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1
版次: 1
ISBN: 9787501793747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3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2人买过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颠覆性的变迁过程,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现代化的一条主线;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城市化和价值理性化及其互动,则成为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内容。置身于这一幕宏大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三农”问题虽已被推入现代化轨道,却滞留于中途——此间充满了共时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让人困惑。也催人思考。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正文分为农业经济、粮食研究、千村调查三部分。书中既有对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两难困境的思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有作者在与乡村干部和农户实地访谈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其分析,还有对当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农产品贸易等问题的现实关切和对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层面的思考。
      另有若干篇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观照的文章。则作为外篇一并收入,以体现问题导向的特征。   曹东勃,男,1983年生于辽宁阜新。2001年至今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先后获得文学与管理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现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并始终对“三农”问题持有浓厚的兴趣。在《读书》《学术月刊》《改革》《社会科学战线》《经济学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书屋》《文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及时评4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摘要多篇。曾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第七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2005年、2007年,两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第一篇 农业经济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助力国内需求起飞
    现代农业,还是后现代农业?——从丁磊养猪说起
    “消费者主权”今犹在乎——兼议食品安全问题
    城乡发展与美好生活

    第二篇 粮食研究
    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
    1950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评估与启示
    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的背景与诊断
    再议粮食主产区“临时收储”政策——兼答朱晓峰先生
    国际粮荒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空库和亏库,这是两个问题——兼论中储粮轮换制度
    北粮南运,谨防“好心办坏事”
    恪守“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底线
    “海外屯田”又何妨
    多哈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印的鸡肋?
    大豆战争的困境与启示
    18亿亩耕地红线绝非危言耸听

    第三篇 千村调查
    辽宁阜新白玉都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东北干旱地区发展现代高水效农业的路径分析
    农村教育出路究竟何在?——基于“千村调查”的研究
    “千村调查”感言——我为什么喜欢研究“三农”

    外六篇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兼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养老模式的转变
    求解“永不消失的问题”——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基于官僚制视角的研究
    改革的而立之年
    旧邦新命三十年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颠覆性的变迁过程,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现代化的一条主线;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城市化和价值理性化及其互动,则成为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内容。置身于这一幕宏大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三农”问题虽已被推入现代化轨道,却滞留于中途——此间充满了共时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让人困惑。也催人思考。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正文分为农业经济、粮食研究、千村调查三部分。书中既有对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两难困境的思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有作者在与乡村干部和农户实地访谈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其分析,还有对当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农产品贸易等问题的现实关切和对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层面的思考。
      另有若干篇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观照的文章。则作为外篇一并收入,以体现问题导向的特征。
  • 作者简介:
      曹东勃,男,1983年生于辽宁阜新。2001年至今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先后获得文学与管理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现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并始终对“三农”问题持有浓厚的兴趣。在《读书》《学术月刊》《改革》《社会科学战线》《经济学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书屋》《文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及时评4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摘要多篇。曾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第七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2005年、2007年,两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 目录:
    第一篇 农业经济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助力国内需求起飞
    现代农业,还是后现代农业?——从丁磊养猪说起
    “消费者主权”今犹在乎——兼议食品安全问题
    城乡发展与美好生活

    第二篇 粮食研究
    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
    1950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评估与启示
    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的背景与诊断
    再议粮食主产区“临时收储”政策——兼答朱晓峰先生
    国际粮荒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空库和亏库,这是两个问题——兼论中储粮轮换制度
    北粮南运,谨防“好心办坏事”
    恪守“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底线
    “海外屯田”又何妨
    多哈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印的鸡肋?
    大豆战争的困境与启示
    18亿亩耕地红线绝非危言耸听

    第三篇 千村调查
    辽宁阜新白玉都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东北干旱地区发展现代高水效农业的路径分析
    农村教育出路究竟何在?——基于“千村调查”的研究
    “千村调查”感言——我为什么喜欢研究“三农”

    外六篇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兼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养老模式的转变
    求解“永不消失的问题”——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基于官僚制视角的研究
    改革的而立之年
    旧邦新命三十年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