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3
版次: 1
ISBN: 9787569900279
定价: 7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艺术
12人买过
  •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选取了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讲话稿计50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作者对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二为”方针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高昂时代主题的主旋律作品的评析,再现了时代精神;第三部分主要摘录的是作者主编《中华艺术通史》的历次讲话,重温了各位艺术家的艺术涵养和道德品质;第四部分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孜孜追求。 李希凡,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原名李锡范,字畴九。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至1955年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55年至1986年调《人民日报》历任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1986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首聘终身研究员。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楼梦评论集》(与蓝翎合著)、《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文学评论选》、《文艺漫笔》、《文艺漫笔续编》、《燕泥集》、《说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冬草》、《艺文絮语》、《沉沙集》、《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往事回眸》,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外国艺术精粹赏析》等。 第一编

    从“五四”“启蒙”中继承什么——重读《新民主主义论》兼评《新启蒙》的某些观点

    “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道路不容否定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偏离方向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

    公正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1989年7月在中宣部召开的首都文艺界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论文艺》的一个中心问题

    继承发展革命文艺传统

    理直气壮地高奏时代主旋律

    文艺应当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

    第二编

    朱老忠及其伙伴们——《红旗谱》艺术方法的一个探索

    关于《林海雪原》的评价问题

    阶级论还是“唯成分论”——评《青舂之歌》讨论中的一个观点

    是提高还是“拔高”——关于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电影改编

    英雄的花革命的花——读冯德英的《苦菜花》

    生活的诗和艺术的诗——评杜鹏程短篇小说集《年青的朋友》

    生活真实和理想威力的高度融合——论《红岩》思想艺术的一个特色

    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读《欧阳海之歌》

    题材·思想·艺术——1961年短篇小说述评

    论“京味儿”小说——序Ⅸ京味小说八家》

    漫谈蒋子龙历史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巍巍青山在召唤——读《高山下的花环》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及其评价所想到的

    1984年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阅读琐记

    第三编

    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1994年国庆节为希腊《商报》

    作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

    关于“中华艺术精神”总体特征的一种理解——1996年11月22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三次编委会扩大会上的开场白

    发掘传统发扬传统——1997年1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四次编委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史论结合以史证论——199r7年4月1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五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199r7年4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六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贯串写作主旨力求体例统一——1998年1月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二次样章、样节讨论会上的小结

    导言是统帅和灵魂——1998年4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九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写好导言纲举目张——1998年8月23日至27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十一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把握传统瞩目未来——《中华艺术通史》总序

    《中华艺术通史》总后记

    丰富的遗存智慧的创造——《图说中国艺术史丛书》总序

    《艺苑篇》序说

    历史的回顾——在纪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发表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加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科研事业而奋斗——1990年lO月16日在全国艺术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词

    第四编

    “徽班进京”的启示

    “推陈出新”首先是“出”思想之“新”——漫谈几个传统剧目的改编

    “更好的继承,更多的创造”——在首都戏剧界缅怀梅兰芳、周信芳艺术大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曹禺研究国际讨论会上的致词

    珠联璧合的创作集体——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词

    为充满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而欢呼——评1963年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剧目

    关于文学名著改编影视的对话

    名著改编在电视屏幕上的新成就
  •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选取了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讲话稿计50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作者对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二为”方针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高昂时代主题的主旋律作品的评析,再现了时代精神;第三部分主要摘录的是作者主编《中华艺术通史》的历次讲话,重温了各位艺术家的艺术涵养和道德品质;第四部分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孜孜追求。
  • 作者简介:
    李希凡,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原名李锡范,字畴九。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至1955年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55年至1986年调《人民日报》历任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1986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首聘终身研究员。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楼梦评论集》(与蓝翎合著)、《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文学评论选》、《文艺漫笔》、《文艺漫笔续编》、《燕泥集》、《说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冬草》、《艺文絮语》、《沉沙集》、《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往事回眸》,主编《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外国艺术精粹赏析》等。
  • 目录:
    第一编

    从“五四”“启蒙”中继承什么——重读《新民主主义论》兼评《新启蒙》的某些观点

    “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道路不容否定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偏离方向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

    公正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1989年7月在中宣部召开的首都文艺界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论文艺》的一个中心问题

    继承发展革命文艺传统

    理直气壮地高奏时代主旋律

    文艺应当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

    第二编

    朱老忠及其伙伴们——《红旗谱》艺术方法的一个探索

    关于《林海雪原》的评价问题

    阶级论还是“唯成分论”——评《青舂之歌》讨论中的一个观点

    是提高还是“拔高”——关于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电影改编

    英雄的花革命的花——读冯德英的《苦菜花》

    生活的诗和艺术的诗——评杜鹏程短篇小说集《年青的朋友》

    生活真实和理想威力的高度融合——论《红岩》思想艺术的一个特色

    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读《欧阳海之歌》

    题材·思想·艺术——1961年短篇小说述评

    论“京味儿”小说——序Ⅸ京味小说八家》

    漫谈蒋子龙历史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巍巍青山在召唤——读《高山下的花环》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及其评价所想到的

    1984年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阅读琐记

    第三编

    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1994年国庆节为希腊《商报》

    作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

    关于“中华艺术精神”总体特征的一种理解——1996年11月22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三次编委会扩大会上的开场白

    发掘传统发扬传统——1997年1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四次编委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史论结合以史证论——199r7年4月1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五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199r7年4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六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贯串写作主旨力求体例统一——1998年1月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二次样章、样节讨论会上的小结

    导言是统帅和灵魂——1998年4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九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写好导言纲举目张——1998年8月23日至27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十一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把握传统瞩目未来——《中华艺术通史》总序

    《中华艺术通史》总后记

    丰富的遗存智慧的创造——《图说中国艺术史丛书》总序

    《艺苑篇》序说

    历史的回顾——在纪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发表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加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科研事业而奋斗——1990年lO月16日在全国艺术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词

    第四编

    “徽班进京”的启示

    “推陈出新”首先是“出”思想之“新”——漫谈几个传统剧目的改编

    “更好的继承,更多的创造”——在首都戏剧界缅怀梅兰芳、周信芳艺术大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曹禺研究国际讨论会上的致词

    珠联璧合的创作集体——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词

    为充满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而欢呼——评1963年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剧目

    关于文学名著改编影视的对话

    名著改编在电视屏幕上的新成就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