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孩子:二孩家庭的过渡与适应

第二个孩子:二孩家庭的过渡与适应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7
版次: 1
ISBN: 9787544483902
定价: 3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生活
  • 如何养育两个孩子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在从一孩家庭过渡到二孩家庭时,整个家庭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家庭内部系统不断调整,有时甚至会重组。由于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二孩父母不得不面对新的经历和挑战。父母可能难以应对角色的变化,从而影响自身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国当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诸多家庭准备或者已经生育第二个孩子。本书系统论述了二孩家庭形成初期父母及其*个孩子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策略,为二孩父母以及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指引。全书分为十章,分别回顾了二孩家庭及多子女家庭研究的历史,阐述了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从一孩家庭到二孩家庭过渡的理论,按照二孩家庭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相关主题进行探讨,如父母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母亲怀孕期间应该做哪些心理准备,起始阶段中的*个孩子的心理适应,过渡阶段父亲的作用和其他人的支持,等等。*后,作者从理论整合的角度分析未来这一领域的理论指引和研究方向。本书资料全面、新颖,内容极具科学性、可读性;既可以成为科研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供父母研读。 陈斌斌,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现任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行为发展与演化。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五项,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青少年研究学刊》(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生殖与婴幼儿心理学学报》(Journal of Reproductive and Infant Psychology)、《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个性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等国内外同行评审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并兼任《行为与脑科学》(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杂志委员。目前在复旦大学主讲“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进化与人类情感”“论文写作”等课程。入选美国青少年协会(SRA)“国际青年学者项目”,获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华人新秀奖”。合著《鲍尔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该书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多子女家庭研究简史       

    第二节 我国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从一孩家庭到二孩家庭的过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态过渡观       

    第四节 家庭危机观       

     

    第三章 父母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     

    第一节 出生年龄间隔

    第二节 子女的性别       

    第三节 家庭经济状况  

    第四节 父母的生育计划       

    第五节 有身心障碍的儿童  

     

    第四章 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  

    第一节 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准备

    第二节 父母事先的安排与准备  

     

    第五章 二孩家庭起始阶段中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节 第一个孩子与母亲的亲子分离       

    第二节 第一个孩子探望住院生产的母亲  

    第三节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头一个月  

    第四节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的一年过渡期  

     

    第六章 二孩家庭起始阶段中的父母  

    第一节 父母的心理应对及养育方式  

    第二节 亲子关系  

    第三节 婚姻质量  

     

    第七章 二孩家庭过渡阶段中父亲的作用  

    第一节 父亲的养育行为       

    第二节 父亲支持母亲  

     

    第八章 二孩家庭过渡阶段中其他人的支持     

    第一节 父母获得的一般社会支持       

    第二节 祖父母辈的养育参与       

    第三节 其他人的社会支持  

     

    第九章 整合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发展机制

    第二节 系统作用机制  

    第三节 过程机制  

    第四节 生物作用机制  

    第五节 文化与政策影响机制       

     

    第十章 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实践与应用       
  • 内容简介:
    如何养育两个孩子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在从一孩家庭过渡到二孩家庭时,整个家庭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家庭内部系统不断调整,有时甚至会重组。由于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二孩父母不得不面对新的经历和挑战。父母可能难以应对角色的变化,从而影响自身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国当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诸多家庭准备或者已经生育第二个孩子。本书系统论述了二孩家庭形成初期父母及其*个孩子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策略,为二孩父母以及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指引。全书分为十章,分别回顾了二孩家庭及多子女家庭研究的历史,阐述了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从一孩家庭到二孩家庭过渡的理论,按照二孩家庭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相关主题进行探讨,如父母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母亲怀孕期间应该做哪些心理准备,起始阶段中的*个孩子的心理适应,过渡阶段父亲的作用和其他人的支持,等等。*后,作者从理论整合的角度分析未来这一领域的理论指引和研究方向。本书资料全面、新颖,内容极具科学性、可读性;既可以成为科研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供父母研读。
  • 作者简介:
    陈斌斌,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现任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行为发展与演化。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五项,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青少年研究学刊》(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生殖与婴幼儿心理学学报》(Journal of Reproductive and Infant Psychology)、《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个性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等国内外同行评审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并兼任《行为与脑科学》(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杂志委员。目前在复旦大学主讲“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进化与人类情感”“论文写作”等课程。入选美国青少年协会(SRA)“国际青年学者项目”,获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华人新秀奖”。合著《鲍尔比心理健康思想解析》,该书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多子女家庭研究简史       

    第二节 我国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从一孩家庭到二孩家庭的过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态过渡观       

    第四节 家庭危机观       

     

    第三章 父母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     

    第一节 出生年龄间隔

    第二节 子女的性别       

    第三节 家庭经济状况  

    第四节 父母的生育计划       

    第五节 有身心障碍的儿童  

     

    第四章 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  

    第一节 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准备

    第二节 父母事先的安排与准备  

     

    第五章 二孩家庭起始阶段中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节 第一个孩子与母亲的亲子分离       

    第二节 第一个孩子探望住院生产的母亲  

    第三节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头一个月  

    第四节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的一年过渡期  

     

    第六章 二孩家庭起始阶段中的父母  

    第一节 父母的心理应对及养育方式  

    第二节 亲子关系  

    第三节 婚姻质量  

     

    第七章 二孩家庭过渡阶段中父亲的作用  

    第一节 父亲的养育行为       

    第二节 父亲支持母亲  

     

    第八章 二孩家庭过渡阶段中其他人的支持     

    第一节 父母获得的一般社会支持       

    第二节 祖父母辈的养育参与       

    第三节 其他人的社会支持  

     

    第九章 整合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发展机制

    第二节 系统作用机制  

    第三节 过程机制  

    第四节 生物作用机制  

    第五节 文化与政策影响机制       

     

    第十章 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实践与应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