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高中地理 必修1 山东教育版 2015版

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高中地理 必修1 山东教育版 2015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5
版次: 1
ISBN: 9787545009989
定价: 28.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0页
字数: 360千字
  •   学案版《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地理(山东教育)》设计科学,使用方便。【专题(本章、单元)激趣导学】使您在轻松阅读中快速了解专题(本章、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前要点预览】助您高效预习新知识,【知识要点精解】帮您深入理解和把握重点难点,【本节(课)考点专项训练】让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专题(本章、单元)备考方案】使您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综合掌握主干知识,并通过精选的高考真题,零距离接触和体验高考。书末的【模块备考方略】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不仅有助于您进行期末复习,还可作为高三复习使用。
      本书特色
      《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地理(山东教育)》是一线教育专家和名师倾情打造的优秀品牌,是各地优秀教学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专为全国广大师生奉献的教与学的经典。它具有"精、准、透、实、新"的特点:
      精:首先是教材内容讲解精细周到。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要求确立编写理念,针对性强。切实做到了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其次是问题设置精要。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迁移性,避免孤立性。强调过程与方法,真正实现了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准:首先是重点、难点选得准。按照课标和考纲要求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采取方法和措施。其次是对各章节要点讲解精准到位,不枝不蔓。例题的选择与讲解针对性强,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和能力的形成。再次是高考脉搏把得准。依循高考命题趋势,引导学生体验高考考点,典题演练,积累实战经验。
      透:首先表现在透彻研究课标与高考考纲。全面把握教材,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注重知识间"点"与"面"的广泛联系。其次是透彻研究学生的知识架构,在讲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延伸和拓展,切实贯彻落实三维目标的培养。再次是对问题讲解透彻。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目标科学可行,达标方略提纲挈领。
      实:首先是讲解追求实效。从课前预习设计到知识探究,从基础演练到拓展和提升,都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力求温故而知新,温故而解难,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其次是内容实用。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既可供教师作教学参考,也可供学生随堂自学和全程备考。
      新:首先是理念新,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和课改理念,紧密联系时代变化,结合高考新趋势,精选最新材料和题型,与时俱进。其次是编写新,教材解读和知能演练设计新颖独到,真正将各地名师的经验与智慧转化为原创成果,引领学生思考与探究,师生思维互动。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节次 2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 2
    二太阳 4
    三地球 7
    一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9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0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3
    二昼夜交替 14
    三时差 15
    四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7
    一与时间有关的计算 18
    二有关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
    计算 18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22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25
    四四季的更替 26
    一太阳直射点的判读 27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28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31
    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32
    三利用恒星辨别方向 32
    一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33
    二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 33
    单元测评方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36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39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40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节次 43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43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44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47
    一地质构造剖面图的阅读 51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判读 51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56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57
    三大气的运动 57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60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63
    一一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66
    二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 66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 70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70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71
    一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75
    二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 75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9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0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82
    单元测评方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85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88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89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93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93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94
    一雪线 97
    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97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01
    二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102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04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04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08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09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10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13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14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14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15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16
    单元测评方案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119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121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122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节次 125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25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27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7
    一世界主要能源的特点与分布 128
    二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128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32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 132
    三洪灾的防治措施 133
    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134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37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138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38
    一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 140
    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工农业的影响 140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44
    二学看遥感影像 145
    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 145
    单元测评方案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147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150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151
    模块备考方略
    模块复习方案(154)
    模块测评方案(158)
    本书习题答案与解析(164)


  • 内容简介:
      学案版《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地理(山东教育)》设计科学,使用方便。【专题(本章、单元)激趣导学】使您在轻松阅读中快速了解专题(本章、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前要点预览】助您高效预习新知识,【知识要点精解】帮您深入理解和把握重点难点,【本节(课)考点专项训练】让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专题(本章、单元)备考方案】使您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综合掌握主干知识,并通过精选的高考真题,零距离接触和体验高考。书末的【模块备考方略】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不仅有助于您进行期末复习,还可作为高三复习使用。
      本书特色
      《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地理(山东教育)》是一线教育专家和名师倾情打造的优秀品牌,是各地优秀教学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专为全国广大师生奉献的教与学的经典。它具有"精、准、透、实、新"的特点:
      精:首先是教材内容讲解精细周到。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要求确立编写理念,针对性强。切实做到了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其次是问题设置精要。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迁移性,避免孤立性。强调过程与方法,真正实现了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准:首先是重点、难点选得准。按照课标和考纲要求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采取方法和措施。其次是对各章节要点讲解精准到位,不枝不蔓。例题的选择与讲解针对性强,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和能力的形成。再次是高考脉搏把得准。依循高考命题趋势,引导学生体验高考考点,典题演练,积累实战经验。
      透:首先表现在透彻研究课标与高考考纲。全面把握教材,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注重知识间"点"与"面"的广泛联系。其次是透彻研究学生的知识架构,在讲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延伸和拓展,切实贯彻落实三维目标的培养。再次是对问题讲解透彻。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目标科学可行,达标方略提纲挈领。
      实:首先是讲解追求实效。从课前预习设计到知识探究,从基础演练到拓展和提升,都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力求温故而知新,温故而解难,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其次是内容实用。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既可供教师作教学参考,也可供学生随堂自学和全程备考。
      新:首先是理念新,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和课改理念,紧密联系时代变化,结合高考新趋势,精选最新材料和题型,与时俱进。其次是编写新,教材解读和知能演练设计新颖独到,真正将各地名师的经验与智慧转化为原创成果,引领学生思考与探究,师生思维互动。


  • 目录: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节次 2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 2
    二太阳 4
    三地球 7
    一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9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0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3
    二昼夜交替 14
    三时差 15
    四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7
    一与时间有关的计算 18
    二有关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
    计算 18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22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25
    四四季的更替 26
    一太阳直射点的判读 27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28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31
    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32
    三利用恒星辨别方向 32
    一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33
    二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 33
    单元测评方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36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39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40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节次 43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43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44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47
    一地质构造剖面图的阅读 51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判读 51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56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57
    三大气的运动 57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60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63
    一一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66
    二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 66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 70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70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71
    一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75
    二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 75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9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0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82
    单元测评方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85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88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89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93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93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94
    一雪线 97
    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97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01
    二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102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04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04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08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09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10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13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14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14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15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16
    单元测评方案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119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121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122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节次 125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25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27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7
    一世界主要能源的特点与分布 128
    二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128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32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 132
    三洪灾的防治措施 133
    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134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37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138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38
    一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 140
    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工农业的影响 140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44
    二学看遥感影像 145
    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 145
    单元测评方案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147
    检测试卷答案与解析 150
    检测试卷归类讲评 151
    模块备考方略
    模块复习方案(154)
    模块测评方案(158)
    本书习题答案与解析(16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