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栽培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9-07
版次: 1
ISBN: 9787040519549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0页
158人买过
  •   《作物栽培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本教材第1版发行10多年来,为近30所高等院校所选用。本版教材基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的新形态教材模式修订出版。
      《作物栽培学(第2版)》分为上、下两篇,共18章。上篇5章系统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术、作物栽培新技术等共性知识。下篇13章,重点分章介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棉花、苎麻、油菜、花生、甘蔗、烟草等12种主要农作物,并在第18章介绍大麦、粟、高梁、荞麦、木薯、大麻、亚麻、红麻、向日葵、芝麻、甜菜、绿肥作物与饲料作物等13种小宗特色作物。《作物栽培学(第2版)》在内容组织上尽力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知识结构上力求系统性与完整性,积极追溯传承我国农耕思想文化的经典与精华,注重追踪引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纸质教材力求重点突出、文字精练,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章均设置了本章提要、名词解释、问答题和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导学部分。配套数字课程以增强教材的前沿性、启发性、直观性与可读性为目标,由推荐阅读、深入学习、应用实例、彩图等不同部分组成,可供教师与读者选择使用。
      《作物栽培学(第2版)》可作为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植保、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训人员的农业科技用书与拓宽知识领域的参考用书。 上篇 总论
    1 绪论
    1.1 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1.1.1 作物的概念
    1.1.2 作物的分类
    1.1.3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
    1.2.1 作物生产的特点
    1.2.2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3 作物生产概况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
    1.4 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的历史沿革
    1.4.1 作物的起源
    1.4.2 作物栽培的历史沿革
    1.5 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5.1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5.2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2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2.1 作物的生长发育
    2.1.1 作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2.1.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2.1.3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2 作物的器官建成
    2.2.1 作物种子与发芽出苗
    2.2.2 作物的器官
    2.2.3 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2.3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2.3.1 作物的发育特性
    2.3.2 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
    2.3.3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2.3.4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4.1 光照
    2.4.2 温度
    2.4.3 水分
    2.4.4 空气
    2.4.5 养分
    3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3.1 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
    3.1.1 作物产量
    3.1.2 产量构成因素
    3.1.3 作物的产量形成与生长分析
    3.2 作物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3.2.1 源
    3.2.2 库
    3.2.3 流
    3.2.4 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
    3.3 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
    3.3.1 作物群体
    3.3.2 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与光能利用
    3.3.3 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
    3.4 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
    3.4.1 作物品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3.4.2 作物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
    3.4.3 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3.4.4 栽培措施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与调控
    4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4.1 种植制度
    4.2 土壤耕作
    4.2.1 基本耕作
    4.2.2 表土耕作
    4.2.3 保护性耕作法
    4.3 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
    4.3.1 播种期的确定
    4.3.2 播种技术
    4.3.3 育苗与移栽技术
    4.3.4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4.4 作物覆盖栽培技术
    4.4.1 覆盖的作用
    4.4.2 覆盖栽培技术的类别
    4.4.3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
    4.4.4 地膜覆盖技术
    4.5 作物肥水管理技术
    4.5.1 作物施肥技术
    4.5.2 作物水分管理技术
    4.5.3 水肥耦合技术
    4.6 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4.6.1 作物生长人工与机械调控技术
    4.6.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4.7 作物灾害防控技术
    4.7.1 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
    4.7.2 作物草害防治技术
    4.7.3 气象灾害防控技术
    4.8 收获与贮藏
    4.8.1 迄时收获
    4.8.2 收获方式
    4.8.3 干燥与贮藏保鲜
    5 作物栽培新技术.
    5.1 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5.1.1 作物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与特点
    5.1.2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5.1.3 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
    5.1.4 机械化施肥技术
    5.1.5 机械化中耕除草技术
    5.1.6 机械化收获技术
    5.2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
    5.2.1 作物标准化生产的特点
    5.2.2 作物标准化生产的作用
    5.2.3 制定作物生产标准的原理与方法
    5.2.4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其体系
    5.3 作物精确栽培技术
    5.3.1 作物精确栽培的内涵
    5.3.2 作物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5.3.3 作物精确栽培的应用实例
    5.4 作物分子栽培技术
    5.4.1 作物分子栽培的定义
    5.4.2 作物分子栽培学的相关学科
    5.4.3 作物分子栽培学的特性
    5.4.4 作物分子栽培技术实例

    下篇 备论
    6 水稻
    6.1 概述
    6.1.1 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6.1.2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6.1.3 我国水稻生产与分区
    6.1.4 稻的起源与分类
    ……
  • 内容简介:
      《作物栽培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本教材第1版发行10多年来,为近30所高等院校所选用。本版教材基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的新形态教材模式修订出版。
      《作物栽培学(第2版)》分为上、下两篇,共18章。上篇5章系统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基本技术、作物栽培新技术等共性知识。下篇13章,重点分章介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棉花、苎麻、油菜、花生、甘蔗、烟草等12种主要农作物,并在第18章介绍大麦、粟、高梁、荞麦、木薯、大麻、亚麻、红麻、向日葵、芝麻、甜菜、绿肥作物与饲料作物等13种小宗特色作物。《作物栽培学(第2版)》在内容组织上尽力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知识结构上力求系统性与完整性,积极追溯传承我国农耕思想文化的经典与精华,注重追踪引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纸质教材力求重点突出、文字精练,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章均设置了本章提要、名词解释、问答题和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导学部分。配套数字课程以增强教材的前沿性、启发性、直观性与可读性为目标,由推荐阅读、深入学习、应用实例、彩图等不同部分组成,可供教师与读者选择使用。
      《作物栽培学(第2版)》可作为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植保、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训人员的农业科技用书与拓宽知识领域的参考用书。
  • 目录:
    上篇 总论
    1 绪论
    1.1 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1.1.1 作物的概念
    1.1.2 作物的分类
    1.1.3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
    1.2.1 作物生产的特点
    1.2.2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3 作物生产概况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
    1.4 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的历史沿革
    1.4.1 作物的起源
    1.4.2 作物栽培的历史沿革
    1.5 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5.1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5.2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2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2.1 作物的生长发育
    2.1.1 作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2.1.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2.1.3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2 作物的器官建成
    2.2.1 作物种子与发芽出苗
    2.2.2 作物的器官
    2.2.3 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2.3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2.3.1 作物的发育特性
    2.3.2 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
    2.3.3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2.3.4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4.1 光照
    2.4.2 温度
    2.4.3 水分
    2.4.4 空气
    2.4.5 养分
    3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3.1 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
    3.1.1 作物产量
    3.1.2 产量构成因素
    3.1.3 作物的产量形成与生长分析
    3.2 作物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3.2.1 源
    3.2.2 库
    3.2.3 流
    3.2.4 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
    3.3 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
    3.3.1 作物群体
    3.3.2 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与光能利用
    3.3.3 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
    3.4 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
    3.4.1 作物品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3.4.2 作物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
    3.4.3 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3.4.4 栽培措施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与调控
    4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4.1 种植制度
    4.2 土壤耕作
    4.2.1 基本耕作
    4.2.2 表土耕作
    4.2.3 保护性耕作法
    4.3 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
    4.3.1 播种期的确定
    4.3.2 播种技术
    4.3.3 育苗与移栽技术
    4.3.4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4.4 作物覆盖栽培技术
    4.4.1 覆盖的作用
    4.4.2 覆盖栽培技术的类别
    4.4.3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
    4.4.4 地膜覆盖技术
    4.5 作物肥水管理技术
    4.5.1 作物施肥技术
    4.5.2 作物水分管理技术
    4.5.3 水肥耦合技术
    4.6 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4.6.1 作物生长人工与机械调控技术
    4.6.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4.7 作物灾害防控技术
    4.7.1 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
    4.7.2 作物草害防治技术
    4.7.3 气象灾害防控技术
    4.8 收获与贮藏
    4.8.1 迄时收获
    4.8.2 收获方式
    4.8.3 干燥与贮藏保鲜
    5 作物栽培新技术.
    5.1 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5.1.1 作物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与特点
    5.1.2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5.1.3 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
    5.1.4 机械化施肥技术
    5.1.5 机械化中耕除草技术
    5.1.6 机械化收获技术
    5.2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
    5.2.1 作物标准化生产的特点
    5.2.2 作物标准化生产的作用
    5.2.3 制定作物生产标准的原理与方法
    5.2.4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其体系
    5.3 作物精确栽培技术
    5.3.1 作物精确栽培的内涵
    5.3.2 作物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5.3.3 作物精确栽培的应用实例
    5.4 作物分子栽培技术
    5.4.1 作物分子栽培的定义
    5.4.2 作物分子栽培学的相关学科
    5.4.3 作物分子栽培学的特性
    5.4.4 作物分子栽培技术实例

    下篇 备论
    6 水稻
    6.1 概述
    6.1.1 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6.1.2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6.1.3 我国水稻生产与分区
    6.1.4 稻的起源与分类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3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名家系列
盖钧镒、洪德林 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蒸腾蒸发过程模拟及模型参数化研究
闫浩芳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栽培与肥料施用技术研究
余璐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有效利用
卢新雄;辛霞;刘旭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起源
芦苇 著;陈桂权 主编;于洪燕 绘;唐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高志强、阳会兵、唐文帮 著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模拟与数字作物
朱艳;曹卫星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张天真 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学各论
王季春;郭华春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生产学实验
刘鹏 著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轮连作的生态效应与资源利用协调机制
隋鹏 陈源泉 邵云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学实验(王晓玲、张文英)
张文英 主编;王晓玲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作物栽培学(第2版)
图说油菜生长异常及诊治
胡立勇
作物栽培学(第2版)
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胡立勇 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特种作物栽培学
胡立勇 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油菜农艺工培训教材
胡立勇、周广生、原保忠 著
作物栽培学(第2版)
作物栽培学
胡立勇、丁艳锋 主编
作物栽培学(第2版)
双低油菜区域化生产技术
胡立勇、杨国正、蔡明历、周广生 著;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