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英] (Woolf V) , ,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532746330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6页
字数: 14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伍尔夫文集
分类: 小说
97人买过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本书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刻画。
      本书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同时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灯塔行》(Tothe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Room?)。
      [编辑本段]生平以及著作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于伦敦的伍尔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VirginiaStephen?)。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Momentsof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Bell?)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LeslieStephen?,著名的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后来以她们和几位朋友为中心创立了布卢姆茨伯里派文人团体。她在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纳德·伍尔夫(LeonardWoolf)结婚,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对于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大犯踌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说《到灯塔去》里的莉丽,尽管认为爱情宛如壮丽的火焰,但因为必须以焚弃个性的“珍宝”为代价,因此视婚姻为“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一个女人抱持这样悲观的看法,又是在三十岁的“高龄”上才开始构筑“二人空间”,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后证明,弗吉尼亚的忧虑纯属多余,倒是她的心理症结落下的性恐惧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伦纳德毕业于剑桥大学,饶有文才,深具眼力,与其说他欣赏弗吉尼亚的娴雅风度,毋宁说他倾慕弗吉尼亚的超凡智慧。在他眼里,弗吉尼亚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智慧的童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欲色彩。应该说,起初,伦纳德心有不甘,他抱着幻想,认为自己能像王子唤醒睡美人那样唤醒弗吉尼亚体内的性意识。几经努力,徒劳无功之后,他创作小说《智慧的童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卫的口吻谴责了冷血的女人,认为“那些长着白皮肤和金色头发的苍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时也使人冰冷”,他的这些心怀不忿的说辞(近乎指桑骂槐)无疑对弗吉尼亚的自尊构成了深深的伤害。弗吉尼亚婚后的“精神雪崩”给伦纳德适时地敲响了警钟,他决定从此认命,转而追求精神之爱这一更高远的境界。他这样做,仅需一条理由——“她是个天才”——就足够了。弗吉尼亚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她明确地宣布伦纳德是自己生命中隐藏的核心,是她创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亚告诉一位朋友,没有伦纳德,她可能早就开枪自杀了。弗吉尼亚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学成就,伦纳德可谓居功至伟。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其后的作品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贺加斯岀版”推岀。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过她本人并不喜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二战后她的声望有所下降,但随著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她又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曾在193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nevertrustaletterofminenottoexaggeratethatswrittenafteranightlyingawakelookingatabottleofchloralandsaying,No,nono,youshallnottakeit.Itsoddhowsleeplessness,evenofamodifiedkind,hasthepowertofrightenme.ItsconnectedIthinkwiththeseawfultimeswhenIcouldntcontrolmyself."
  • 内容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本书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刻画。
      本书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同时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灯塔行》(Tothe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Room?)。
      [编辑本段]生平以及著作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于伦敦的伍尔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VirginiaStephen?)。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Momentsof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Bell?)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LeslieStephen?,著名的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后来以她们和几位朋友为中心创立了布卢姆茨伯里派文人团体。她在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纳德·伍尔夫(LeonardWoolf)结婚,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对于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大犯踌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说《到灯塔去》里的莉丽,尽管认为爱情宛如壮丽的火焰,但因为必须以焚弃个性的“珍宝”为代价,因此视婚姻为“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一个女人抱持这样悲观的看法,又是在三十岁的“高龄”上才开始构筑“二人空间”,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后证明,弗吉尼亚的忧虑纯属多余,倒是她的心理症结落下的性恐惧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伦纳德毕业于剑桥大学,饶有文才,深具眼力,与其说他欣赏弗吉尼亚的娴雅风度,毋宁说他倾慕弗吉尼亚的超凡智慧。在他眼里,弗吉尼亚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智慧的童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欲色彩。应该说,起初,伦纳德心有不甘,他抱着幻想,认为自己能像王子唤醒睡美人那样唤醒弗吉尼亚体内的性意识。几经努力,徒劳无功之后,他创作小说《智慧的童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卫的口吻谴责了冷血的女人,认为“那些长着白皮肤和金色头发的苍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时也使人冰冷”,他的这些心怀不忿的说辞(近乎指桑骂槐)无疑对弗吉尼亚的自尊构成了深深的伤害。弗吉尼亚婚后的“精神雪崩”给伦纳德适时地敲响了警钟,他决定从此认命,转而追求精神之爱这一更高远的境界。他这样做,仅需一条理由——“她是个天才”——就足够了。弗吉尼亚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她明确地宣布伦纳德是自己生命中隐藏的核心,是她创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亚告诉一位朋友,没有伦纳德,她可能早就开枪自杀了。弗吉尼亚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学成就,伦纳德可谓居功至伟。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其后的作品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贺加斯岀版”推岀。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过她本人并不喜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二战后她的声望有所下降,但随著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她又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曾在193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nevertrustaletterofminenottoexaggeratethatswrittenafteranightlyingawakelookingatabottleofchloralandsaying,No,nono,youshallnottakeit.Itsoddhowsleeplessness,evenofamodifiedkind,hasthepowertofrightenme.ItsconnectedIthinkwiththeseawfultimeswhenIcouldntcontrolmyself."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到灯塔去
[英]伍尔夫(Woolf V.) 著;瞿世镜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奥兰多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任一鸣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
[英]伍尔夫 著;唐嘉慧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孙梁、苏美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太太 到灯塔去 海浪
[英]吴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太太(吴尔夫作品集)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著 谷启楠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夫人 到灯塔去 雅各布之屋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
[英]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夫人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
[英]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太太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著;谷启楠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夫人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王家湘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夫人(悦经典07)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吴晓雷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达洛维太太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经纬度丛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英]约翰·拉普利 彼得·希瑟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1+1不总等于2:有趣的数学思维(剑桥大学教授教你搞懂数学逻辑,打通文理和哲学思维,玩转宇宙)
[英]约翰·大卫·巴罗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月亮之书(从科学到神话,从文学到艺术,全方位探秘月球,打破学科界限,开阔科学视野,提升思辨能力)
[英]汉娜·潘 著,[英]托马斯·海格布鲁克 绘,高爽 李淳 译 青豆书坊 出品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烽火巴黎:1939-1944二战围城纪事
[英]戴维·德雷克 著 李文君 王玥玄 译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活好:为你自己活一次(原书第2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英]理查德·泰普勒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暗黑历史书系·特洛伊(西方文明源头的战争史诗,折射出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16开全彩印刷,近200幅精美图片)
[英]马丁·J. 多尔蒂,创美工厂 出品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桌子底下有个大家伙
[英]艾伦·阿尔伯格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荷马
[英]芭芭拉·格拉左西(Barbara Graziosi)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奥斯卡.王尔德:一部传记(套装全二册)
[英]马修·斯特吉斯(Matthew Sturgis)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大自然的四季歌 自然美育绘本 采用烫金工艺 附赠填色卡 3-12岁
[英]海伦·阿普恩斯瑞 著绘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经典易读系列:简·奥斯丁儿童文学合集 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简·奥斯丁,让6-12岁孩子轻松入门经典!像奥斯丁一样,保持勇气追求梦想
[英]简·奥斯丁 著;[英]杰玛·巴德
达洛卫夫人:伍尔夫文集
有趣的植物
[英]斯图尔特·麦克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