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回忆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2003-09
版次: 1
ISBN: 9787806653340
定价: 13.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字数: 186千字
分类: 历史
118人买过
  •   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每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确实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可借其“口述自传”仅完成了大约一半即病故,本书仅仅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经历,抗战以后的部分未能完成。这和他在清华任教时立志用十年时间撰写出《中国近代史》的宿愿未能实现一样,给相关研究者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若干年前读过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书中简洁平淡的文字居然让我感到振聋发聩,至今觉得大陆学者所著中国近代史论著无出其右。所以在书店一看到《蒋廷黻回忆录》,就不假思索买了一本。
      和胡适同年代的蒋廷黻,在南开和清华各从教6年,随后又从政30年。无论是为学还是从政,蒋廷黻都是人中翘楚。可以说,他和其他一些都受过西式教育的外交家们一起,为探索、推进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现代化功不可没,正是他们那一代人创造了中国外交新传统。
      然而,这个需要延续和发扬的新传统却在对苏联“一边倒”的时期被中断了。要弥合断裂,就得从了解新传统开始。《蒋廷黻回忆录》的出版就是弥合断裂的一种努力。
      《蒋廷黻回忆录》仅反映了其前半生的经历,抗战以后的部分因蒋廷黻病故而付诸阙如。这是天命。我看的《蒋廷黻回忆录》是一部“洁”本,出版社删掉了部分观点。这是人为。不过《蒋廷黻回忆录》能出版还是让人感到欣慰。无论是书中披露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还是在国际关系、国内政治等方面视角独到的观点,今天依然都能够启人深思。   蒋廷黻,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一个中等农家。幼年读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0岁人长沙明德小学,次年改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益智学堂,开始学习英文。1912年,适值辛亥革命爆发,蒋廷黻只身留美,先是人密苏里州派克学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毕业,转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夏,复返美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当时该校历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学者,最露头角的是海斯教授,蒋廷黻跟从其研究,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同年,蒋廷黻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讲授过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史、欧洲势力扩充史等课程并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转人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奉派驻苏俄大使。1944年,出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代表及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1947年,任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7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1961年冬,任国民党驻美大使。1965年退休,同年,殁于美国纽约市。
      从南开到清华,蒋廷黻度过了11年的教书生涯。治学时间虽不长,但在学术界的影响较深,被誉为“一代学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译者序

    第一章 我的先人和老家

    第二章 家人和邻居

    第三章 启蒙时期(一九○—一九○五)

    第四章 新学校、新世界(一九○五—一九○六)

    第五章 教会学校时期(一九○六—一九一一)

    第六章 留美初期(一九一一—一九一四)

    第七章 四年美国自由教育(一九一四—一九一八)

    第八章 赴法插曲

    第九章 哥大研究与华盛顿会议

    第十章 赴法插曲

    第十一章 国内游历(一九二三—一九二九)

    第十二章 清华时期(一九二九—一九三四)

    第十三章 “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第十四章 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一九三四—一九三五)

    第十五章 行政院政务处长时期(一九三五—一九三六)

    第十六章 出使莫斯科(一九三六—一九三七)

    第十七章 战争的考验
  •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每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确实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可借其“口述自传”仅完成了大约一半即病故,本书仅仅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经历,抗战以后的部分未能完成。这和他在清华任教时立志用十年时间撰写出《中国近代史》的宿愿未能实现一样,给相关研究者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若干年前读过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书中简洁平淡的文字居然让我感到振聋发聩,至今觉得大陆学者所著中国近代史论著无出其右。所以在书店一看到《蒋廷黻回忆录》,就不假思索买了一本。
      和胡适同年代的蒋廷黻,在南开和清华各从教6年,随后又从政30年。无论是为学还是从政,蒋廷黻都是人中翘楚。可以说,他和其他一些都受过西式教育的外交家们一起,为探索、推进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现代化功不可没,正是他们那一代人创造了中国外交新传统。
      然而,这个需要延续和发扬的新传统却在对苏联“一边倒”的时期被中断了。要弥合断裂,就得从了解新传统开始。《蒋廷黻回忆录》的出版就是弥合断裂的一种努力。
      《蒋廷黻回忆录》仅反映了其前半生的经历,抗战以后的部分因蒋廷黻病故而付诸阙如。这是天命。我看的《蒋廷黻回忆录》是一部“洁”本,出版社删掉了部分观点。这是人为。不过《蒋廷黻回忆录》能出版还是让人感到欣慰。无论是书中披露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还是在国际关系、国内政治等方面视角独到的观点,今天依然都能够启人深思。
  • 作者简介:
      蒋廷黻,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一个中等农家。幼年读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0岁人长沙明德小学,次年改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益智学堂,开始学习英文。1912年,适值辛亥革命爆发,蒋廷黻只身留美,先是人密苏里州派克学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毕业,转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夏,复返美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当时该校历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学者,最露头角的是海斯教授,蒋廷黻跟从其研究,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同年,蒋廷黻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讲授过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史、欧洲势力扩充史等课程并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转人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奉派驻苏俄大使。1944年,出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代表及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1947年,任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7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1961年冬,任国民党驻美大使。1965年退休,同年,殁于美国纽约市。
      从南开到清华,蒋廷黻度过了11年的教书生涯。治学时间虽不长,但在学术界的影响较深,被誉为“一代学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我的先人和老家

    第二章 家人和邻居

    第三章 启蒙时期(一九○—一九○五)

    第四章 新学校、新世界(一九○五—一九○六)

    第五章 教会学校时期(一九○六—一九一一)

    第六章 留美初期(一九一一—一九一四)

    第七章 四年美国自由教育(一九一四—一九一八)

    第八章 赴法插曲

    第九章 哥大研究与华盛顿会议

    第十章 赴法插曲

    第十一章 国内游历(一九二三—一九二九)

    第十二章 清华时期(一九二九—一九三四)

    第十三章 “九一八事变”与《独立评论》

    第十四章 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一九三四—一九三五)

    第十五章 行政院政务处长时期(一九三五—一九三六)

    第十六章 出使莫斯科(一九三六—一九三七)

    第十七章 战争的考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锡花鸟册
蒋廷锡 著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 著;谢钟琏 译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著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文存
蒋廷黻 著;傅国涌 编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导读
沈渭滨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张玉龙 著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锡工笔牡丹精品赏饰
陈军、赵宇 著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文集
邓丽兰、刘依尘、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 编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锡珍禽图精品册
蒋廷锡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