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重建

犯罪重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Chisum W.J.) , [美] (Turvey B.E.) , ,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565300349
定价: 9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88页
字数: 7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   《犯罪重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该书由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者联袂写作,这些作者都是世界著名的、适格的并且享有盛誉的法庭科学执业者。《犯罪重建》首先介绍了犯罪重建的发展历史和道德规范,然后阐述了更具实用性的常规重建方法和实践标准。该书最后介绍了重建人员出庭作证的行为规范和证据的可采性等问题,旨在确保犯罪重建人员做好出庭作证的准备工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第一,首次为犯罪重建提供了实践标准;
      第二,为犯罪重建人员提供了明确的道德准则:
      第三,首次考察了检验者偏见和观察者效应对法庭科学证据解释的影响:
      第四,是犯罪重建领域的理想教材,适用于犯罪学和刑事司法领域有关犯罪重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刘静坤,男,满族,1980年出政法大学侦查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学们,现就职于最高人民法院。独著《美国侦查制度研究》,独译《司法错误论:性质、来源与救济》,参译《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侦查手册》(获“金盾优秀图书奖”)、《科学之真与法律之真》(即将出版)、《执法人员刑事证据手册》和《刑事犯罪侦查》,参编《司法鉴定精要与法律依据指引》、《刑事犯罪侦查》和《侦查业务》、《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 序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一章犯罪重建的历史
    第二章犯罪重建的基本性质和道德规范
    第三章观察者效应和检验者偏见:法庭科学检验者面临的心理影响
    第四章犯罪重建的实践标准
    第五章犯罪重建的方法
    第六章证据动态变化
    第七章犯罪重建中的微量物证
    第八章枪击事件的重建
    第九章使用血迹证据的重建
    第十章火灾现场的重建
    第十一章数码证据的重建
    第十二章伪装犯罪现场
    第十三章犯罪重建在法庭上的持续存在与发展
    第十四章后道伯特时代和后DNA证据时代法庭上的犯罪重建人员
  • 内容简介:
      《犯罪重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该书由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者联袂写作,这些作者都是世界著名的、适格的并且享有盛誉的法庭科学执业者。《犯罪重建》首先介绍了犯罪重建的发展历史和道德规范,然后阐述了更具实用性的常规重建方法和实践标准。该书最后介绍了重建人员出庭作证的行为规范和证据的可采性等问题,旨在确保犯罪重建人员做好出庭作证的准备工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第一,首次为犯罪重建提供了实践标准;
      第二,为犯罪重建人员提供了明确的道德准则:
      第三,首次考察了检验者偏见和观察者效应对法庭科学证据解释的影响:
      第四,是犯罪重建领域的理想教材,适用于犯罪学和刑事司法领域有关犯罪重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作者简介:
      刘静坤,男,满族,1980年出政法大学侦查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学们,现就职于最高人民法院。独著《美国侦查制度研究》,独译《司法错误论:性质、来源与救济》,参译《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侦查手册》(获“金盾优秀图书奖”)、《科学之真与法律之真》(即将出版)、《执法人员刑事证据手册》和《刑事犯罪侦查》,参编《司法鉴定精要与法律依据指引》、《刑事犯罪侦查》和《侦查业务》、《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
  • 目录:
    序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一章犯罪重建的历史
    第二章犯罪重建的基本性质和道德规范
    第三章观察者效应和检验者偏见:法庭科学检验者面临的心理影响
    第四章犯罪重建的实践标准
    第五章犯罪重建的方法
    第六章证据动态变化
    第七章犯罪重建中的微量物证
    第八章枪击事件的重建
    第九章使用血迹证据的重建
    第十章火灾现场的重建
    第十一章数码证据的重建
    第十二章伪装犯罪现场
    第十三章犯罪重建在法庭上的持续存在与发展
    第十四章后道伯特时代和后DNA证据时代法庭上的犯罪重建人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