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学金言

辩学金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212035303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1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人买过
  • 中国的古典逻辑叫名学,也可称作辩学。
      
      
      我国古代社会,和古希腊一样,在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家园中,开满了丰富多彩的逻辑智慧的花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各有自己的逻辑,名家辩者(在中国古代,名家又称作辩者,他们是一批以辩论为职业的人,在辩论中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名家即我们现在所称的逻辑学家)辈出,一群极为聪慧、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理性之光的“辩者”,精于逻辑,能言善辩,为我们留下非常宝贵的逻辑著作或资料。特别是墨家作为一个学派,依靠集体的智慧撰写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墨经》,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系统的逻辑思想。从战国时期至西汉前期,这是中国古典逻辑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儒、墨、道等学派相继出现。学派之间互相争论、互相批判,这种“相訾(相互诋毁)”“相应”的风气孕育着名辩思潮的发展,直至惠施、公孙龙这样一批名家的出现,逻辑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及至两汉,中国的逻辑思想不断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辩”之风复又昌盛,为中国古典逻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岁月虽然流逝,中国古代关于逻辑思维的金言烁句和逻辑故事却始终散发着光芒,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所有时代的人类的共同财富。今日笔者撰写《辩学金言》,意在摘取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那些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智慧之花,点缀我们今天的思维园地,启迪现代人的逻辑智慧,开发现代人的思维潜能和精神资源。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逻辑著作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予以注释、翻译和评说,有的则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发,期望能帮助读者朋友在趣味性阅读中领略先哲的逻辑思想精髓,汲取思维的智慧营养。 一、圣人孔子与《论语》

     1.告往知来

     2.由己推人

     3.温故知新

     4.举一反三

     《论语》中的逻辑故事

      1.名正言顺

      2.敬为“孝”

      3.文献证明

      4.闻一知十

    二、名家始祖邓析与《邓析子》

     1.按实定名

     2.循其理

     3.区别事物的同异

     4.不可“以人为据”

     《邓析子》的逻辑故事

      1.两可之说

    三、亚圣孟子与《孟子》

     1.同类相似

     2.不知轻重

     3.己欲达人

     《孟子》中的逻辑故事

      1.王顾左右而言他

      2.色与礼孰重

      3.见秋毫不见舆薪

      4.缘木求鱼

    四、浪漫洒脱的庄子与《庄子》 

     1.名者实之宾

     2.物谓之而然

     3.万物相通

     4.小偷和大盗

     5.部分与整体

     6.至乐无乐

     7.辩无胜

     《庄子》中的逻辑故事

      1.望洋兴叹

      2.大天地而小毫末

      3.小胜与大胜

      4.鱼乐之辩

    五、博学多才的惠子

     1.最大与最小

     2.无厚不可积

     3.山与泽平

     4.方生方死

     5.毕同毕异

     6.无穷有穷

     7.适越昔来

     8.连环可解

     9.天下之中央

     10.天地一体

     关于惠子的逻辑故事

      1.善譬

      2.魏王更葬

      3.恺悌新妇

    六、名家第二人尹文与《尹文子》

     1.名不可不辨

     2.名形要相符

     3.形名不可混

     4.善恶各有名

     5.形名不可不正

     6.“好”与“牛”

     7.名形相应是原则

     8.以名别物

     《尹文子》中的逻辑故事

      1.侮而不斗

      2.郑“玉”周“鼠”

      3.“丑”女美妻

      4.宣王好射

      5.鸡非凤凰

      6.何为“善搏”

      7.因“盗”被“殴”

      8.田文弃玉

    七、能言善辩的公孙龙与《公孙龙子》

     1.正其名

     2.“彼”与“此”

     3.彼此要分明

     4.称谓不可乱

     5.帝王的伟大

     6.“牛”不是“马”

     7.白马非马

     8.白马不是黑马

     9.马与白马

     《公孙龙子》中的逻辑故事

      1.孔穿无言

      2.秦赵之约

    八、“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墨子与《墨经》

    九、“绝顶的聪明人”韩非子与《韩非子》

    十、杰出辩者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十一、反对诡辩的荀子与《荀子》

    十二、博雅善思的刘安与《淮南子》

    十三、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

    十四、墨家逻辑的弘扬者鲁胜

    十五、重意轻言的王弼与“言不尽意论”

    十六、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

    十七、中国逻辑史上著名的诡辩命题

    结语
  • 内容简介:
    中国的古典逻辑叫名学,也可称作辩学。
      
      
      我国古代社会,和古希腊一样,在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家园中,开满了丰富多彩的逻辑智慧的花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各有自己的逻辑,名家辩者(在中国古代,名家又称作辩者,他们是一批以辩论为职业的人,在辩论中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名家即我们现在所称的逻辑学家)辈出,一群极为聪慧、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理性之光的“辩者”,精于逻辑,能言善辩,为我们留下非常宝贵的逻辑著作或资料。特别是墨家作为一个学派,依靠集体的智慧撰写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墨经》,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系统的逻辑思想。从战国时期至西汉前期,这是中国古典逻辑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儒、墨、道等学派相继出现。学派之间互相争论、互相批判,这种“相訾(相互诋毁)”“相应”的风气孕育着名辩思潮的发展,直至惠施、公孙龙这样一批名家的出现,逻辑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及至两汉,中国的逻辑思想不断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辩”之风复又昌盛,为中国古典逻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岁月虽然流逝,中国古代关于逻辑思维的金言烁句和逻辑故事却始终散发着光芒,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所有时代的人类的共同财富。今日笔者撰写《辩学金言》,意在摘取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那些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智慧之花,点缀我们今天的思维园地,启迪现代人的逻辑智慧,开发现代人的思维潜能和精神资源。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逻辑著作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予以注释、翻译和评说,有的则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发,期望能帮助读者朋友在趣味性阅读中领略先哲的逻辑思想精髓,汲取思维的智慧营养。
  • 目录:
    一、圣人孔子与《论语》

     1.告往知来

     2.由己推人

     3.温故知新

     4.举一反三

     《论语》中的逻辑故事

      1.名正言顺

      2.敬为“孝”

      3.文献证明

      4.闻一知十

    二、名家始祖邓析与《邓析子》

     1.按实定名

     2.循其理

     3.区别事物的同异

     4.不可“以人为据”

     《邓析子》的逻辑故事

      1.两可之说

    三、亚圣孟子与《孟子》

     1.同类相似

     2.不知轻重

     3.己欲达人

     《孟子》中的逻辑故事

      1.王顾左右而言他

      2.色与礼孰重

      3.见秋毫不见舆薪

      4.缘木求鱼

    四、浪漫洒脱的庄子与《庄子》 

     1.名者实之宾

     2.物谓之而然

     3.万物相通

     4.小偷和大盗

     5.部分与整体

     6.至乐无乐

     7.辩无胜

     《庄子》中的逻辑故事

      1.望洋兴叹

      2.大天地而小毫末

      3.小胜与大胜

      4.鱼乐之辩

    五、博学多才的惠子

     1.最大与最小

     2.无厚不可积

     3.山与泽平

     4.方生方死

     5.毕同毕异

     6.无穷有穷

     7.适越昔来

     8.连环可解

     9.天下之中央

     10.天地一体

     关于惠子的逻辑故事

      1.善譬

      2.魏王更葬

      3.恺悌新妇

    六、名家第二人尹文与《尹文子》

     1.名不可不辨

     2.名形要相符

     3.形名不可混

     4.善恶各有名

     5.形名不可不正

     6.“好”与“牛”

     7.名形相应是原则

     8.以名别物

     《尹文子》中的逻辑故事

      1.侮而不斗

      2.郑“玉”周“鼠”

      3.“丑”女美妻

      4.宣王好射

      5.鸡非凤凰

      6.何为“善搏”

      7.因“盗”被“殴”

      8.田文弃玉

    七、能言善辩的公孙龙与《公孙龙子》

     1.正其名

     2.“彼”与“此”

     3.彼此要分明

     4.称谓不可乱

     5.帝王的伟大

     6.“牛”不是“马”

     7.白马非马

     8.白马不是黑马

     9.马与白马

     《公孙龙子》中的逻辑故事

      1.孔穿无言

      2.秦赵之约

    八、“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墨子与《墨经》

    九、“绝顶的聪明人”韩非子与《韩非子》

    十、杰出辩者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十一、反对诡辩的荀子与《荀子》

    十二、博雅善思的刘安与《淮南子》

    十三、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

    十四、墨家逻辑的弘扬者鲁胜

    十五、重意轻言的王弼与“言不尽意论”

    十六、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

    十七、中国逻辑史上著名的诡辩命题

    结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辩学金言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辩学金言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辩学金言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辩学金言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辩学金言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辩学金言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辩学金言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辩学金言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辩学金言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辩学金言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辩学金言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辩学金言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辩学金言
画说孟子/画说国学经典
李季林 编;吕士民 绘
辩学金言
心通孟子
李季林
辩学金言
哲语解悟丛书:哲语解悟(先秦卷)
李季林 著
辩学金言
杨朱列子思想研究
李季林 著
辩学金言
古典金言系列丛书:道家金言
李季林 著;余秉颐 编
辩学金言
古典金言系列丛书:四书金言
李季林 著;余秉颐 编
辩学金言
古典金言系列丛书:孝道金言
李季林 著;余秉颐 编
辩学金言
法家金言
李季林 编;余秉颐
辩学金言
道家金言
李季林 著
辩学金言
四书金言
李季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