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2
版次: 3
ISBN: 9787504192417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9页
字数: 2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25人买过
  •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是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原理教程。它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级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研讨了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但是又将与品德培育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建构与培育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论述,既避免了学科逻辑上的混乱,又照顾了实际德育的综合性质。作者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学校道德教育的*新研究成果,在强调道德教育过程中德育对象自主建构的同时,又强调学校教育对德育对象的价值引导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灌输和相对主义的流弊,实现对德育对象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育原理、教师伦理学、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教育等,主持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截至201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80余篇,出版《德育美学观》(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2000、2010)、《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2012)等个人专著10部及诗文自选集《作为一棵风中的树》(2003、2009),主编、合著《公民教育引论》(2011)、《学校德育诊断案例研究》(2012)、《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2012)、《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2013)等著作20余部。著作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 第1章德育范畴
    第1节德育概念
    第2节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
    第3节德育的现实形态及其重要意义
    第4节德育理论及主要议题

    第2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1节德育的本质
    第2节德育的功能

    第3章德育对象
    第1节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第2节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3节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

    第4章德育目的
    第1节德育目的及其功能
    第2节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第3节德育目的的决定

    第5章德育过程
    第1节德育过程的特点
    第2节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第3节德育过程的矛盾与德育过程的组织

    第6章德育内容
    第1节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
    第2节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第7章德育课程
    第1节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2节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3节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4节德育与隐性课程

    第8章德育方法
    第1节德育方法概述
    第2节德育方法述要
    第3节德育方法的应用

    第9章德育主体
    第1节德育主体及其作用
    第2节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和水平提升

    第10章德育的社会环境
    第1节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第2节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
    第3节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

    附录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
    索引
  • 内容简介: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是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原理教程。它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级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研讨了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但是又将与品德培育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建构与培育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论述,既避免了学科逻辑上的混乱,又照顾了实际德育的综合性质。作者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学校道德教育的*新研究成果,在强调道德教育过程中德育对象自主建构的同时,又强调学校教育对德育对象的价值引导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灌输和相对主义的流弊,实现对德育对象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 作者简介: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育原理、教师伦理学、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教育等,主持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截至201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80余篇,出版《德育美学观》(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2000、2010)、《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2012)等个人专著10部及诗文自选集《作为一棵风中的树》(2003、2009),主编、合著《公民教育引论》(2011)、《学校德育诊断案例研究》(2012)、《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2012)、《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2013)等著作20余部。著作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
  • 目录:
    第1章德育范畴
    第1节德育概念
    第2节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
    第3节德育的现实形态及其重要意义
    第4节德育理论及主要议题

    第2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1节德育的本质
    第2节德育的功能

    第3章德育对象
    第1节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第2节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3节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

    第4章德育目的
    第1节德育目的及其功能
    第2节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第3节德育目的的决定

    第5章德育过程
    第1节德育过程的特点
    第2节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第3节德育过程的矛盾与德育过程的组织

    第6章德育内容
    第1节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
    第2节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第7章德育课程
    第1节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2节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3节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4节德育与隐性课程

    第8章德育方法
    第1节德育方法概述
    第2节德育方法述要
    第3节德育方法的应用

    第9章德育主体
    第1节德育主体及其作用
    第2节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和水平提升

    第10章德育的社会环境
    第1节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第2节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
    第3节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

    附录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
    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