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9
版次: 1
ISBN: 9787305047008
定价: 3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页数: 473页
分类: 历史
83人买过
  • 《郭象评传》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前言
    前篇向秀评传
    第一章正始之音的参加者
    一、家世故里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养生之辩
    三、“竹林七贤”的历史传说
    第二章最后“出山”的竹林名士
    一、魏末政局与七贤分化
    二、后期“竹林之游”与《思旧赋》
    第三章西晋前期的玄学大师
    一、玄学思潮的复苏
    二、向秀《庄子注》研究
    正篇郭象评传
    第一章生平著作
    一、时代与哲人
    (一)八王之乱与元康玄学思潮
    (二)郭象生平事迹
    二、关于《庄子注》
    (一)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
    (二)《庄子注》的成书时间
    (三)《庄子序》的真伪
    第二章融合与创新
    一、儒释道融合
    (一)玄学的发展
    (二)般若学的影响
    二、诠释方法
    (一)“迹”与“所以迹”
    (二)“寄言出意”
    (三)形名学
    第三章理论体系
    一、“性”本论
    (一)“自生”说
    (二)“独化”说
    (三)理论意义
    二、历史观
    (一)应时而变
    (二)圣王史
    (三)思想渊源
    三、心性论
    (一)“性分”说
    (二)“至理”与“物之理”
    (三)“冥物”与“冥极”
    四、政治学说
    (一)“圣人”论
    (二)“自治”论
    (三)君权与士权
    五、人生哲学
    (一)“命运”论
    (二)“逍遥”论
    第四章江左影响
    一、张湛、韩康伯与东晋玄学
    二、本体论的发展
    三、生命哲学的变化
    四、小结
    附录
    一、年谱
    (一)向秀年谱
    (二)郭象年谱
    二、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一)向秀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二)郭象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三、背景考辨文字
    (一)“竹林七贤”考
    (二)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
    四、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籍文献
    (二)现代论著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文献索引
    三、词语索引
  • 内容简介:
    《郭象评传》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 目录:
    前言
    前篇向秀评传
    第一章正始之音的参加者
    一、家世故里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养生之辩
    三、“竹林七贤”的历史传说
    第二章最后“出山”的竹林名士
    一、魏末政局与七贤分化
    二、后期“竹林之游”与《思旧赋》
    第三章西晋前期的玄学大师
    一、玄学思潮的复苏
    二、向秀《庄子注》研究
    正篇郭象评传
    第一章生平著作
    一、时代与哲人
    (一)八王之乱与元康玄学思潮
    (二)郭象生平事迹
    二、关于《庄子注》
    (一)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
    (二)《庄子注》的成书时间
    (三)《庄子序》的真伪
    第二章融合与创新
    一、儒释道融合
    (一)玄学的发展
    (二)般若学的影响
    二、诠释方法
    (一)“迹”与“所以迹”
    (二)“寄言出意”
    (三)形名学
    第三章理论体系
    一、“性”本论
    (一)“自生”说
    (二)“独化”说
    (三)理论意义
    二、历史观
    (一)应时而变
    (二)圣王史
    (三)思想渊源
    三、心性论
    (一)“性分”说
    (二)“至理”与“物之理”
    (三)“冥物”与“冥极”
    四、政治学说
    (一)“圣人”论
    (二)“自治”论
    (三)君权与士权
    五、人生哲学
    (一)“命运”论
    (二)“逍遥”论
    第四章江左影响
    一、张湛、韩康伯与东晋玄学
    二、本体论的发展
    三、生命哲学的变化
    四、小结
    附录
    一、年谱
    (一)向秀年谱
    (二)郭象年谱
    二、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一)向秀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二)郭象著作历代著录与考辨文字
    三、背景考辨文字
    (一)“竹林七贤”考
    (二)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
    四、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籍文献
    (二)现代论著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文献索引
    三、词语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孔子评传
匡亚明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万斯同评传
方祖猷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朱之瑜评传
李甦平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王念孙、王引之评传
薛正兴 著;匡亚明 编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桓谭 王充评传
钟肇鹏、周桂钿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李觏评传
姜国柱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杜甫评传
莫砺锋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吕祖谦评传
潘富恩、徐余庆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康有为评传
马洪林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马端临评传
王瑞明 著;匡亚明 编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梅文鼎评传
李迪 著;匡亚明 编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惠施公孙龙评传
杨俊光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升藏书题跋
王开学 辑校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与魏晋玄学
汤一介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与魏晋玄学
汤一介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庄子注》与魏晋美学思潮
余开亮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
刘国民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适性美学研究
朱海坤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
李小茜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升手稿拾遗
李小强 主编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个体主义哲学的现代阐释
王江松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评传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与魏晋玄学
汤一介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庄子注》研究
杨立华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寻踪西阴
王晓毅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驻村帮扶与乡村振兴工作指引
王晓毅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嵇康传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周易》与魏晋玄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9)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贫困影响评价:概念与应用
王晓毅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宁夏的实践与经验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郭象评传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王弼评传
王晓毅 著;匡亚明 编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测试驱动开发的3项修炼
王晓毅 著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王晓毅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国学举要.道卷
王晓毅
郭象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36
嵇康评传:汉魏风骨尽 竹林遗恨长
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