通公众的理解038

    第四节 澳大利亚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039

    第五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41

     

    第三章 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44

    第一节 欧盟各界的认知044

    一、 批评方:扩大影响力并分裂欧洲045

    二、 支持方:符合各方利益,强调互补合作046

    三、 欧盟主要成员国持积极响应态度048

    第二节 欧盟的政策回应051

    一、 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051

    二、 “泛欧交通运输网”(TEN?T)建设规划055

    三、 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058

    四、 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061

    五、 英国的“北部振兴计划”063

    六、 法国“十年工业振兴计划”064

    七、 德国相关政策和规划066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69

    一、 对欧盟政策的评价069

    二、 中国关注的重点071

     

    第四章 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073

    第一节 俄罗斯的认知073

    一、 初期的疑虑甚至反对:西进?073

    二、 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078

    三、 经济陷入衰退后的积极响应:创造性融入082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政策回应083

    一、 欧亚经济联盟与欧亚经济一体化084

    二、 设立超前发展区扩大对外开放087

    三、 设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090

    四、 创设东方经济论坛093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095

    一、 对俄罗斯政策的评价095

    二、 中国关注的重点098

     

    第五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101

    第一节 印度各界的认知与反应102

    一、 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102

    二、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105

    三、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107

    四、 印度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回应111

    第二节 印度未积极响应的原因分析113

    一、 印度不甘为“响应角色”,追求战略自主114

    二、 经济安全担忧导致“战略犹豫”114

    三、 地缘政治的担忧115

    四、 对印度洋安全的担忧116

    第三节 中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17

    一、 中印合作面临的有利因素117

    二、 中印合作面临的挑战120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123

    一、 实现“一带一路”与印度发展计划的对接124

    二、 与印度建立多边主义的非正式磋商机制125

    三、 强化“一带一路”经济内涵125

    四、 重视中印合作中的安全因素127

    五、 继续处理好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127

    六、 力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务实发展128

    七、 积极推行公共外交,发挥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129

     

    第六章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131

    第一节 日本各界的认知与反应132

    一、 日本的解读132

    二、 正面的理解134

    三、 日本的担忧135

    第二节 日本反应的原因探究137

    一、 中国和日本相对实力的变化137

    二、 地区外大国的影响140

    三、 中国和日本在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140

    第三节 日本的政策回应144

    一、 加大对外援助以弱化中国的影响力145

    二、 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经贸规则的谈判147

    三、 对中国发起的亚投行消极应对149

    四、 推动“丝绸之路外交”,遏制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152

    五、 搅局海洋争端,牵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154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155

    一、 善意表达合作态度155

    二、 加强在基础设施出口领域的合作156

    三、 推动金融合作158

    四、 扩大能源合作空间158

    五、 加强经贸合作159

    六、 强化海洋危机管控160

    后记16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