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08474397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1人买过
  •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根据灌区用水管理实际运行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概括为5个方面:灌区识别、水情监测、信息通信、闸门控制、水量调度,提出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确立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宜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即表现层、逻辑层和数据层,定义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同时,《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还特别增加了长顶堰和测控一体闸两种国外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面向灌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供从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期望为灌区用水管理人员和信息化从业人员建立一个互相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国外研究状况
    1.3.2国内研究状况
    1.3.3存在的主要问题
    1.4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研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国外研究状况
    1.4.2国内研究状况
    1.4.3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及应用软件发展趋势

    第2章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2.1需求分析方法
    2.2用水户的需求
    2.3用水户协会的需求
    2.4管理段(点)的需求
    2.5管理所(站)的需求
    2.6管理局(处)的需求
    2.7需求分析结论

    第3章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总体设计
    3.1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
    3.2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3.2.1灌区识别
    3.2.2水情监测
    3.2.3闸门控制
    3.2.4信息通信
    3.2.5水量调度
    3.3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3.3.1灌区识别技术方案
    3.3.2水情监测技术方案
    3.3.3闸门控制技术方案
    3.3.4信息通信技术方案
    3.3.5水量调度技术方案

    第4章灌区识别系统
    4.1概述
    4.2渠系及建筑物识别
    4.2.1水源识别
    4.2.2渠系设施识别
    4.2.3量水设施识别
    4.2.4控制设施识别
    4.3管理机构识别
    4.3.1管理局
    4.3.2管理所
    4.3.3管理段
    4.4用水户识别
    4.4.1农业用水单元
    4.4.2工业用水单元
    4.4.3生活用水单元
    4.4.4生态用水单元
    4.4.5综合用水单元
    4.5渠系与用户对应关系识别
    4.6识别方法
    4.6.1编码识别
    4.6.2自定义搭建识别
    4.6.3可视化创建识别
    4.6.4电子地图识别
    4.6.5地理信息系统识别
    4.6.6其他方法识别
    4.7关键技术与设备
    4.7.1识别对象确立
    4.7.2识别方法选择
    4.7.3识别软件与设备

    第5章水情监测系统
    5.1概述
    5.2监测内容
    5.2.1水位监测
    5.2.2闸位监测
    5.2.3流速监测
    5.2.4流量监测
    5.2.5雨情监测
    5.2.6墒情监测
    5.2.7水质监测
    5.2.8现场视频监测
    5.2.9其他监测
    5.3信息点监测方式
    5.3.1实时影像可视化监测信息点
    5.3.2实时模拟可视化监测信息点
    5.3.3实时采集信息点
    5.3.4实时记录定期采集信息点
    5.3.5人工观测记录信息点
    5.4关键技术与设备
    5.4.1信息点配置
    5.4.2监测方式选择
    5.4.3监测记录设备

    第6章信息通信系统
    6.1通信网络系统
    6.1.1概述
    6.1.2组网方式
    6.2计算机网络系统
    6.2.1概述
    6.2.2系统设计
    6.3通信方式
    6.3.1光纤通信
    6.3.2电话通信
    6.3.3无线移动通信
    6.3.4微波通信
    6.3.5超短波通信
    6.3.6扩频微波通信
    6.3.7有线电缆通信
    6.3.8媒介转储通信
    6.4关键技术与设备
    6.4.1通信网络的确立
    6.4.2通信方式选择
    6.4.3通信设备

    第7章闸门控制系统
    7.1概述
    7.2控制方法
    7.2.1就地控制模式
    7.2.2远程控制模式
    7.2.3自动控制模式
    7.2.4分布式控制模式
    7.2.5集中式控制模式
    7.2.6SCADA控制模式
    7.3控制对象
    7.3.1闸门
    7.3.2泵站
    7.4太阳能闸门控制系统
    7.4.1太阳能自控闸门选择及系统组成
    7.4.2太阳能自控系统关键设备
    7.4.3太阳能电源系统设计
    7.5长顶堰控制系统
    7.6测控一体闸控制系统
    7.6.1概述
    7.6.2全渠道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7.6.3测控一体闸设备构成
    7.6.4测控一体闸特点分析
    7.7关键技术与设备
    7.7.1控制点确立
    7.7.2控制方式选择
    7.7.3控制设备

    第8章水量调度系统
    8.1概述
    8.2灌区来水预报
    8.3灌区可供水预报
    8.4灌区需水预报
    8.5灌区水量调度
    8.5.1常规调度
    8.5.2优化调度
    ……
    第9章应用软件开发设计
    第10章数据库的设计
    第11章应用软件主要功能
  • 内容简介: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根据灌区用水管理实际运行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概括为5个方面:灌区识别、水情监测、信息通信、闸门控制、水量调度,提出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确立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宜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即表现层、逻辑层和数据层,定义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同时,《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还特别增加了长顶堰和测控一体闸两种国外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面向灌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供从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期望为灌区用水管理人员和信息化从业人员建立一个互相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国外研究状况
    1.3.2国内研究状况
    1.3.3存在的主要问题
    1.4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研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国外研究状况
    1.4.2国内研究状况
    1.4.3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及应用软件发展趋势

    第2章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2.1需求分析方法
    2.2用水户的需求
    2.3用水户协会的需求
    2.4管理段(点)的需求
    2.5管理所(站)的需求
    2.6管理局(处)的需求
    2.7需求分析结论

    第3章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总体设计
    3.1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
    3.2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3.2.1灌区识别
    3.2.2水情监测
    3.2.3闸门控制
    3.2.4信息通信
    3.2.5水量调度
    3.3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3.3.1灌区识别技术方案
    3.3.2水情监测技术方案
    3.3.3闸门控制技术方案
    3.3.4信息通信技术方案
    3.3.5水量调度技术方案

    第4章灌区识别系统
    4.1概述
    4.2渠系及建筑物识别
    4.2.1水源识别
    4.2.2渠系设施识别
    4.2.3量水设施识别
    4.2.4控制设施识别
    4.3管理机构识别
    4.3.1管理局
    4.3.2管理所
    4.3.3管理段
    4.4用水户识别
    4.4.1农业用水单元
    4.4.2工业用水单元
    4.4.3生活用水单元
    4.4.4生态用水单元
    4.4.5综合用水单元
    4.5渠系与用户对应关系识别
    4.6识别方法
    4.6.1编码识别
    4.6.2自定义搭建识别
    4.6.3可视化创建识别
    4.6.4电子地图识别
    4.6.5地理信息系统识别
    4.6.6其他方法识别
    4.7关键技术与设备
    4.7.1识别对象确立
    4.7.2识别方法选择
    4.7.3识别软件与设备

    第5章水情监测系统
    5.1概述
    5.2监测内容
    5.2.1水位监测
    5.2.2闸位监测
    5.2.3流速监测
    5.2.4流量监测
    5.2.5雨情监测
    5.2.6墒情监测
    5.2.7水质监测
    5.2.8现场视频监测
    5.2.9其他监测
    5.3信息点监测方式
    5.3.1实时影像可视化监测信息点
    5.3.2实时模拟可视化监测信息点
    5.3.3实时采集信息点
    5.3.4实时记录定期采集信息点
    5.3.5人工观测记录信息点
    5.4关键技术与设备
    5.4.1信息点配置
    5.4.2监测方式选择
    5.4.3监测记录设备

    第6章信息通信系统
    6.1通信网络系统
    6.1.1概述
    6.1.2组网方式
    6.2计算机网络系统
    6.2.1概述
    6.2.2系统设计
    6.3通信方式
    6.3.1光纤通信
    6.3.2电话通信
    6.3.3无线移动通信
    6.3.4微波通信
    6.3.5超短波通信
    6.3.6扩频微波通信
    6.3.7有线电缆通信
    6.3.8媒介转储通信
    6.4关键技术与设备
    6.4.1通信网络的确立
    6.4.2通信方式选择
    6.4.3通信设备

    第7章闸门控制系统
    7.1概述
    7.2控制方法
    7.2.1就地控制模式
    7.2.2远程控制模式
    7.2.3自动控制模式
    7.2.4分布式控制模式
    7.2.5集中式控制模式
    7.2.6SCADA控制模式
    7.3控制对象
    7.3.1闸门
    7.3.2泵站
    7.4太阳能闸门控制系统
    7.4.1太阳能自控闸门选择及系统组成
    7.4.2太阳能自控系统关键设备
    7.4.3太阳能电源系统设计
    7.5长顶堰控制系统
    7.6测控一体闸控制系统
    7.6.1概述
    7.6.2全渠道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7.6.3测控一体闸设备构成
    7.6.4测控一体闸特点分析
    7.7关键技术与设备
    7.7.1控制点确立
    7.7.2控制方式选择
    7.7.3控制设备

    第8章水量调度系统
    8.1概述
    8.2灌区来水预报
    8.3灌区可供水预报
    8.4灌区需水预报
    8.5灌区水量调度
    8.5.1常规调度
    8.5.2优化调度
    ……
    第9章应用软件开发设计
    第10章数据库的设计
    第11章应用软件主要功能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基本情况普查报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编委会 编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工程设计与实例(上、下册)
戴菊英尹飞翔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混凝土结构盐冻损伤机理与修复技术
徐存东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分析及用水优化管理
付强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农业水价政策绩效评估与优化研究
黎红梅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量水设备
范家炎、史伏初、郑浩杰 编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高效用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李金山孙秀路贾艳辉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农业用水量控一体化技术及管理模式
张晴雯、晏清洪、展晓莹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节水的尺度效应评价及调控
高占义、陈皓锐、王少丽、刘静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基于大型灌区水源精准调度目标实现
牟汉书 编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水转化机制与用水效率评估方法
邵东国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区水资源系统工程
蒋尚明 著;张礼兵;金菊良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与修复实用技术指南
谢崇宝、籍国东、张国华 著
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结构体系
灌溉现代化水管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谢崇宝、张国华、崔远来、罗玉峰、蔡守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