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9
版次: 1
ISBN: 9787810725545
定价: 3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4页
字数: 4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44人买过
  •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打破传统教材构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而为一,将其精华之处浓缩,并尽量现代语言加以表达,沟通三门课程的关联之处,以减少重复。本教材以简洁的架构勾勒出中医古典临床的精华内容,并在书后附上相关原著以便于学生查检对照。并增设十个专题以启迪学生思路,是培养中医现代化人才的良好教材。
      最后,本教材的学习,只是作为对原文原著阅读的起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必然要接触原文,要加深对原文或原著的理解。为此,《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最后附录了相关原著,以便学习时随时查检对照。为启迪思路,熟悉相关情况,附录部分还列十个专题,以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关于伤寒、金匮、温病的历史沿革与历史地位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辩证规律
    一、六经辨证
    二、脏腑经络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四、三焦辨证

    第三章病证述要
    第一节外感类
    一、太阳病
    二、阳明病
    三、少阳病
    四、太阴病
    五、少阳病
    六、厥阴病
    七、蓄水证
    八、蓄血证
    九、结构
    十、脏结
    十一、痞证
    十二、热入血室
    十三、脾约
    十四、厥证
    十五、湿病(证)
    十六、痉病(证)
    十七、霍乱
    十八、卫分证
    十九、气分证
    二十、营分证
    二十一、血分证
    二十二、风温
    二十三、春温
    二十四、暑温
    二十五、湿温
    二十六、伏暑
    二十七、秋燥
    二十八、秋燥
    二十九、烂喉痧
    三十、大头瘟
    三十一、疟疾
    三十二、疫诊
    第二节内伤类
    一、百合病
    二、狐惑病
    三、中风
    四、历节
    五、血痹
    六、虚劳
    七、肺痿
    八、肺痈
    九、咳嗽上气病
    十、奔豚气病
    十一、胸痹(心痛)
    十二、腹满(寒疝)
    十三、肝着
    十四、肾着
    十五、痰饮
    十六、消渴
    十七、水气病
    十八、黄汗
    十九、黄疸
    二十、吐衄下血
    二十一、瘀血
    二十二、呕吐
    二十三、下利
    二十四、肠痈
    二十五、梅核气(咽中灸脔)
    二十六、脏躁

    第四章方证辨析
    第一节伤寒类
    第二节金匮类
    第三节温病类
    第五章症状鉴别
    第六章治法集粹
    第一节常法
    第二节补要
    第三节化裁
    第四节综合

    附录一专题论述
    附录二原著选录
  • 内容简介: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打破传统教材构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而为一,将其精华之处浓缩,并尽量现代语言加以表达,沟通三门课程的关联之处,以减少重复。本教材以简洁的架构勾勒出中医古典临床的精华内容,并在书后附上相关原著以便于学生查检对照。并增设十个专题以启迪学生思路,是培养中医现代化人才的良好教材。
      最后,本教材的学习,只是作为对原文原著阅读的起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必然要接触原文,要加深对原文或原著的理解。为此,《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最后附录了相关原著,以便学习时随时查检对照。为启迪思路,熟悉相关情况,附录部分还列十个专题,以供参考。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关于伤寒、金匮、温病的历史沿革与历史地位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辩证规律
    一、六经辨证
    二、脏腑经络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四、三焦辨证

    第三章病证述要
    第一节外感类
    一、太阳病
    二、阳明病
    三、少阳病
    四、太阴病
    五、少阳病
    六、厥阴病
    七、蓄水证
    八、蓄血证
    九、结构
    十、脏结
    十一、痞证
    十二、热入血室
    十三、脾约
    十四、厥证
    十五、湿病(证)
    十六、痉病(证)
    十七、霍乱
    十八、卫分证
    十九、气分证
    二十、营分证
    二十一、血分证
    二十二、风温
    二十三、春温
    二十四、暑温
    二十五、湿温
    二十六、伏暑
    二十七、秋燥
    二十八、秋燥
    二十九、烂喉痧
    三十、大头瘟
    三十一、疟疾
    三十二、疫诊
    第二节内伤类
    一、百合病
    二、狐惑病
    三、中风
    四、历节
    五、血痹
    六、虚劳
    七、肺痿
    八、肺痈
    九、咳嗽上气病
    十、奔豚气病
    十一、胸痹(心痛)
    十二、腹满(寒疝)
    十三、肝着
    十四、肾着
    十五、痰饮
    十六、消渴
    十七、水气病
    十八、黄汗
    十九、黄疸
    二十、吐衄下血
    二十一、瘀血
    二十二、呕吐
    二十三、下利
    二十四、肠痈
    二十五、梅核气(咽中灸脔)
    二十六、脏躁

    第四章方证辨析
    第一节伤寒类
    第二节金匮类
    第三节温病类
    第五章症状鉴别
    第六章治法集粹
    第一节常法
    第二节补要
    第三节化裁
    第四节综合

    附录一专题论述
    附录二原著选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
曹德本 编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自动化制造系统(第2版)
张根保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伤寒杂病新编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金匮要略杂病解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串解金匮四十讲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伤寒卒病新解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医师承学堂·伤寒新解与六经九分应用法:从伤寒“溯本求源”到临证“执简驭繁”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医临床经典概要(本科中医药类/共用)
张再良 主编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经方世界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温病心悟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金匮要略释难
张再良 著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读解《金匮》
张再良 编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便捷式)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
张再良 主编;叶进
中医古典临床精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黄冈难点课课练:高二物理(下册)(第二版)
张再良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