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105125333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4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材的重要性再一次被人们认识。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教育人士投身于乡土教材的研究和开发,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上,视角比较单一。因此,笔者滕星结合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乡土教材的发展,希望《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不仅能够丰富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中通过何种方式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滕星,1953年生,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任副秘书长)、国际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所长和《民族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主编;1993年在职随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攻读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曾获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高级学者基金、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问。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合作研究,并参与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文部省等国际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十余项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学术专长领域: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等。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族群、文化与教育》。主编与合著的学术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民族教育学通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中国民族教育50年》、《民族教育经济学》、《20世纪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教育》、《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等,其中《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获全国教育科学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民族教育学》、《民族教育经济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参与编写了《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分册》、《文化学辞典》;翻译作品有《终身教育导论》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成功曾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第一篇领导及嘉宾讲话
    传承本土知识,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乡土知识进入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俸兰司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张强副司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教育项目官员何进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香港乐施基金会曾益群女士的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任中夏副校长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第二篇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庸哲学思想与中国教育发展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
    乡土知识传承与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创新力
    ——再论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的发展范式转型
    校本教材开发唤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的可行之路
    ——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LL乡.为例
    简论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模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观点
    试论以文化适切性课程提高边远民族社区学生学业成绩
    ——基于美国阿拉斯加土著社区文化数学项目案例分析
    基于长尾理论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文化哲学之思考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本土课程与多元文化
    ——以贵州威宁石门坎百年苗族教育为例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概述

    第三篇乡土知识传承与乡土教育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
    国家建设模式与乡土知识传承
    乡土知识的获取和实践
    ——阿拉善盟左旗保护生态的社会性认知
    务本的教育
    ——兼论潘光旦先生的乡土教育观
    聚焦学校所在社区的乡土知识教育
    ——以“丽江玉龙县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项目为例
    乡土知识与文化重建: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变革与转型的历史考察
    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教育:以广西隆安县桂村为例
    运用数位科技与全球在地化之概念促进社区发展
    ——以小林国小之乡土教育为例
    乡土教育的式微与失范
    浅析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乡土教育
    民族认同:学校与村寨的冲突
    ——对云南M镇中学傣族学生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傣族乡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以孟波镇中学为例
    知识本质的讨论与学校传承乡土知识的使命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民族传统乡土知识何以与现代学校课程整合
    ——新西兰让卡曼格学校毛利语教育项目的个案分析
    浅谈乡土教育对于民族教育的意义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与实践研究综述
    经济文化类型与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
    ——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平洞乡中学为研究案例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
    校本课程建构
    历史特殊论学派理论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设置的启示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取向的思考与实践
    ——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为个案
    课程与文化:对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生存空间调查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非文本解读与历史教学改革
    四川藏区小学社会科课程资源本土化初探
    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兰州s民族小学为例

    第五篇乡土教材开发研究
    如何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建设
    联结儿童的文化经验
    ——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个案研究
    回眸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的演变
    浸润在湖湘文化中的第一乡土教科书
    ——《湖南乡土地理》及其配套的《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介绍
    地方教材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透视
    ——以广西地方教材《广西社会》为例
    对乡土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宁夏乡土教材历史与现状研究
    乡土教材的多元化发展
    ——民国时期河南乡土教材发展状况研究
    中小学校本教材质量监控研究
    我们的声音:谈“中国西南地区农村老师培训项目”的手册编写
    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及使用
    ——扎龙中学的个案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传承民族文化
    ——以乡土教材《裕固家园》的研发与实践为例
    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中的师资培训问题研究
    ——以东北三省为例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下乡土教材发展的思考
    后记
  •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材的重要性再一次被人们认识。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教育人士投身于乡土教材的研究和开发,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上,视角比较单一。因此,笔者滕星结合滕星教授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乡土教材的发展,希望《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不仅能够丰富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中通过何种方式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 作者简介:
      滕星,1953年生,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任副秘书长)、国际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所长和《民族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主编;1993年在职随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攻读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曾获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高级学者基金、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访问。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合作研究,并参与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文部省等国际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国内外十余项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学术专长领域: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等。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族群、文化与教育》。主编与合著的学术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民族教育学通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中国民族教育50年》、《民族教育经济学》、《20世纪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教育》、《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等,其中《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获全国教育科学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民族教育学》、《民族教育经济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参与编写了《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分册》、《文化学辞典》;翻译作品有《终身教育导论》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成功曾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 目录:
    第一篇领导及嘉宾讲话
    传承本土知识,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乡土知识进入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俸兰司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张强副司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教育项目官员何进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香港乐施基金会曾益群女士的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任中夏副校长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第二篇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庸哲学思想与中国教育发展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
    乡土知识传承与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创新力
    ——再论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的发展范式转型
    校本教材开发唤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的可行之路
    ——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LL乡.为例
    简论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模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观点
    试论以文化适切性课程提高边远民族社区学生学业成绩
    ——基于美国阿拉斯加土著社区文化数学项目案例分析
    基于长尾理论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文化哲学之思考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本土课程与多元文化
    ——以贵州威宁石门坎百年苗族教育为例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概述

    第三篇乡土知识传承与乡土教育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
    国家建设模式与乡土知识传承
    乡土知识的获取和实践
    ——阿拉善盟左旗保护生态的社会性认知
    务本的教育
    ——兼论潘光旦先生的乡土教育观
    聚焦学校所在社区的乡土知识教育
    ——以“丽江玉龙县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项目为例
    乡土知识与文化重建: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变革与转型的历史考察
    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教育:以广西隆安县桂村为例
    运用数位科技与全球在地化之概念促进社区发展
    ——以小林国小之乡土教育为例
    乡土教育的式微与失范
    浅析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乡土教育
    民族认同:学校与村寨的冲突
    ——对云南M镇中学傣族学生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傣族乡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以孟波镇中学为例
    知识本质的讨论与学校传承乡土知识的使命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民族传统乡土知识何以与现代学校课程整合
    ——新西兰让卡曼格学校毛利语教育项目的个案分析
    浅谈乡土教育对于民族教育的意义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与实践研究综述
    经济文化类型与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
    ——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平洞乡中学为研究案例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
    校本课程建构
    历史特殊论学派理论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设置的启示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取向的思考与实践
    ——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为个案
    课程与文化:对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生存空间调查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非文本解读与历史教学改革
    四川藏区小学社会科课程资源本土化初探
    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兰州s民族小学为例

    第五篇乡土教材开发研究
    如何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建设
    联结儿童的文化经验
    ——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个案研究
    回眸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的演变
    浸润在湖湘文化中的第一乡土教科书
    ——《湖南乡土地理》及其配套的《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介绍
    地方教材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透视
    ——以广西地方教材《广西社会》为例
    对乡土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宁夏乡土教材历史与现状研究
    乡土教材的多元化发展
    ——民国时期河南乡土教材发展状况研究
    中小学校本教材质量监控研究
    我们的声音:谈“中国西南地区农村老师培训项目”的手册编写
    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及使用
    ——扎龙中学的个案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传承民族文化
    ——以乡土教材《裕固家园》的研发与实践为例
    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中的师资培训问题研究
    ——以东北三省为例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下乡土教材发展的思考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路上的思与行
秦和 著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师生共同追寻生命的真谛
王俭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 大夏书系
颜莹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彭学明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学院的困扰(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美)戴维·F.拉巴里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与激情:社会转型背景下县城高中教师情感能量研究
胡鹏辉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政策与法规(修订版)
苏艳霞 孟宪景 贾晓静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心理学
刘儒德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人类学
凯瑟琳·安德森-莱维特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质性研究方法
朱恬恬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法导读
唐之享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总体规划论纲
苗逢春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