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3-03
版次: 01
ISBN: 9787030367181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8页
字数: 4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8人买过
  •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系统地总结了过去30年我国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与评估的结果、不足,从理论和研究角度提出了不足和未来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系统地对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与碳汇功能进行了评估,不仅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可直接为当前的政策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前言

    摘要

    第一篇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收支评估的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1引言

    1.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

    1.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

    1.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2.1引言

    2.2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3陆地生态系统增汇途径及其增汇潜力的概念框架

    2.4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计量方法的科学基础

    2.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与方法概论

    3.1引言

    3.2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3.3全球尺度碳收支评估方法

    3.4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和方法

    3.5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技术与方法

    3.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碳汇的计量与认证方法

    4.1引言

    4.2基于IPCC规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法

    4.3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评价方法

    4.4陆地生态系统的CDM项目碳汇认证方法

    4.5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和强度的计量

    4.6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效果和潜力计量的不确定性来源

    4.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分析

    5.1引言

    5.2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生态途径及其技术原理

    5.3人为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

    5.4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措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5.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与碳排放

    第六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1引言

    6.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6.3中国区域的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4中国区域的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5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6.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呼吸排放与碳汇强度及其空间格局

    7.1引言

    7.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3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4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呼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

    7.5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7.6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的时空格局

    7.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及其时空格局

    8.1引言

    8.2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影响因素

    8.3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时间变化

    8.4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格局

    8.5中国区域土壤呼吸在碳平衡中的作用

    8.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1引言

    9.2中国区域LUCC的时空特征

    9.3过去300年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4近30年来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5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

    9.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中国区域主要干扰因素对森林碳排放的影响

    10.1引言

    10.2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情况

    10.3中国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10.4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估

    10.5干扰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影响

    10.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中国区域土壤侵蚀和河流的碳输出及其时空格局

    11.1引言

    11.2土壤碳侵蚀方式

    11.3中国区域主要河流碳输出

    11.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第十二章地球系统碳循环及其各圈层间的碳交换速率

    12.1引言

    12.2全球碳库储量及其循环过程

    12.3全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2.4自然和人文因素驱动下的全球碳储量及其循环通量

    12.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1引言

    13.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3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4中国区域岩石圈碳库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13.5中国区域的化石燃料碳库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速率及其全球意义

    14.1引言

    14.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3自然干扰和河流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4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5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综合评估

    15.1引言

    15.2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及其能力建设重点

    15.3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不确定性

    15.4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通量及其不确定性

    15.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碳泄漏损失及其不确定性

    15.6中国区域碳收支评估研究缺失和及其对策建议

    15.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系统地总结了过去30年我国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与评估的结果、不足,从理论和研究角度提出了不足和未来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系统地对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与碳汇功能进行了评估,不仅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可直接为当前的政策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一篇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收支评估的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1引言

    1.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

    1.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

    1.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2.1引言

    2.2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3陆地生态系统增汇途径及其增汇潜力的概念框架

    2.4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计量方法的科学基础

    2.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与方法概论

    3.1引言

    3.2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3.3全球尺度碳收支评估方法

    3.4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和方法

    3.5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技术与方法

    3.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碳汇的计量与认证方法

    4.1引言

    4.2基于IPCC规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法

    4.3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评价方法

    4.4陆地生态系统的CDM项目碳汇认证方法

    4.5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和强度的计量

    4.6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效果和潜力计量的不确定性来源

    4.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分析

    5.1引言

    5.2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生态途径及其技术原理

    5.3人为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

    5.4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措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5.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与碳排放

    第六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1引言

    6.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6.3中国区域的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4中国区域的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5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6.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呼吸排放与碳汇强度及其空间格局

    7.1引言

    7.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3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4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呼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

    7.5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7.6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的时空格局

    7.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及其时空格局

    8.1引言

    8.2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影响因素

    8.3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时间变化

    8.4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格局

    8.5中国区域土壤呼吸在碳平衡中的作用

    8.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1引言

    9.2中国区域LUCC的时空特征

    9.3过去300年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4近30年来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5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

    9.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中国区域主要干扰因素对森林碳排放的影响

    10.1引言

    10.2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情况

    10.3中国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10.4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估

    10.5干扰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影响

    10.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中国区域土壤侵蚀和河流的碳输出及其时空格局

    11.1引言

    11.2土壤碳侵蚀方式

    11.3中国区域主要河流碳输出

    11.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第十二章地球系统碳循环及其各圈层间的碳交换速率

    12.1引言

    12.2全球碳库储量及其循环过程

    12.3全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2.4自然和人文因素驱动下的全球碳储量及其循环通量

    12.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1引言

    13.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3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4中国区域岩石圈碳库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13.5中国区域的化石燃料碳库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速率及其全球意义

    14.1引言

    14.2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3自然干扰和河流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4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5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综合评估

    15.1引言

    15.2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及其能力建设重点

    15.3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不确定性

    15.4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通量及其不确定性

    15.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碳泄漏损失及其不确定性

    15.6中国区域碳收支评估研究缺失和及其对策建议

    15.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官家的心事 : 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