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2
版次: 2
ISBN: 9787040331196
定价: 48.6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9页
字数: 4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520人买过
  •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政治学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本学科领域著名学者联袂编写而成。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新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学派、人物为核心,阐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思想学说;书中首次把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分为六个时期,科学地揭示中国政治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及其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全书史料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历史学、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言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演变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的观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第二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惟命不于常”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三、敬天保民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孔子
    一、身世
    二、仁、礼学说
    三、德治主张
    四、人生哲学
    第二节 孟子
    一、身世
    二、性善论
    三、仁政学说
    四、历史观
    第三节 苟子
    一、性恶论
    二、礼治主张
    三、社会观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老子
    一、道论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庄子
    一、政治理想
    二、相对主义的思想方式
    三、人生观
    四、社会批判精神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兼爱主张
    第二节 尚贤主张
    第三节 尚同主张
    第四节 非攻主张
    第五节 节用主张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慎到
    一、关于权势的作用
    二、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
    第二节 申不害
    第三节 商鞅
    一、历史观
    二、人性论
    三、法治理论
    四、耕战思想
    第四节 韩非
    一、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
    二、君主至上论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三、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合
    第六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秦始皇
    一、尊君
    二、中央集权思想
    三、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
    第二节 汉武帝
    一、独尊儒术
    二、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
    第三节 唐太宗与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
    一、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及其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二、重民思想
    三、以法为治
    四、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的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汉初黄老
    一、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三、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四、“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五、“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第二节 《淮南子》
    一、清静无为政治论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政治调节思想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三节 鲍敬言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二、否定“尊卑有序”的平等观与无君理想政治
    第四节 葛洪
    一、尊君思想
    二、道本儒末、儒道合一
    第五节 《无能子》
    一、理想社会及对圣人的批判
    二、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
    三、自然主义与无为论
    第六节 罗隐
    一、对君主政治的批判思想
    二、明君理想政治主张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贾谊
    一、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教化主张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二节 董仲舒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四、经权统一的政治哲学理念
    五、天人感应论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 王符
    一、民本德治思想
    二、法治主张
    三、明君论
    四、选用贤才主张
    第四节 傅玄
    一、崇儒论
    二、君道论
    三、治国论
    四、重民论
    第五节 魏晋玄学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二、嵇康、阮籍对假名教的批判
    三、裴颁、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第六节 王通
    一、三教可一论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第七节 韩愈
    一、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二、尊君主张
    第八节 柳宗元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
    二、礼刑论
    ……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
    第九章 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
    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
    第十二章 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舶政治思想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
    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政治学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本学科领域著名学者联袂编写而成。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新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学派、人物为核心,阐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思想学说;书中首次把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分为六个时期,科学地揭示中国政治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及其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全书史料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历史学、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 目录: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言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演变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的观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第二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惟命不于常”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三、敬天保民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孔子
    一、身世
    二、仁、礼学说
    三、德治主张
    四、人生哲学
    第二节 孟子
    一、身世
    二、性善论
    三、仁政学说
    四、历史观
    第三节 苟子
    一、性恶论
    二、礼治主张
    三、社会观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老子
    一、道论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庄子
    一、政治理想
    二、相对主义的思想方式
    三、人生观
    四、社会批判精神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兼爱主张
    第二节 尚贤主张
    第三节 尚同主张
    第四节 非攻主张
    第五节 节用主张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慎到
    一、关于权势的作用
    二、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
    第二节 申不害
    第三节 商鞅
    一、历史观
    二、人性论
    三、法治理论
    四、耕战思想
    第四节 韩非
    一、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
    二、君主至上论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三、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合
    第六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秦始皇
    一、尊君
    二、中央集权思想
    三、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
    第二节 汉武帝
    一、独尊儒术
    二、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
    第三节 唐太宗与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
    一、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及其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二、重民思想
    三、以法为治
    四、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的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汉初黄老
    一、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三、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四、“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五、“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第二节 《淮南子》
    一、清静无为政治论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政治调节思想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三节 鲍敬言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二、否定“尊卑有序”的平等观与无君理想政治
    第四节 葛洪
    一、尊君思想
    二、道本儒末、儒道合一
    第五节 《无能子》
    一、理想社会及对圣人的批判
    二、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
    三、自然主义与无为论
    第六节 罗隐
    一、对君主政治的批判思想
    二、明君理想政治主张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贾谊
    一、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教化主张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二节 董仲舒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四、经权统一的政治哲学理念
    五、天人感应论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 王符
    一、民本德治思想
    二、法治主张
    三、明君论
    四、选用贤才主张
    第四节 傅玄
    一、崇儒论
    二、君道论
    三、治国论
    四、重民论
    第五节 魏晋玄学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二、嵇康、阮籍对假名教的批判
    三、裴颁、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第六节 王通
    一、三教可一论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第七节 韩愈
    一、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二、尊君主张
    第八节 柳宗元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
    二、礼刑论
    ……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
    第九章 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
    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
    第十二章 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舶政治思想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
    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
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国和谐文化纵横论
曹德本 著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