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泥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5-06
版次: 1
ISBN: 9787102033570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4页
分类: 艺术
33人买过
  •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的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泥塑和陶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而泥塑的发生应更早于陶。泥塑与陶所用的材料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自然阴干,后者需入窑焙烧陶化。儒家的生死观念是“视死如生”,所以在埋葬死者时,往往也要准备一些生活的用具。帝王和富贵之家当然可以埋入大量死者生前使用过或喜爱的物品实物,而平民百姓家就只能用泥做些模型充数了,所以出土的泥塑和陶制品中多有房屋、厨具、兽圈及伎乐人物等造型,这些被称为冥器。   潘嘉来,浙江杭州市人。主要学术活动,2000年七月出席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作题为《摄影的文化阐释》的主题发言并荣获[优秀论文奖]。2002年十月,出席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提交了题为《从现象学到现代新儒家的存有论》的论文并入选《视觉的思想》论文集。一九九六年始,在《中国摄影》、《新华语言摘》、《东海》等刊物发表论文和散文作品数十篇。
      出版者作有《摄影的文化阐释》、《鉴识潘天寿》、《楠溪江宗族村落》。
      徐华铛,浙江省嵊州人。现为嵊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出版有《中国龙凤艺术》、《佛像艺术雕艺术》、《中国狮子艺术》、《中国麒麟艺术》等专著30余部,其中30余万字以英、日等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一、中国传统泥塑纵横谈1
    远古的回音4
    寺庙中的彩塑造像18
    二、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27
    造化眼前妙须臾出手中——无锡泥塑及其技艺特色28
    “大阿福”和它的传说33
    “手捏戏文”的产生与工艺43
    写实传神趣美结韵——天津“泥人张”及其技艺特色61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及传人6l
    精巧雅致夸饰得体——嵊州泥塑及其艺术特色86
    风格迥异繁花纷呈——各地泥塑巡礼98
    淮阳泥泥狗99
    北京风俗泥玩具104
    苏州泥塑108
    其他地方泥塑介绍111
    三、泥塑的成型和上色121
    四、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奇葩135
    黄土地的生命情结——代后记152
  • 内容简介: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的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泥塑和陶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而泥塑的发生应更早于陶。泥塑与陶所用的材料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自然阴干,后者需入窑焙烧陶化。儒家的生死观念是“视死如生”,所以在埋葬死者时,往往也要准备一些生活的用具。帝王和富贵之家当然可以埋入大量死者生前使用过或喜爱的物品实物,而平民百姓家就只能用泥做些模型充数了,所以出土的泥塑和陶制品中多有房屋、厨具、兽圈及伎乐人物等造型,这些被称为冥器。
  • 作者简介:
      潘嘉来,浙江杭州市人。主要学术活动,2000年七月出席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作题为《摄影的文化阐释》的主题发言并荣获[优秀论文奖]。2002年十月,出席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提交了题为《从现象学到现代新儒家的存有论》的论文并入选《视觉的思想》论文集。一九九六年始,在《中国摄影》、《新华语言摘》、《东海》等刊物发表论文和散文作品数十篇。
      出版者作有《摄影的文化阐释》、《鉴识潘天寿》、《楠溪江宗族村落》。
      徐华铛,浙江省嵊州人。现为嵊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出版有《中国龙凤艺术》、《佛像艺术雕艺术》、《中国狮子艺术》、《中国麒麟艺术》等专著30余部,其中30余万字以英、日等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 目录:
    一、中国传统泥塑纵横谈1
    远古的回音4
    寺庙中的彩塑造像18
    二、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27
    造化眼前妙须臾出手中——无锡泥塑及其技艺特色28
    “大阿福”和它的传说33
    “手捏戏文”的产生与工艺43
    写实传神趣美结韵——天津“泥人张”及其技艺特色61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及传人6l
    精巧雅致夸饰得体——嵊州泥塑及其艺术特色86
    风格迥异繁花纷呈——各地泥塑巡礼98
    淮阳泥泥狗99
    北京风俗泥玩具104
    苏州泥塑108
    其他地方泥塑介绍111
    三、泥塑的成型和上色121
    四、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奇葩135
    黄土地的生命情结——代后记152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于雄略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剪纸
郭梅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瓷器
潘嘉来、宋建功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
王夏斐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戏衣
陈申、李荣森 著;潘嘉来 编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手炉
姜晋、潘嘉来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红木小件
姜晋 著;潘嘉来 编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
潘嘉来、吴自立 编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文玩
姜晋、潘嘉来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雅扇
林锡旦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琉璃
李锋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玉器
潘嘉来、张跃虹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文物研究·彝族卷
王羿;苏晖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韩震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好家风 志 儿童文学 新华正版
刘纳新编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4)
苏剑 戚自科 主编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报告2022
刘柳 张天华 王凯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话语“走出去”:译介与传播研究
高彬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新诗叙事学(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杨四平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概况(修订版)
程爱民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哲学史
(编著者)钟泰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
贾玺增 高文静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IV)
郑祥 魏源送 王志伟 程荣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报告(2022—2023)
翟磊 主编 李鑫涛 李晨光 副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石雕
徐华铛
中国传统泥塑
西游记人物/中国传统形象图说
徐华铛 绘;李庆瑜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雕刻艺术系列:中国根雕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驱魔大神钟馗/中国传统形象图说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护佛神将造像艺术
徐华铛、范兵 著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夸饰人物造型艺术
徐华铛、张立人、宓风光、柳成荫 编
中国传统泥塑
建筑中的龙凤艺术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渔翁中国传统形象图说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财神中国传统形象图说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武圣关羽中国传统形象图说
徐华铛 著
中国传统泥塑
菩提达穈/中国传统形像图说
徐华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