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九辑)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九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1
版次: 1
ISBN: 9787520114837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字数: 30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本辑“专题策划”着重探讨“新媒体的广泛实践”,其中,包括新媒体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在央视中发展的轨迹、经验及启示,也包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转化与代际共存,以及新媒体“社会共存”的崛起与逻辑嬗变。“学术沙龙”聚焦媒介的使用、社会网络与环境风险感知,以及媒介符号蕴含的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等课题。“个案研究”集中关注的是虚拟社区视角下弹幕传播的社交化,以及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等。“他山之石”重点对话新闻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谢耘耕,男,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陈虹,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新媒体与社会》、《舆论学研究》辑刊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执行理事、上海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全球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07)、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3)。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观点荟萃
    专题策划
    学术期刊新媒介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张夏恒】
    央视新媒体探索二十年(1996~2016):轨迹、经验及启示【沈静景义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转化与代际共存
    ——基于“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杨柳】
    新媒体“社会共享”的崛起与逻辑嬗变【张卓王飞】

    学术沙龙
    媒介使用、社会网络与环境风险感知
    ——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研究【罗茜沈阳】
    网络“中V”的传播特征与治理策略研究【赵路平刘子潇钱冠臣】
    媒介符号: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潘天波】
    回归、弥散、颠覆、建构:表情包文化解析【钟靖】
    法治视野中的网络反腐【何士青】
    商业性下新闻舆论监督的失范及其法治路径【孙冲】

    个案研究
    虚拟社区视角下弹幕传播的社交化研究【殷明】
    新媒体语境下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关系再审视
    ——以弹幕视频“局座B站直播首秀”为例【谭璇璇】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
    ——以“帝吧出征”事件为例【李婷婷王彬凯】
    参与式文本创作:字幕组“神翻译”【沈忱】
    昨日重现:动画纪录片对创伤记忆的建构
    ——以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为例【陈彦蓉】
    基于SNA的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网络结构分析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张力元】
    中美高校电视台培养学生记者的对比研究【徐迎春刘慧孙思琪】

    他山之石
    对话新闻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王阳】
  • 内容简介:
      本辑“专题策划”着重探讨“新媒体的广泛实践”,其中,包括新媒体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在央视中发展的轨迹、经验及启示,也包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转化与代际共存,以及新媒体“社会共存”的崛起与逻辑嬗变。“学术沙龙”聚焦媒介的使用、社会网络与环境风险感知,以及媒介符号蕴含的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等课题。“个案研究”集中关注的是虚拟社区视角下弹幕传播的社交化,以及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等。“他山之石”重点对话新闻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 作者简介:
      谢耘耕,男,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陈虹,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新媒体与社会》、《舆论学研究》辑刊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执行理事、上海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全球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07)、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3)。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 目录:
    观点荟萃
    专题策划
    学术期刊新媒介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张夏恒】
    央视新媒体探索二十年(1996~2016):轨迹、经验及启示【沈静景义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转化与代际共存
    ——基于“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杨柳】
    新媒体“社会共享”的崛起与逻辑嬗变【张卓王飞】

    学术沙龙
    媒介使用、社会网络与环境风险感知
    ——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研究【罗茜沈阳】
    网络“中V”的传播特征与治理策略研究【赵路平刘子潇钱冠臣】
    媒介符号: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潘天波】
    回归、弥散、颠覆、建构:表情包文化解析【钟靖】
    法治视野中的网络反腐【何士青】
    商业性下新闻舆论监督的失范及其法治路径【孙冲】

    个案研究
    虚拟社区视角下弹幕传播的社交化研究【殷明】
    新媒体语境下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关系再审视
    ——以弹幕视频“局座B站直播首秀”为例【谭璇璇】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
    ——以“帝吧出征”事件为例【李婷婷王彬凯】
    参与式文本创作:字幕组“神翻译”【沈忱】
    昨日重现:动画纪录片对创伤记忆的建构
    ——以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为例【陈彦蓉】
    基于SNA的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网络结构分析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张力元】
    中美高校电视台培养学生记者的对比研究【徐迎春刘慧孙思琪】

    他山之石
    对话新闻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王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