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3-01
版次: 1
ISBN: 9787503834288
定价: 15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17页
字数: 6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针对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研究、环境本底与动态、植物材料与选育、群体结构与功能、规划设计与建设等领域。 彭镇华,男,1931年生,1964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林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的副主编等。
    2001年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国家科技百步二等奖2项;3.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等。出版著作:有《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中国城乡乔木》、《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中国杉树》、《中国城市森林》等专著11部。 序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林业建设
    彭镇华教授在安徽合肥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彭镇华教授在江苏扬州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彭镇华教授在广西南宁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一、理论与综述
    迎接21世纪生态环境新时代——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
    长江流域水患的思考与对策
    论中国森林生态网体系城镇点的建设
    安徽砀山风沙碱地治理与林业生态建设
    河流沿线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
    徽商兴起与中国传统林业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面”的经营策略探讨
    关于城镇绿地建设中生态学原理的应用问题
    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
    城镇不同类型绿地生态功能的对比分析
    植物对氟化物的吸收积累及抗性作用的研究综述
    洞庭湖区景观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探讨
    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植物耐荫性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和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六)——全面构建城市林业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四)——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研究
    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

    二、环境本底与动态
    “京九线”城乡结合部环境生态特性及环境规划研究
    京九铁路安徽段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哈尔滨市环境空气分析初报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
    洞庭湖的景观动态分析
    哈尔滨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和调整对策
    哈尔滨市热力场空间格局分析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城市人工片林小气候研究初报
    河北太行山区河谷土地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

    三、植物材料与选育
    城市常用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
    滩地杨树生长立地因子的多变量分析
    合肥市五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和降温增湿效应分析
    哈尔滨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中树种的选择
    几种城区绿化树利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配套树种选择研究(Ⅰ)8种新园林树种负离子效应的研究
    ……
    四、群体结构与功能
    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六、规划设计与建设
    七、总结报告及验收评审议论
  • 内容简介: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针对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研究、环境本底与动态、植物材料与选育、群体结构与功能、规划设计与建设等领域。
  • 作者简介:
    彭镇华,男,1931年生,1964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林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的副主编等。
    2001年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国家科技百步二等奖2项;3.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等。出版著作:有《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中国城乡乔木》、《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中国杉树》、《中国城市森林》等专著11部。
  • 目录: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林业建设
    彭镇华教授在安徽合肥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彭镇华教授在江苏扬州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彭镇华教授在广西南宁科研协作会上的主题报告
    一、理论与综述
    迎接21世纪生态环境新时代——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
    长江流域水患的思考与对策
    论中国森林生态网体系城镇点的建设
    安徽砀山风沙碱地治理与林业生态建设
    河流沿线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
    徽商兴起与中国传统林业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面”的经营策略探讨
    关于城镇绿地建设中生态学原理的应用问题
    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
    城镇不同类型绿地生态功能的对比分析
    植物对氟化物的吸收积累及抗性作用的研究综述
    洞庭湖区景观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探讨
    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植物耐荫性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和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六)——全面构建城市林业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四)——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研究
    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

    二、环境本底与动态
    “京九线”城乡结合部环境生态特性及环境规划研究
    京九铁路安徽段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哈尔滨市环境空气分析初报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
    洞庭湖的景观动态分析
    哈尔滨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和调整对策
    哈尔滨市热力场空间格局分析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城市人工片林小气候研究初报
    河北太行山区河谷土地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

    三、植物材料与选育
    城市常用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
    滩地杨树生长立地因子的多变量分析
    合肥市五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和降温增湿效应分析
    哈尔滨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中树种的选择
    几种城区绿化树利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配套树种选择研究(Ⅰ)8种新园林树种负离子效应的研究
    ……
    四、群体结构与功能
    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六、规划设计与建设
    七、总结报告及验收评审议论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城乡乔木
彭镇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