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5
版次: 1
ISBN: 9787811391084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4页
字数: 39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3人买过
  • 《犯罪防控论丛》第一辑,主要选编了近期在本研究中心参与课题研究或学术交流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他们围绕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谐社会建设、犯罪学理论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对理论与实务界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市法学会及赵云阁会长、中国犯罪学会及王牧会长,他们分别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两个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放在本研究中心举办,使本中心的研究人员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诸如西原春夫、马克昌、陈兴良、龙宗智等众多学术大家和名家,感受到他们深邃的学术思想。专家们的厚爱也使本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能快速缩短与先进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水平的差距。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刘家琛、熊选国、苏泽林等大法官和地方各级法律实务部门的支持更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本中心的研究工作更具创新精神和务实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这部在各位专家关心厚爱下出版的凝聚着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智慧与经验的著作,一定会给法学界同仁带来有益的启迪! 廖斌,男,汉族,四川泸州市人,生于1964年9月,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职律师、司法鉴定人(知识产权方向)、仲裁员。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经济刑法、刑事政策学等。从教以来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四川大学学报》、《财经科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与普通法学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和法律书籍10余部,参编教育部十五规划立项教材1部、主编四川省高校统编教材1部、自编教材一部。主研省级市级项目十余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连续获四川省教育厅、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计6项。2004年被遴选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 中国话语中的刑事政策
    试论我国转型期规制经济的刑事政策
    中国共产党与刑事政策的决策和执行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试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刑事辩护律师的视角
    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
    我国刑法谦抑的实现途径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死刑适用
    论法文化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对宽严相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的探析
    遏制矿难的刑事政策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宽严相济政策研究
    轻缓刑事政策适用浅析
    《人性论的犯罪学》绪论——人性论的犯罪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从“祝你平安”考量和谐社会的犯罪防控
    当前农村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
    价值与事实的双重追问——犯罪学的本体重构与范式转换
    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
    犯罪人权利保障与和谐社会建设之刑法哲学解读
    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成因及心理预防——从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
    从和谐社会理念看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
    刑法·刑事政策·和谐社会
    论死刑适用的标准
    促进被害人援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
    论“三访四见”与边境地区和谐社会构建
    手机的信息传播与违法犯罪的控制
    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
    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
    论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
    论县域职务犯罪预防
    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女性被害人保护的现状研究
  • 内容简介:
    《犯罪防控论丛》第一辑,主要选编了近期在本研究中心参与课题研究或学术交流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他们围绕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谐社会建设、犯罪学理论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对理论与实务界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市法学会及赵云阁会长、中国犯罪学会及王牧会长,他们分别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两个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放在本研究中心举办,使本中心的研究人员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诸如西原春夫、马克昌、陈兴良、龙宗智等众多学术大家和名家,感受到他们深邃的学术思想。专家们的厚爱也使本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能快速缩短与先进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水平的差距。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刘家琛、熊选国、苏泽林等大法官和地方各级法律实务部门的支持更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本中心的研究工作更具创新精神和务实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这部在各位专家关心厚爱下出版的凝聚着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智慧与经验的著作,一定会给法学界同仁带来有益的启迪!
  • 作者简介:
    廖斌,男,汉族,四川泸州市人,生于1964年9月,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职律师、司法鉴定人(知识产权方向)、仲裁员。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经济刑法、刑事政策学等。从教以来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四川大学学报》、《财经科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与普通法学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和法律书籍10余部,参编教育部十五规划立项教材1部、主编四川省高校统编教材1部、自编教材一部。主研省级市级项目十余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连续获四川省教育厅、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计6项。2004年被遴选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
  • 目录:
    中国话语中的刑事政策
    试论我国转型期规制经济的刑事政策
    中国共产党与刑事政策的决策和执行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试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刑事辩护律师的视角
    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
    我国刑法谦抑的实现途径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死刑适用
    论法文化视角下的宽严相济——对宽严相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的探析
    遏制矿难的刑事政策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宽严相济政策研究
    轻缓刑事政策适用浅析
    《人性论的犯罪学》绪论——人性论的犯罪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从“祝你平安”考量和谐社会的犯罪防控
    当前农村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
    价值与事实的双重追问——犯罪学的本体重构与范式转换
    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
    犯罪人权利保障与和谐社会建设之刑法哲学解读
    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成因及心理预防——从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
    从和谐社会理念看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
    刑法·刑事政策·和谐社会
    论死刑适用的标准
    促进被害人援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
    论“三访四见”与边境地区和谐社会构建
    手机的信息传播与违法犯罪的控制
    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
    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
    论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
    论县域职务犯罪预防
    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女性被害人保护的现状研究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高铁旅游经济学导论
廖斌 著;孙琼、王丽、李学伟、孙琼 编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现代转型体验:新世纪乡土文学研究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场域的角力:文学及其周边
廖斌 著;南帆、刘小新 编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超易上手——古典吉他入门教程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毒品违法犯罪防治研究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武夷文学读本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现代商贸研究丛书:农产品流通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廖斌 著;郑勇军 编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废除劳教制度后违法行为矫治体系研究
廖斌 编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吉他入门练习曲教程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台湾当代文艺传媒《文讯》研究
廖斌 著
犯罪防控论丛(第1辑)
监禁刑现代化研究
廖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