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

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4
版次: 1
ISBN: 978756224266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4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法制方面的重大举措之一便是于1929-1931年间颁布了《民法》。相对于国民党政权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而言,从长期基础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国民党民法被认为对近代中国更具有影响力。那么,国民党民法在变动时代下究竟是如何实践的?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影响呢?《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立足于192}一1949年间鄂东地区的400余件司法诉讼档案,研究了鄂东地区民事法律的制度概况以及社会变动下民事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实践,考察了社会变动因素对民事法律秩序的特殊影响,并研究了民事法律秩序的普通实践。 付海晏,湖北襄阳人,1975年生。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多项。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开放时代》、《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等书。 导论
    一、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分散孤立到整体统
    二、法律社会史研究:理论中的继承与突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框架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鄂东的司法区域、制度与诉讼概况
    第一节变动中的社会——1929-1949年问的鄂东司法区域
    一、鄂东司法区域的界定——1929年以来鄂东的定义
    二、1929年以来鄂东社会的变动概况
    第二节制度变迁——鄂东司法体制的演变
    一、从县司法公署到县政府兼理司法
    二、鄂东各县司法处的成立
    三、抗战以来鄂东各县司法体制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不规则的“M”形趋势: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概况研究
    一、全国变化的趋势
    二、鄂东各县民事诉讼数量变化的趋势
    三、诉讼案件类别的分析

    第二章战时鄂东民事法律制度及其实践
    第一节战时民事法律制度的颁布
    第二节《非常时期民事诉讼补充条例》与战时调解之加强
    一、战前调解之重视
    二、战时调解之厉行
    三、战时调解之成效
    第三节战时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一、巡审制度之创设
    二、巡审制度之实践

    第三章“秋后算账”与战后鄂东民事法律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第一节纠纷再起——鄂东民事诉讼中的“秋后算账
    一、“秋后算账”——针对伪司法的反诉
    二、“秋后算账”——针对“伪势力”的诉讼
    第二节虚实之间——“秋后算账”中的“自我道德化”
    第三节因何而判?——“秋后算账”中的司法裁判

    第四章“情事变更”与战后鄂东民事法律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第一节“情事变更”对民事诉讼进程的影响
    一、战前判决,战后再诉
    二、战前民事关系战时中断,战后起诉
    三、战时民事关系,战后不满再诉
    第二节“情事变更”中的公平裁量
    一、诉讼当事人间的博弈
    二、司法机关的公平裁量
    三、公平裁量中的标准问题

    第五章变动社会中的婚姻关系纷争
    第一节婚姻关系中的民法新秩序
    一、解除婚约诉讼中妇女的权利
    二、撤销婚姻、离婚诉讼中妇女的权利
    第二节民法新秩序的被破坏
    一、婚姻关系中妇女权利的被损害
    二、保护军人婚姻条例下妇女权利的被损害
    第三节妇女的“发声”
    一、妇女“发声”的主动性
    二、妇女的“发声”——权利意识的体现
    三、妇女“发声”的失真

    第六章变动社会中的财产权纷争
    第一节财产权中的民法新秩序:个人权利与男女平等原则的实践
    一、个人权利:保护卑亲属的财产权
    二、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财产权
    第二节财产权诉讼中的“化公为私”与“化私为公”
    一、祖产诉讼中的“化公为私”与“化私为公”
    二、寺庙财产权诉讼中的“化私为公”与“化公”为私
    第三节财产权纠纷中法律观念的不足
    一、当事人不适格无权起诉
    二、对上诉利益最高限额了解不足
    三、诉讼中时间观念的不足

    第七章控诉司法官吏: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行动
    第一节控诉谁
    一、控诉体制的确立
    二、控诉司法官吏
    第二节向谁控诉
    一、司法体制
    二、行政体制
    三、监察体制
    四、社会舆论
    第三节真相大白——控诉案的处理与结果
    一、司法体制内部的处理
    二、真相大白
    结论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
    一、法律社会史研究视野下的法律秩序论
    二、社会变动对法律秩序的影响
    三、国民党民法的实效
    四、过渡性的制度变迁
    五、文本与话语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法制方面的重大举措之一便是于1929-1931年间颁布了《民法》。相对于国民党政权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而言,从长期基础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国民党民法被认为对近代中国更具有影响力。那么,国民党民法在变动时代下究竟是如何实践的?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影响呢?《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立足于192}一1949年间鄂东地区的400余件司法诉讼档案,研究了鄂东地区民事法律的制度概况以及社会变动下民事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实践,考察了社会变动因素对民事法律秩序的特殊影响,并研究了民事法律秩序的普通实践。
  • 作者简介:
    付海晏,湖北襄阳人,1975年生。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多项。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开放时代》、《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等书。
  •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分散孤立到整体统
    二、法律社会史研究:理论中的继承与突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框架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鄂东的司法区域、制度与诉讼概况
    第一节变动中的社会——1929-1949年问的鄂东司法区域
    一、鄂东司法区域的界定——1929年以来鄂东的定义
    二、1929年以来鄂东社会的变动概况
    第二节制度变迁——鄂东司法体制的演变
    一、从县司法公署到县政府兼理司法
    二、鄂东各县司法处的成立
    三、抗战以来鄂东各县司法体制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不规则的“M”形趋势: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概况研究
    一、全国变化的趋势
    二、鄂东各县民事诉讼数量变化的趋势
    三、诉讼案件类别的分析

    第二章战时鄂东民事法律制度及其实践
    第一节战时民事法律制度的颁布
    第二节《非常时期民事诉讼补充条例》与战时调解之加强
    一、战前调解之重视
    二、战时调解之厉行
    三、战时调解之成效
    第三节战时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一、巡审制度之创设
    二、巡审制度之实践

    第三章“秋后算账”与战后鄂东民事法律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第一节纠纷再起——鄂东民事诉讼中的“秋后算账
    一、“秋后算账”——针对伪司法的反诉
    二、“秋后算账”——针对“伪势力”的诉讼
    第二节虚实之间——“秋后算账”中的“自我道德化”
    第三节因何而判?——“秋后算账”中的司法裁判

    第四章“情事变更”与战后鄂东民事法律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第一节“情事变更”对民事诉讼进程的影响
    一、战前判决,战后再诉
    二、战前民事关系战时中断,战后起诉
    三、战时民事关系,战后不满再诉
    第二节“情事变更”中的公平裁量
    一、诉讼当事人间的博弈
    二、司法机关的公平裁量
    三、公平裁量中的标准问题

    第五章变动社会中的婚姻关系纷争
    第一节婚姻关系中的民法新秩序
    一、解除婚约诉讼中妇女的权利
    二、撤销婚姻、离婚诉讼中妇女的权利
    第二节民法新秩序的被破坏
    一、婚姻关系中妇女权利的被损害
    二、保护军人婚姻条例下妇女权利的被损害
    第三节妇女的“发声”
    一、妇女“发声”的主动性
    二、妇女的“发声”——权利意识的体现
    三、妇女“发声”的失真

    第六章变动社会中的财产权纷争
    第一节财产权中的民法新秩序:个人权利与男女平等原则的实践
    一、个人权利:保护卑亲属的财产权
    二、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财产权
    第二节财产权诉讼中的“化公为私”与“化私为公”
    一、祖产诉讼中的“化公为私”与“化私为公”
    二、寺庙财产权诉讼中的“化私为公”与“化公”为私
    第三节财产权纠纷中法律观念的不足
    一、当事人不适格无权起诉
    二、对上诉利益最高限额了解不足
    三、诉讼中时间观念的不足

    第七章控诉司法官吏: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行动
    第一节控诉谁
    一、控诉体制的确立
    二、控诉司法官吏
    第二节向谁控诉
    一、司法体制
    二、行政体制
    三、监察体制
    四、社会舆论
    第三节真相大白——控诉案的处理与结果
    一、司法体制内部的处理
    二、真相大白
    结论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
    一、法律社会史研究视野下的法律秩序论
    二、社会变动对法律秩序的影响
    三、国民党民法的实效
    四、过渡性的制度变迁
    五、文本与话语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