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艺自说自话

吴双艺自说自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2005-07
ISBN: 9787543211490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26人买过
  • 《吴双艺自说自话》是作者50多年艺术人生的记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回忆录。上海解放不久,50年代初,我就认识双艺了。那时,滑稽界的服务对象已起了变化,原来以唱堂会、电台、酒楼为生的滑稽从业人员纷纷组班,转到剧场演出。从此。说唱、表演“独脚戏”的曲艺转变为舞台演出的滑稽戏。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组织蜜蜂滑稽剧团演出于红宝剧场。我因工作关系常去看戏,就看到双艺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20岁出头,人们以为他是刚从艺的小青年。其实,早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年,他已拜姚慕双为师,成为姚氏门下最初的弟子之一,跟着老师跑堂会、上电台了。姚慕双的学生,艺名当中都有一个“双”字,滑稽界就有了一个“双”字辈的演员群,而双艺是其中的老师兄。双艺经历了滑稽说唱到滑稽戏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使他既熟悉传统滑稽的说唱和“独脚戏”,后又长期在舞台上磨炼,这对他一生取得突出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不无密切关系。 吴双艺,1927年2月28日生于上海,1942年肆业于原中法学堂。上海滑稽剧团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第三、四届文代会代表。
    1948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从事滑稽艺术工作50余年,善于刻画人物,研究表演的幽默、语言的诙谐,兼作编导工作。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赴京进中南海礼堂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演出大型滑稽戏《满园春色》演出后,人民日报专题撰文,誉为“一出社会主义滑稽戏”。1979年又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纪念演出《出色的答案》,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此后,参加编剧、主演的《甜酸苦辣》获上海首届戏剧节剧本创作奖。参加编剧、主演的《不是冤家不碰头》公演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90年代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七十二家房客》。创作表演的独脚戏有:《戏曲杂唱》、《看电影》、《打电话》、《全体会》等。《啼笑皆非》获上海市曲艺汇演优秀创作表演奖。1993年和笑嘻嘻老师应邀代表上海赴南京参加中国曲艺荟萃演出《剃头》1987、1995、1999、2002年先后多次应邀赴香港演出,深受广大港澳台胞的欢迎。
    发表的滑稽艺术理论研究论文有:《滑稽表演的默契》、《滑稽杂忆录》、《独脚戏的出新》、《观众越是欢迎、头脑越要清醒》、《演员与角色并存的表演特色》、《浅谈滑稽戏表演特征》、《电影,你这个“冤家”》等。
    业绩被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曲艺家词典》、《我是镇江人》。 第一章拜师学艺
    1童年的印象/003
    2启蒙老师/008
    3白相大世界/012
    4“噱”窦初开/019
    5拜师学滑稽/022
    6首次上电台/026
    7首次唱堂会/030
    8双字第一班/032
    9当年的新秀/034
    10首次演主角/036
    11结婚照的联想/039
    12首次当导演/042
    13首次学编剧/046
    14进入“人艺”/049
    15我的学生/053
    16杨华生老师/055
    17进中南海/059
    第二章“到处流浪”
    18因祸得福/065
    19难忘的干校生活/074
    20汐“撤职连长”/082
    21上海相声/085
    22“一对宝货”/090
    23我与王辉荃/093
    24他就靠“吹”/107
    25“裹单被”/110
    第三章大地回春
    26重建剧团/117
    27盛况空前/121
    28迎春的“贺礼”/126
    29巧遇姜昆/129
    30富春江畔联想/132
    31赴港演出/136
    32思念母校/142
    33江珊找“表舅”/146
    34摔跤的故事/150
    35电影,我的“冤家”/156
    36表情与艺术性/160
    37连升三级/163
    38枯木逢春/167
    39难忘的2002年/170
    40乐在心中天地宽/174
    第四章良师益友
    41恩师姚慕双/181
    42学以致用/185
    43袁一灵“万试万灵”/189
    44筱咪咪爱“生煎馒头”/193
    45怀念朱翔飞/196
    46到南京去理发/199
    47嫩娘捉“坏人”/202
    48逃不过两个清朝皇帝/205
    49冒牌“大力士”童双春/207
    50双庆离不开的“头”/209
    51长不大的“娃娃”/211
    52李青“吃耳光”/213
    53九松定头套/216
    54惹人喜欢的孙明/218
    55我与周艺凯/221
    56“老公”的服装/225
    57胡廷源设的“陷阱”/227
    58桂林怕咖啡/230
    59怀念“老山东”/232
    60可爱的“小绍兴”/235
    61迟到红娘/239
    62谭义存跳舞人迷/243
    63真假吴双艺/247
    后记/251
  • 内容简介:
    《吴双艺自说自话》是作者50多年艺术人生的记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回忆录。上海解放不久,50年代初,我就认识双艺了。那时,滑稽界的服务对象已起了变化,原来以唱堂会、电台、酒楼为生的滑稽从业人员纷纷组班,转到剧场演出。从此。说唱、表演“独脚戏”的曲艺转变为舞台演出的滑稽戏。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组织蜜蜂滑稽剧团演出于红宝剧场。我因工作关系常去看戏,就看到双艺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20岁出头,人们以为他是刚从艺的小青年。其实,早在上海解放的前一年,他已拜姚慕双为师,成为姚氏门下最初的弟子之一,跟着老师跑堂会、上电台了。姚慕双的学生,艺名当中都有一个“双”字,滑稽界就有了一个“双”字辈的演员群,而双艺是其中的老师兄。双艺经历了滑稽说唱到滑稽戏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使他既熟悉传统滑稽的说唱和“独脚戏”,后又长期在舞台上磨炼,这对他一生取得突出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不无密切关系。
  • 作者简介:
    吴双艺,1927年2月28日生于上海,1942年肆业于原中法学堂。上海滑稽剧团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第三、四届文代会代表。
    1948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从事滑稽艺术工作50余年,善于刻画人物,研究表演的幽默、语言的诙谐,兼作编导工作。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赴京进中南海礼堂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演出大型滑稽戏《满园春色》演出后,人民日报专题撰文,誉为“一出社会主义滑稽戏”。1979年又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纪念演出《出色的答案》,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此后,参加编剧、主演的《甜酸苦辣》获上海首届戏剧节剧本创作奖。参加编剧、主演的《不是冤家不碰头》公演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90年代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七十二家房客》。创作表演的独脚戏有:《戏曲杂唱》、《看电影》、《打电话》、《全体会》等。《啼笑皆非》获上海市曲艺汇演优秀创作表演奖。1993年和笑嘻嘻老师应邀代表上海赴南京参加中国曲艺荟萃演出《剃头》1987、1995、1999、2002年先后多次应邀赴香港演出,深受广大港澳台胞的欢迎。
    发表的滑稽艺术理论研究论文有:《滑稽表演的默契》、《滑稽杂忆录》、《独脚戏的出新》、《观众越是欢迎、头脑越要清醒》、《演员与角色并存的表演特色》、《浅谈滑稽戏表演特征》、《电影,你这个“冤家”》等。
    业绩被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曲艺家词典》、《我是镇江人》。
  • 目录:
    第一章拜师学艺
    1童年的印象/003
    2启蒙老师/008
    3白相大世界/012
    4“噱”窦初开/019
    5拜师学滑稽/022
    6首次上电台/026
    7首次唱堂会/030
    8双字第一班/032
    9当年的新秀/034
    10首次演主角/036
    11结婚照的联想/039
    12首次当导演/042
    13首次学编剧/046
    14进入“人艺”/049
    15我的学生/053
    16杨华生老师/055
    17进中南海/059
    第二章“到处流浪”
    18因祸得福/065
    19难忘的干校生活/074
    20汐“撤职连长”/082
    21上海相声/085
    22“一对宝货”/090
    23我与王辉荃/093
    24他就靠“吹”/107
    25“裹单被”/110
    第三章大地回春
    26重建剧团/117
    27盛况空前/121
    28迎春的“贺礼”/126
    29巧遇姜昆/129
    30富春江畔联想/132
    31赴港演出/136
    32思念母校/142
    33江珊找“表舅”/146
    34摔跤的故事/150
    35电影,我的“冤家”/156
    36表情与艺术性/160
    37连升三级/163
    38枯木逢春/167
    39难忘的2002年/170
    40乐在心中天地宽/174
    第四章良师益友
    41恩师姚慕双/181
    42学以致用/185
    43袁一灵“万试万灵”/189
    44筱咪咪爱“生煎馒头”/193
    45怀念朱翔飞/196
    46到南京去理发/199
    47嫩娘捉“坏人”/202
    48逃不过两个清朝皇帝/205
    49冒牌“大力士”童双春/207
    50双庆离不开的“头”/209
    51长不大的“娃娃”/211
    52李青“吃耳光”/213
    53九松定头套/216
    54惹人喜欢的孙明/218
    55我与周艺凯/221
    56“老公”的服装/225
    57胡廷源设的“陷阱”/227
    58桂林怕咖啡/230
    59怀念“老山东”/232
    60可爱的“小绍兴”/235
    61迟到红娘/239
    62谭义存跳舞人迷/243
    63真假吴双艺/247
    后记/251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吴双艺自说自话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吴双艺自说自话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吴双艺自说自话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吴双艺自说自话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吴双艺自说自话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吴双艺自说自话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吴双艺自说自话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吴双艺自说自话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吴双艺自说自话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吴双艺自说自话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吴双艺自说自话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吴双艺自说自话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