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9-06
版次: 1
ISBN: 9787214017796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23页
字数: 440千字
分类: 历史
  •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不断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周策纵,1916年出生,密西根大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 序 

     第一章 导言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二、经济、社会及政治背景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展开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一、国内爱国者的民族屈辱感(二十一条的影响) 

      二、海外留学生的改革热情 

     第三章 运动的开始阶段: 初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一、《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二、北京大学的改革 

      三、新知识分子的联合和《新潮》杂志的创办 

      四、新知识分子的改革观点 

      五、反对者的诘难和改革者的辩驳 

      六、青年对新骚动的反应 

      七、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 

     第四章 五四事件 

      一、中国在凡尔赛和会上的失败 

      二、中国公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三、幻想破灭的巴黎消息 

      四、学生的特点和组织 

      五、“五四”示威游行 

      六、从东交民巷到曹宅 

     第五章 五四事件以后的发展:学生示威和罢课 

      一、政府的直接反应 

      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三、其他城市学生的支持 

      四、总统的整纪训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五、学生总罢课 

     第六章 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者和工人的支持 

      一、政府寻求与学生妥协的失败 

      二、6月2、3、4日的大规模逮捕 

      三、6月5日上海的罢市和罢工 

      四、五四事件的解决: 内阁倒台和拒签和约 

      五、事件解决后政府分裂学生的企图 

      六、与事件的解决有关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 

      一、新知识分子之间团结的增强 

      二、《新青年》和《新潮》令人鼓舞的纲领 

      三、新出版物的急剧增加和旧刊物的改革 

      四、破除偶像的热潮 

      五、新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 

      六、新知识分子发起的大众教育运动 

      七、对新文化运动不断加强的支持 

     第八章 外国人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思想和政治上的分裂(1920—1922) 

     第十章 社会政治后果(1920—1922) 

    第二部分 主要思潮的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新思想和对传统的重估 

     第十三章 新思想及后来的论争 

     第十四章 结论:对五四运动的各种阐释和评价 

    大事年表(1914—1923) 

    附录 

    注释

    索引 

    译者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不断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 作者简介:
    周策纵,1916年出生,密西根大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
  •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言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二、经济、社会及政治背景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展开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一、国内爱国者的民族屈辱感(二十一条的影响) 

      二、海外留学生的改革热情 

     第三章 运动的开始阶段: 初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一、《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二、北京大学的改革 

      三、新知识分子的联合和《新潮》杂志的创办 

      四、新知识分子的改革观点 

      五、反对者的诘难和改革者的辩驳 

      六、青年对新骚动的反应 

      七、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 

     第四章 五四事件 

      一、中国在凡尔赛和会上的失败 

      二、中国公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三、幻想破灭的巴黎消息 

      四、学生的特点和组织 

      五、“五四”示威游行 

      六、从东交民巷到曹宅 

     第五章 五四事件以后的发展:学生示威和罢课 

      一、政府的直接反应 

      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三、其他城市学生的支持 

      四、总统的整纪训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五、学生总罢课 

     第六章 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者和工人的支持 

      一、政府寻求与学生妥协的失败 

      二、6月2、3、4日的大规模逮捕 

      三、6月5日上海的罢市和罢工 

      四、五四事件的解决: 内阁倒台和拒签和约 

      五、事件解决后政府分裂学生的企图 

      六、与事件的解决有关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 

      一、新知识分子之间团结的增强 

      二、《新青年》和《新潮》令人鼓舞的纲领 

      三、新出版物的急剧增加和旧刊物的改革 

      四、破除偶像的热潮 

      五、新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 

      六、新知识分子发起的大众教育运动 

      七、对新文化运动不断加强的支持 

     第八章 外国人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思想和政治上的分裂(1920—1922) 

     第十章 社会政治后果(1920—1922) 

    第二部分 主要思潮的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新思想和对传统的重估 

     第十三章 新思想及后来的论争 

     第十四章 结论:对五四运动的各种阐释和评价 

    大事年表(1914—1923) 

    附录 

    注释

    索引 

    译者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