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542629852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中以个案形式观摩和读解的影片,除明星影片公司1932年出品的《啼笑因缘》(第一集),是依据作者在课堂上观摩过的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馆藏胶片翻拍的录像带外,其余全部是作者个人收集的VCD或DVD碟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的“俏佳人”品牌系列(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销);少数影片如VCD版之《银汉双星》、《火山情血》、《新女性》、《神女》,DVD版之《一剪梅》和《国风》,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监制的VCD版之《小玩意》。   袁庆丰1963年生。1990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师从钱谷融教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1993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改派至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96~1998学年、2000~2002学年在职进入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师从钱理群教授、陈平原教授。1999年赴美国佛吉尼亚州TidewaterCommunityCollege做交流教授。2000年被确认北京广播学院电影学硕士生导师资格,2002年晋升教授,2009年被增列为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
      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山东文艺,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文艺,1998)、《郁达夫传》(香港花千树,2001)、《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学术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2002)。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新中国电影研究》(1999),承担北京市“十一·五”重点项目之规划项目《中国百年戏曲电影研究》中的两项子课题(2008)。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政治和艺术示范的标本——超级女声〈白毛女>》(载《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5期《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导论: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今公众能看到的影片文本为例
    个案读解
    1920年代:
    1.现在公众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国产故事片——《劳工之爱情》(《掷果缘》1922年):旧市民电影个案读解之一/1
    2.外来文化资源被本土思想格式化的体现——《一串珍珠》(1925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二/8
    3.传统性资源的影像开发和知识分子对旧市民电影情趣的分享——《西厢记》(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的经典贡献/17
    4.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而且要把戏做足——《情海重吻》(1928年),表里如一:旧市民电影读解之四/27
    5.新时代中的旧道德,老作派中的新气象——《雪中孤雏》(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五/36
    6.陈旧依旧,依旧绿肥红瘦——《儿子英雄》(《怕老婆》,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六/44
    1930年代:
    7.配角比主角出色,女兵胜侠客百倍——《一剪梅》(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51
    8.旧模式的惯性遗存和新信息的些许植入——《桃花泣血记》(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二/58
    9.这艳丽,一半来自落日,一半来自朝霞——《银汉双犀》(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三/67
    10.从旧市民电影爱情主题向左翼电影政治主题的过渡——《野玫瑰》(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75
    11.暴力意识的政治性转化和暴力模式的初步建立及其历史传承——《火山情血》(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86
    12.大众审美、知识分子话语与新电影市场需求的时代共谋——1932年:“新”《南国之春》与“旧”《啼笑因缘》的对比读解/95
    13.“明星”版左翼电影的市场化尝试、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春蚕》(1933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四/106
    14.庸俗的力量:新技术、新路线、新思想,旧观念——《脂粉市场》(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15
    15.市场经济中的雅、俗文化互渗与高票房国产影片——《姊妹花》(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24
    16.革命与暴力的道德激情和阶级意识灌注的左翼电影——《天明》(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33
    17.阶级意识、血统论的先行植入与人性的挖掘和遮蔽——《母性之光》(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44
    18.民族主义立场的激进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超常发挥——《小玩意》(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三/l55
    19.现实政治的图解和稀缺信息的影像传达——《恶邻》(1933年):跟风而起、顺势而作的左翼电影/165
    20.左翼精神、市民电影“体格”与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融合——《体育皇后》(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一/172
    21.左翼精神强力贯穿下的制作模式硬化与知识分子视角的变更——《大路》(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二/181
    22.左翼理念与旧市民电影结构性元素的新旧组合——《新女性》(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三/192
    23.向新市民电影靠拢: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电影新视听模式的构建——《渔光曲》(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四/20l
    24.天赋“神”权,女“性”无罪——《神女》(1934年):无声片时代左翼电影的高峰与经典绝唱/211
    25.以旧市民电影为依托、以左翼元素为卖点的有声大片——《女儿经》(1934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三/220
    26.批判、否定、抗争、毁灭——《桃李劫》(1934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229
    27.主流政治话语对1930年代电影制作的介入及其艺术转达——《国风》(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的“反动”标本读解/235
    28.政治话语情结与传统伦理文化读解的双重错位——《天伦》(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消极落后”的样本读解/247
    29.宣传性、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基于市场性的叙事策略——《风云儿女》(1935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的巅峰绝唱和文化遗产/255
    30.用庸俗面对市场,以技术取代思想——《都市风光》(1935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四/272
    31.以“左翼”之名,行“新市民”(电影)之实——《船家女》(1935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五/2SO
    32.左翼电影的转型、分流与新市民电影的趁势崛起——《新旧上海》(1936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六/289
    33.新浪潮——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性闪存——《浪淘沙》(1936年):电影现代性的高端版本和反主旋律的批判立场/300
    34.国防电影的三个特征及其对左翼电影元素的继承——《狼山喋血记》(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一/312
    35.在国防电影运动和新市民电影潮流中存留的《孤城烈女》——“泣残红”:1936年左翼电影的余波回转与部分基因的隔代传递/320
    36.左翼电影思想元素与表现模式在国防电影中的成功转型——《壮志凌云》(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二/330
    后记:“阳光灿烂的日子”/340
    参考资料/343
  • 内容简介: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中以个案形式观摩和读解的影片,除明星影片公司1932年出品的《啼笑因缘》(第一集),是依据作者在课堂上观摩过的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馆藏胶片翻拍的录像带外,其余全部是作者个人收集的VCD或DVD碟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的“俏佳人”品牌系列(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销);少数影片如VCD版之《银汉双星》、《火山情血》、《新女性》、《神女》,DVD版之《一剪梅》和《国风》,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监制的VCD版之《小玩意》。
  • 作者简介:
      袁庆丰1963年生。1990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师从钱谷融教授攻读中国现代文学,1993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改派至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96~1998学年、2000~2002学年在职进入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师从钱理群教授、陈平原教授。1999年赴美国佛吉尼亚州TidewaterCommunityCollege做交流教授。2000年被确认北京广播学院电影学硕士生导师资格,2002年晋升教授,2009年被增列为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
      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山东文艺,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文艺,1998)、《郁达夫传》(香港花千树,2001)、《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学术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2002)。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新中国电影研究》(1999),承担北京市“十一·五”重点项目之规划项目《中国百年戏曲电影研究》中的两项子课题(2008)。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政治和艺术示范的标本——超级女声〈白毛女>》(载《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5期《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 目录:
    导论: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今公众能看到的影片文本为例
    个案读解
    1920年代:
    1.现在公众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国产故事片——《劳工之爱情》(《掷果缘》1922年):旧市民电影个案读解之一/1
    2.外来文化资源被本土思想格式化的体现——《一串珍珠》(1925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二/8
    3.传统性资源的影像开发和知识分子对旧市民电影情趣的分享——《西厢记》(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的经典贡献/17
    4.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而且要把戏做足——《情海重吻》(1928年),表里如一:旧市民电影读解之四/27
    5.新时代中的旧道德,老作派中的新气象——《雪中孤雏》(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五/36
    6.陈旧依旧,依旧绿肥红瘦——《儿子英雄》(《怕老婆》,1929年):旧市民电影及其个案读解之六/44
    1930年代:
    7.配角比主角出色,女兵胜侠客百倍——《一剪梅》(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51
    8.旧模式的惯性遗存和新信息的些许植入——《桃花泣血记》(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二/58
    9.这艳丽,一半来自落日,一半来自朝霞——《银汉双犀》(1931年):1930年代初期的旧市民电影读解之三/67
    10.从旧市民电影爱情主题向左翼电影政治主题的过渡——《野玫瑰》(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75
    11.暴力意识的政治性转化和暴力模式的初步建立及其历史传承——《火山情血》(1932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86
    12.大众审美、知识分子话语与新电影市场需求的时代共谋——1932年:“新”《南国之春》与“旧”《啼笑因缘》的对比读解/95
    13.“明星”版左翼电影的市场化尝试、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春蚕》(1933年):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四/106
    14.庸俗的力量:新技术、新路线、新思想,旧观念——《脂粉市场》(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15
    15.市场经济中的雅、俗文化互渗与高票房国产影片——《姊妹花》(1933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24
    16.革命与暴力的道德激情和阶级意识灌注的左翼电影——《天明》(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133
    17.阶级意识、血统论的先行植入与人性的挖掘和遮蔽——《母性之光》(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二/144
    18.民族主义立场的激进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超常发挥——《小玩意》(1933年):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三/l55
    19.现实政治的图解和稀缺信息的影像传达——《恶邻》(1933年):跟风而起、顺势而作的左翼电影/165
    20.左翼精神、市民电影“体格”与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融合——《体育皇后》(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一/172
    21.左翼精神强力贯穿下的制作模式硬化与知识分子视角的变更——《大路》(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二/181
    22.左翼理念与旧市民电影结构性元素的新旧组合——《新女性》(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三/192
    23.向新市民电影靠拢: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电影新视听模式的构建——《渔光曲》(1934年):变化中的左翼电影之四/20l
    24.天赋“神”权,女“性”无罪——《神女》(1934年):无声片时代左翼电影的高峰与经典绝唱/211
    25.以旧市民电影为依托、以左翼元素为卖点的有声大片——《女儿经》(1934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三/220
    26.批判、否定、抗争、毁灭——《桃李劫》(1934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229
    27.主流政治话语对1930年代电影制作的介入及其艺术转达——《国风》(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的“反动”标本读解/235
    28.政治话语情结与传统伦理文化读解的双重错位——《天伦》(1935年):中国电影历史中“消极落后”的样本读解/247
    29.宣传性、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基于市场性的叙事策略——《风云儿女》(1935年):有声片时代经典左翼电影的巅峰绝唱和文化遗产/255
    30.用庸俗面对市场,以技术取代思想——《都市风光》(1935年):新市民电影样本读解之四/272
    31.以“左翼”之名,行“新市民”(电影)之实——《船家女》(1935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五/2SO
    32.左翼电影的转型、分流与新市民电影的趁势崛起——《新旧上海》(1936年):新市民电影读解之六/289
    33.新浪潮——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性闪存——《浪淘沙》(1936年):电影现代性的高端版本和反主旋律的批判立场/300
    34.国防电影的三个特征及其对左翼电影元素的继承——《狼山喋血记》(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一/312
    35.在国防电影运动和新市民电影潮流中存留的《孤城烈女》——“泣残红”:1936年左翼电影的余波回转与部分基因的隔代传递/320
    36.左翼电影思想元素与表现模式在国防电影中的成功转型——《壮志凌云》(1936年):国防电影读解之二/330
    后记:“阳光灿烂的日子”/340
    参考资料/34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