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51180787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9页
字数: 33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55人买过
  •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特点:1.内容新颖,针对性强。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针对各类纠纷审判实践中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展开法律适用的论述分析,并对案件审理方法与技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法学基本理论的评述与典型案例的剖析相结合,案例指导,实用性强。
      3.全面梳理,系统性强。每一专题梳理了该类纠纷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涵盖了该类纠纷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审判依据。
      4.专家审读,权威性强。北京、上海、广东等调研能力较强的省高、中级法院具有审判实践经验的法官撰写。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审读把关,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 上编司法实践
    第一章股权转让概述
    一、股权的性质与股权转让
    (一)股权的性质及其内容
    (二)股权转让的界定与梳理
    二、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
    (一)股权转让自由原则
    (二)股权概括性转让原则
    (三)股权转让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第二章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理念及审理方法
    一、当前审理股权转让纠纷所面临的困境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异化和失范
    (二)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
    (三)中小股东权利保障及救济系统的弱小
    二、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的价值取向
    (一)遵循商事审判的基本理念
    (二)寻求保护交易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之间的合理平衡
    (三)充分保护弱势股东的利益
    (四)司法介入的适度与审慎
    (五)股权转让案件处理中的司法导向
    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保障当事人举证机会的平等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思维方式

    第三章股权转让主体对转让合同效力及其履行的影响
    一、公司普通股东作为转让方的股权转让
    (一)公司股东内部之间的股权转让限制
    (二)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外部股权转让问题
    二、人力资本股东的股权转让效力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
    (二)人力资本的出资适格性论争及其评价
    (三)国外的立法经验及我国目前的立法
    (四)人力资本股东的股权转让效力
    三、隐名投资人的股权转让及其效力
    (一)隐名投资的表现形态及其成因
    (二)隐名投资人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辨析
    (三)隐名投资情形下的股东资格认定
    (四)隐名投资人的股权转让效力
    四、公司设立后的投资“股东”转让股权
    (一)公司设立后的投资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二)投资的性质及投资人法律地位的认定
    (三)投资人转让“股权”的效力认定
    五、即将取得股东权的受让方对股权的再转让
    (一)股权转让协议与股权变动的效力
    (二)股权变动的标志
    (三)股权未发生变动受让人即再转让股权的效力

    第四章基于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发生的股权转让
    一、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概念
    (二)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
    二、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适用条件
    (一)主体条件
    (二)法定事由
    三、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行使方式与程序
    (一)必须坚决地投反对票
    (二)必须书面提出收购请求
    (三)协商不属于诉讼前置程序
    (四)合理价格的确定
    ……
    下编疑难、典型案例评析
    附录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之法律规范
  • 内容简介: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特点:1.内容新颖,针对性强。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针对各类纠纷审判实践中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展开法律适用的论述分析,并对案件审理方法与技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法学基本理论的评述与典型案例的剖析相结合,案例指导,实用性强。
      3.全面梳理,系统性强。每一专题梳理了该类纠纷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涵盖了该类纠纷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审判依据。
      4.专家审读,权威性强。北京、上海、广东等调研能力较强的省高、中级法院具有审判实践经验的法官撰写。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审读把关,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
  • 目录:
    上编司法实践
    第一章股权转让概述
    一、股权的性质与股权转让
    (一)股权的性质及其内容
    (二)股权转让的界定与梳理
    二、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
    (一)股权转让自由原则
    (二)股权概括性转让原则
    (三)股权转让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第二章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理念及审理方法
    一、当前审理股权转让纠纷所面临的困境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异化和失范
    (二)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
    (三)中小股东权利保障及救济系统的弱小
    二、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的价值取向
    (一)遵循商事审判的基本理念
    (二)寻求保护交易安全和提高交易效率之间的合理平衡
    (三)充分保护弱势股东的利益
    (四)司法介入的适度与审慎
    (五)股权转让案件处理中的司法导向
    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保障当事人举证机会的平等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思维方式

    第三章股权转让主体对转让合同效力及其履行的影响
    一、公司普通股东作为转让方的股权转让
    (一)公司股东内部之间的股权转让限制
    (二)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外部股权转让问题
    二、人力资本股东的股权转让效力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
    (二)人力资本的出资适格性论争及其评价
    (三)国外的立法经验及我国目前的立法
    (四)人力资本股东的股权转让效力
    三、隐名投资人的股权转让及其效力
    (一)隐名投资的表现形态及其成因
    (二)隐名投资人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辨析
    (三)隐名投资情形下的股东资格认定
    (四)隐名投资人的股权转让效力
    四、公司设立后的投资“股东”转让股权
    (一)公司设立后的投资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二)投资的性质及投资人法律地位的认定
    (三)投资人转让“股权”的效力认定
    五、即将取得股东权的受让方对股权的再转让
    (一)股权转让协议与股权变动的效力
    (二)股权变动的标志
    (三)股权未发生变动受让人即再转让股权的效力

    第四章基于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发生的股权转让
    一、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概念
    (二)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
    二、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适用条件
    (一)主体条件
    (二)法定事由
    三、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行使方式与程序
    (一)必须坚决地投反对票
    (二)必须书面提出收购请求
    (三)协商不属于诉讼前置程序
    (四)合理价格的确定
    ……
    下编疑难、典型案例评析
    附录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之法律规范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股权转让纠纷(第3版)
奚晓明、刘言浩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4版)
潘福仁、周赞华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第2版)
万国营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侵权责任法适用与案例解读
奚晓明、孙佑海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第二版)
余明永、李娜、刘治家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2版)
潘福仁、奚晓明 著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关升英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余明永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民商事裁判精要与规范指导丛书: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第2版)
万国营 著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民商事裁判精要与规范指导丛书(12):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3版)
潘福仁、奚晓明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唐柏树、奚晓明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奚晓明、邓基联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4版)
潘福仁、周赞华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民商事裁判精要与规范指导丛书(12):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3版)
潘福仁、奚晓明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知识产权司法前沿(2009)
潘福仁 著;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第2版)
潘福仁、奚晓明 著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裁判案例精选
潘福仁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审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潘福仁 著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知识产权审判案例评论
潘福仁 编
股权转让纠纷(第2版)
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司法疑难问题
潘福仁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