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11-07
版次: 1
ISBN: 9787300139296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字数: 2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British Naturalists in Qing China: Science, Empire, and Cultural Encounter
分类: 历史
24人买过
  •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而来,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载比较具体、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对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范发迪对英国博物学文化与清代中国文化之间彼此遭遇所进行的研究,既让人欣喜,又给人以启发。这一主题之前很少受到科学史研究者的关注,范发迪的这项工作填补了我们关于非殖民地环境下英国科学实践活动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反应当中的诸多空白。除了维多利亚时代博物学家与汉学文化之外,范发迪还特别论及了科学的图像再现、中国的图式分类法、中国出口画、英国的帝国研究体系以及探索之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他对对华贸易与中国市场及苗圃的探讨尤其令人着迷。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因此,强烈推荐这本书。
    ——菲利普·雷保克,《哲学博物学家:十九世纪早期英国生物学中的主题》一书作者
    范发迪通过对在中国逐步对外国势力开放过程中的英国博物学家经历活动的专门关注,在科学史研究方面至少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关于在华英国博物学家的权威研究(就我所知,这是唯一的),而且,他也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我们在研究科学史过程当中的某些分类问题,其中就包括我们如何去设想科学与帝国主义、西方博物学家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范发迪的学术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把握,他的行文明快、紧凑而又简洁。
    ——伯纳德·莱特曼,《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背景》一书编辑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口岸
    第一章中国商埠中的博物学
    第二章艺术、商贸和博物学

    第二部分地域
    第三章科学与非正式帝国
    第四章汉学与博物学
    第五章内地的旅行与实地考察
    结语
    附录:简要生平注释
    缩略语
    索引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而来,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载比较具体、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对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 作者简介:
    范发迪对英国博物学文化与清代中国文化之间彼此遭遇所进行的研究,既让人欣喜,又给人以启发。这一主题之前很少受到科学史研究者的关注,范发迪的这项工作填补了我们关于非殖民地环境下英国科学实践活动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反应当中的诸多空白。除了维多利亚时代博物学家与汉学文化之外,范发迪还特别论及了科学的图像再现、中国的图式分类法、中国出口画、英国的帝国研究体系以及探索之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他对对华贸易与中国市场及苗圃的探讨尤其令人着迷。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因此,强烈推荐这本书。
    ——菲利普·雷保克,《哲学博物学家:十九世纪早期英国生物学中的主题》一书作者
    范发迪通过对在中国逐步对外国势力开放过程中的英国博物学家经历活动的专门关注,在科学史研究方面至少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关于在华英国博物学家的权威研究(就我所知,这是唯一的),而且,他也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我们在研究科学史过程当中的某些分类问题,其中就包括我们如何去设想科学与帝国主义、西方博物学家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范发迪的学术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把握,他的行文明快、紧凑而又简洁。
    ——伯纳德·莱特曼,《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背景》一书编辑
  •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口岸
    第一章中国商埠中的博物学
    第二章艺术、商贸和博物学

    第二部分地域
    第三章科学与非正式帝国
    第四章汉学与博物学
    第五章内地的旅行与实地考察
    结语
    附录:简要生平注释
    缩略语
    索引
    译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清代宫廷社会史: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
[美]罗友枝、雷颐 著;周卫平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美]穆素洁 著;叶篱 译;林燊禄 校;林燊禄 注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灵与肉:山东的天主教(1650-1785)
[美]孟德卫(Mungello D.E.) 著;潘琳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
[美]魏若望 著;吴莉苇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美]白彬菊 著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
[美]孟泽思 著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
[美]罗威廉 著;鲁西奇、罗杜芳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英]乔治·马戛尔尼、[英]约翰·巴罗 著;何高济、何毓宁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清代中国的若干问题
[日]石桥秀雄 编;杨宁一、陈涛 译;张永江 校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宝卷: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
[美]欧大年(Daniel L.Overmyer) 著;马睿 译;郑须弥 校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
苑洁、张士尊 著;国际会议编辑委员会 编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
[美]艾尔曼(Benjamin A.Elman) 著;原祖杰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明信片(《断背山》作者又一力作,荣获福克纳文学奖,49张明信片背后是100种离奇人生)
[美]安妮·普鲁 著;黄宜思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欲望行星:人类时代的地球
[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著;侯深 译;汉唐阳光 出品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从图分割到时序收敛(原书第2版) [美国]安德·B.卡恩
[美]安德·B.卡恩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海外中国研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美]杜赞奇 著;王福明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了不起的建筑师扎哈 传奇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绘本传记 4-9岁
[美]维多利亚·滕特勒-克 雷洛夫 著绘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全新正版图书 改变世界的6种力亨利·波卓斯基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73910929
[美] 亨利·波卓斯基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守望者·传记)身体的疯狂朝圣:田纳西·威廉斯传
[美]约翰·拉尔 著;张敏 凌建娥 译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哥白尼
[美]欧文·金格里奇(Owen Gingerich)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加缪
[美]奥利弗·格洛格(Oliver Gloag)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数学侦探 珠宝行里的X劫匪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十大经济学家
[美]约瑟夫·熊彼特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闲散一些也无可厚非
[美]艾莉森·孙 著;李昂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